为什么坤卦对应的是亥月而不是子月?卦气图是不是存在谬误?


为什么坤卦对应的是亥月而不是子月?卦气图是不是存在谬误?


文章图片


子时为一年当中的仲冬之月 , 节气为大雪、冬至 , 子正就是冬至日 , 这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最短 , 太阳高度角最低 。 阴气达到极盛 。 难道不正好对应坤吗?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巨大的 。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 , 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
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 , 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 , 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
一年中 , 冬至不是最冷的时候 , 冷在三九;夏至不是最热的时候 , 热在三伏 。 君火以明 , 相火以位 。 太阳辐射变化是相火由太阳视运动的冬至、夏至四季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 , 个体的体温是君火 , 君火决定个体太极的阴阳气的运动 。
气温季节变化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 。 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 , 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 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 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 , 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 , 也就是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
因此 , 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 不是太阳辐射能最强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 , 也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 , 而是比这一天要落后1~2个月 。 即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或二月 , 最高值出现在七月或八月 。 海洋上落后较多 , 陆地上落后较少 。 北半球 , 中、高纬度内陆的气温 , 以七月为最高 , 一月为最低;海洋的气温 , 以八月为最高 , 二月为最低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需要的是一个时间过程 。
因为热量的积蓄需要时间 。 每天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 但气温最高的时候出现在下午两点左右 , 这是因为热量到达地面 , 温升积累需要时间 , 冬至同理 。 虽然冬至日北半球接受的阳光热量最少 , 但这一天却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 , 古语说“数九寒天 , 冷在三九” , 意思是“三九天”是全年最冷的 , “三九天”是从冬至开始计算的第三个九天 , 冬至开始 , 虽然我国接受阳光越来越多 , 但是地球的地面和大气层吸收的热量依然跟不上散热量 , 所以气温还是继续下降 , 一直到“三九天” , 地面的吸热量和散热量才达到平衡点 , “三九天”过后 , 地面吸热大于散热 , 气温也就开始回升了 。
地球气温最冷的时间段 , 阴气最盛的时间段是厥阴 , 地支是丑所在的时间段 , 二十四山坐向是丑艮寅 。

【为什么坤卦对应的是亥月而不是子月?卦气图是不是存在谬误?】
十二辟卦讲的是物 , 动物、植物 , 自然现象 , 与气候变化 , 节气变化的对应关系 。 十二辟卦坤卦处的位置 , 是后天八卦乾天的位置 , 是天门的位置 。 在古代的中国 , 现代的中原地区 , 是水开始结冰的时位 , 地开始结冻的时位 , 是天气上升的时位 , 是地气下降的时位 , 万物闭藏的时位 , 万物阴阳不动的时位 , 万物静的时位 。 地支亥的五行属于水 , 坤卦在十二辟卦里代表的是水由液体到固体的性质的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