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 , 《行动计划》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的原则 , 聚焦微生物耐药存在的突出问题 , 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 , 旨在到2025年 , 在微生物耐药国家治理体系、公众健康素养、专业人员防控能力、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科技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
减抗限抗是大势所趋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问题复杂 , 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 遏制微生物耐药关乎全人类的未来 , 不分国家不分种族 。 同时 , 遏制微生物耐药的行动需要考虑人、动物、食物、植物和环境 , 各部门和全社会应密切合作共同行动 。
减少和限制抗生素的使用是大势所趋 。 在减抗和限抗背景下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 重在实现精准快速的诊断 , 而检验科正是这一环节的“技术官”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佛山分所所长毕利军认为 , 要让检验在耐药防控上发挥效力 , 一方面需要找对样本 , 就像警察锁定嫌疑人;第二方面 , 要确定检测参数 , 使用DNA、RNA还是蛋白 , 或者高通量检测 , 就像警察描画嫌疑人特征 , 比如身材、高矮等;第三方面 , 要提升显示技术 , 相当于警察要眼神好 , 不然嫌疑人很容易从眼皮下溜走 。
针对遏制微生物耐药可能引发的“无药可用”问题 , 海南省人民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高小玲认为 , 可聚集一批来自全球知名药企和科研机构的药物研发人员 。 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协同支持 , 整合国内外各方优质资源 , 可持续地开展新药研究和快速转化 , 与全球利益攸关方一起应对耐药性问题带来的挑战 , 填补企业药物研发的缺位 。
在日常生活中 , 公众能为遏制微生物耐药做些什么?高小玲表示 , 首先要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 不要盲目自行购买 , 使用时严格遵守医嘱;其次 , 要提高健康素养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戴口罩、勤洗手;第三 , 规范治疗慢性传染病 ,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第四 , 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抗微生物药物知识 。
另外 , 广东省微生物安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谢新强特别强调 , 要重视常见食品的耐药菌感染 , 如诺如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都是我国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
谢新强呼吁 , 加强对食源性耐药致病菌的防控 , 坚定落实畜牧业饲料“禁抗”规定 , 从源头上控制抗生素的滥用;对多重耐药致病菌进行溯源与风险识别 , 打好食品产业链耐药菌的精准防控基础;开发新型的高效阻控与消除技术 。
“用好抗微生物药物、延缓耐药 , 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全球健康的必由之路 。 ”郭燕红说 , 无论从全球层面 , 还是从国家政府层面 , 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都至关重要 。
原文载于《医学科学报》 (2022-11-04 第4版 封面)
推荐阅读
- 数字产品是什么呢?
- 为什么要在牛身上开洞,人类还伸手进去掏,牛不会痛吗?
-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肠道菌群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
- 百科全书-地理篇-环境问题 简介
- 十月十余款新药国内获批,它们新在哪?
- 拒绝与华太空合作,对美国并无益处
- 肠道菌群仅仅影响糖尿病?最新研究发现还会影响骨骼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