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遏制微生物耐药是健康中国必由之路】近日 , 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 ,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 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 , 国家卫健委等13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
“微生物耐药工作已经不再是某个行业、某个专业领域的工作 , 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和重大战略的高度 。 ”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 , 这些年 , 为了遏制微生物耐药 , 卫健委在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技术规范、加强使用监测、开展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
耐药管控不断升级
这类政策并非首次出台 。
事实上 , 2012年 , 我国就开始推行“限抗令” , 严控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 , 从源头上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 , 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 。 此后 , 原卫计委多次发布新规 , 抗生素使用的管控力度不断升级 。
2016年 , 为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 , 我国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 在国家层面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应对细菌耐药 , 从药物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监管 。
2020年 ,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 将应对微生物耐药作为生物安全的八大领域之一 , 并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要求 。
另外 , 卫健委在关于印发2021年和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相关文件中 , 就改进和提升医疗质量明确提出了十大改进目标 , 其中目标四就是“要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 以遏制细菌耐药 , 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
今年8月6日 , 卫健委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研究和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 , 即国家药敏专委会成立 。
“耐药和敏感都有一个标准 , 但目前针对中国人群或中国人感染的病原体制定的标准在我国仍是个空白 , 所以建立‘中国标准’势在必行 。 ”国家药敏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表示 。
10月28日 , 卫健委牵头研究起草的《行动计划》 , 是在评估总结过去几年工作效果的基础上 , 为进一步加强遏制耐药工作、巩固上一阶段的工作成果、积极回应国际国内的热切关注 , 并对包括细菌耐药在内的微生物耐药进行统筹考虑后制定的 。
对于最新发布的《行动计划》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该计划可能会对普通抗生素立项产生影响 , 但对超级抗生素可能是契机 , “耐药了 , 早晚要靠新的” 。 在此背景下 , 抗菌类药物的市场格局正在重塑 , 高端抗生素市场开始快速增长 。
《行动计划》明确八项任务
根据当前面临形势和问题 , 《行动计划》明确了8项主要任务 。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 , 降低感染发生率;二是加强公众健康教育 , 提高耐药认识水平;三是加强培养培训 , 提高专业人员防控能力;四是强化行业监管 , 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五是完善监测评价体系 ,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六是加强相关药物器械的供应保障;七是加强微生物耐药防控的科技研发;八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在保障措施方面 , 《行动计划》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监测评估 , 建立完善应对微生物耐药有关部门间协调联系机制;加强执行过程监测和结果评估 , 推动任务落实;充分发挥专家力量 , 提供技术支撑 。 其从多个方面保障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可持续 。
《行动计划》以定量指标为主 , 设立了医疗机构内及社区获得性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人类和动物源主要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率、城乡居民对微生物耐药问题的知晓率、使用行为的正确率、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抗菌药物医嘱的适宜率、药品零售企业凭处方销售抗微生物处方药物的比例等9项指标 , 作为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的重要导向和《行动计划》年度进展监测和评估的主要依据 。
同时 , 《行动计划》提出 , 2022—2025年 , 研发上市全新抗微生物药物1~3个 , 研发新型微生物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10项 , 以及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标准体系的目标 。
推荐阅读
- 数字产品是什么呢?
- 为什么要在牛身上开洞,人类还伸手进去掏,牛不会痛吗?
-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肠道菌群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
- 百科全书-地理篇-环境问题 简介
- 十月十余款新药国内获批,它们新在哪?
- 拒绝与华太空合作,对美国并无益处
- 肠道菌群仅仅影响糖尿病?最新研究发现还会影响骨骼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