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大撤退,闭店300家,年XIN百万的店长还会有吗?( 三 )



现任海底捞CEO的杨丽娟便是海底捞的典型代表 。 杨丽娟17岁便出门打工 , 是餐馆里面一个不起眼的服务员 , 后来被海底捞看中 , 一直勤勤恳恳地跟着张勇后面打拼 , 她更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了店长 , 甚至在她43岁的时候成为了海底捞的CEO 。
所以 , 很多人都以杨丽娟为人生指引 , 即使海底捞的升级制度很严格 , 但是有已经成功的师父指引和教导 , 他们还是愿意默默地坚持 , 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 。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店关闭 , 海底捞整体情况低迷 , 店长的位置不断缩减 , 且竞争者还在不断地增加 。



为了选出更好的店长人选 , 海底捞的条件更加苛刻 , 关键是曾经给予店员温暖的师徒制度也在不断地变味 , 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 , 有些员工便利用师徒人情混下去 , 这让极大的伤害了许多兢兢业业的员工 。
能忍下去的继续再忍 , 忍不下去的便辞职了 。 曾经锻炼出无数人才的海底捞制度好像慢慢地变成束缚员工的枷锁 。
降质、涨价、过度服务 , 海底捞还有什么可期待的呢?
为了扭转海底捞的低迷局势 , 海底捞的做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



减少成本是海底捞的王牌 , 但带来的便是质量的下降 。
以前海底捞的各大门店天天要排队 , 而现在的海底捞不仅是长队消失了 , 连美甲和照片打印服务都消失了 。
送给顾客的零食也不允许送了 , 打牛肉粒的勺子也换成了小号的 , 甚至还要求顾客打汤不加牛肉粒 。 员工以前拥有的30元赠菜券现在也没有了 。
为了对冲疫情以来走高的成本 , 海底捞还实行了涨价 , 虽然在2020年通过这样的方法保住了海底捞3.1亿的净利润 , 但是却着实消耗掉了消费者的好感 。



随便一个单品至少涨价1-3元 , 原本200克的毛肚居然缩水成138克 。 疫情之下 , 本来很多人的收入就在减少 , 海底捞放出这样的操作 , 很多人直呼吃不起 , 更有人质疑 , 海底捞也没有特别好吃的菜品 , 是谁给他涨价的勇气?
确实 , 海底捞的出名就是他的变态式服务 。 可是服务终究会被复制 , 海底捞也难逃这样的命运 。
为了让自己的服务优势长存 , 张勇就让员工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服务 , 最终便导致了过度服务 。
原本很多人去海底捞就是喜欢他们体贴的服务 , 但是过度服务 , 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反感 , 因为大家只想安安静静地吃一顿火锅 , 而不是时刻被服务员盯着 , 非常的尴尬 。



网上有人调侃道 , 如果你很痛恨一个朋友 , 那你就带他去海底捞吃饭 , 再给他来一个生日歌 , 一定棒极了!
现如今 , 越来越多的火锅新品牌成长起来 , 如主打猪肚鸡的捞王 , 主打毛肚的巴奴等等 , 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招牌菜品 , 还有着满意的服务 , 无时不在吊打海底捞 。
而此时的海底捞却在不断地刷新消费者的认知 , 消费者还能对它有什么期待呢?
今后还会有年薪百万的店长吗?
形势大变 , 海底捞还会有年薪百万的店长吗?



有肯定会有 , 但也仅仅是为数不多的人 , 对于新进入的员工想要在短时间内成为年薪百万的店长 , 困难重重 。
海底捞的大撤退 , 也是海底捞这个奇迹大厦的坍塌 , 与之一起破灭的还有无数个怀揣梦想的普通人 。
闭店潮之下 , 人人自危 , 为了保住自身 , 很多见不得光的手段都会拿出来 , 人员的流动性也在不断地加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