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发生的“清远大劫案”,主犯逃亡21年,被抓后才告诉妻子“真名”( 二 )


该案在当时轰动很大 , “抢银行”本就是重罪 , 如今又死了人 , 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但站在陈恂敏的角度看 , 那就是“干得漂亮” , 一切都是那么干净利落 , 警方想查都没有线索!

就在这些人欢呼雀跃之时 , 其中一人却闷闷不乐 , 他在作案过程中因为慌乱 , 竟然把枪落在运钞车里了;最关键的一点是 , 这把枪上还有他的指纹 , 如果被警方发现 , 很可能会顺着这一线索找到他们!
【1995年发生的“清远大劫案”,主犯逃亡21年,被抓后才告诉妻子“真名”】这可吓坏了其余7人 , 不用多想 , 警方肯定会顺藤摸瓜找到他们的 , 如今想要保命就顾不上别人了;如此 , 该团伙的8人草草分了赃款 , 各自寻找合适的藏身之所 , “陈恂敏”是其中最狼狈的一个 。
按道理讲 , “陈恂敏”家境好 , 又有本钱 , 即使接不到该项目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可如今抢了银行 , 被抓就有性命之难 , “陈恂敏”为了保命 , 只能抛了原有事业 , 和陈恩年一起逃往福建 。

事实也的确如此 , “清远大劫案”发生后 , 警方迅速出击 , 3000多名警力分向出击 , 很快就抓到了“失枪”的那名罪犯 。
紧跟着 , 该罪犯又供出其他人 , 1996年1月6日 , 警方又抓获了“何冬海”、“袁长荣”等犯罪嫌疑人 。
问及赃款下落 , 这些人竟然将赃款埋与祖坟之内 , 也不知被警察“刨祖坟”是什么感觉 , 自己终究难逃法网!

总的来说 , 逃亡广西的4人相继被抓 , 1996年3月 , 这几人均被判处死刑 , 且立即执行 , 可见“抢银行”的罪过有多大;如此轰动的消息 , “陈恂敏”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吓得他连忙再次逃遁 , 又从福建辗转到了云南 。
期间 , “陈恂敏”一直与“陈恩年”同行 , 两人隐姓埋名 , 对外就以表兄弟相称;可怜这一对难兄难弟 , 当年在广东清远何等风光 , 1999年时 , 他们却在云南一处工地内做工 。
也是在这一年 , 工地上忽然出现了一个清秀的女人 , 她是云南本地人 , “杨文娟” 。

那个年代 , 工地上清一色的臭男人 , 唯有陈恂敏戴个眼镜 , “文质彬彬”的样子很快引起杨文娟的注意 , 两人就此暗生情愫 。
面对“杨文娟” , 陈恂敏依然没敢说实话 , 称自己是广西桂林人 , 叫莫毅志 , 自幼无父无母 , 只有一个表哥(陈恩年)相依为命 。
或许“爱情都是盲目的” , 杨文娟居然相信了陈恂敏的话 , 从此委身与这个“抢银行”的重犯 。
之后 , 杨文娟竟然怀孕了 , “抢银行的赃款”也被陈恂敏挥霍得所剩无几 , 生活不可避免地再一次拮据起来 , 怎么办?

要按“陈恂敏”的计划 , 他是不敢公开露面的 , 但架不住妻子的催促 , 不得已想到了做生意 。
“陈恂敏”之前就是学工程建设的 , 又深谙经商之道 , 做点“针对工地”的小生意还是很有余力的;2004年 , 在妻子(杨文娟)的牵线搭桥下 , “陈恂敏”向小舅子借了点钱 , 遂开了一家建材店 , 生意居然越做越红火 。
常理来讲 , “陈恂敏”经营建材店很是轻松 , 生意红火后就应该想着继续发展 ,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陈恂敏”很清醒 , 他深知当年“抢银行”的事还没完 , 自己贸然出头 , 肯定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

“陈恂敏”这么想 , 他的妻子(杨文娟)可不知道怎么回事 , 几次三番要求丈夫扩大生意 , 丈夫却总以各种理由搪塞 。
妻子(杨文娟)免不了心有怨气 , 但眼前生意红火“丈夫不同意扩大生意 , 或许有他自己的打算”;真正让妻子(杨文娟)生疑的是 , “陈恂敏”规矩特别多 , 尤其从来不做广东的生意 , 甚至连广东人都不见 , “广东人咋了?”
终于 , 妻子(杨文娟)忍不住出言询问 , 陈恂敏回答说“广东人太滑 , 跟他们做生意难免要吃亏!”这话说得没头没脑 , 妻子(杨文娟)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反驳 。
(杨文娟)哪里知道 , 当年“清远大劫案”就发生在广东 , 影响、震动极大 , 没几个广东人不知道这事的;当年 , 陈恂敏又在广东多有生意 , 如今真要被哪个“广东人”认出来 , 麻烦不就来了?

这些还不算关键问题 , 关键问题是陈恂敏的“表哥” , 陈恩年 。
自从“清远大劫案”发生后 , 陈恂敏和陈恩年一直凑在一起逃亡 , 倒不是为了互相照应;他们两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 之所以在一起 , 是为了“互相监视”、“互相制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