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年关那些事:过年走亲戚、干塘分鱼、拜年,经历过至少50了


生产队年关那些事:过年走亲戚、干塘分鱼、拜年,经历过至少50了


文章图片


生产队年关那些事:过年走亲戚、干塘分鱼、拜年,经历过至少50了


文章图片


生产队年关那些事:过年走亲戚、干塘分鱼、拜年,经历过至少50了


文章图片


生产队年关那些事:过年走亲戚、干塘分鱼、拜年,经历过至少50了


文章图片


生产队年关那些事:过年走亲戚、干塘分鱼、拜年,经历过至少50了


文章图片

【生产队年关那些事:过年走亲戚、干塘分鱼、拜年,经历过至少50了】
生产队年关那些事:过年走亲戚、干塘分鱼、拜年,经历过至少50了


文章图片


生产队年关那些事:过年走亲戚、干塘分鱼、拜年,经历过至少50了


文章图片


生产队年关那些事:过年走亲戚、干塘分鱼、拜年,经历过至少50了


文章图片


有句俗话:大人望插田 , 孩子盼过年 。 现在的过年 , 味道越来越少了 , 儿时的年味只是在回忆中了 。 过大年是儿时最期盼的事儿 , 可以“穿新衣、戴新帽 , 提着灯笼满街跑” 。 多年以后 , 过年看春晚 , 听到电视里面说: 爆竹声声辞旧岁 , 张灯结彩迎新年 , 孩子在一旁问 , 这是啥意思呀 , 咽喉莫名的哽咽起来 。 小时候的故事 , 真实 , 落地有声 。 恍惚又回到了童年 , 留恋 , 似一幕幕电影 。 美好的年代 , 瞬间而过 。 一晃儿几十年过去了 。

那个时期过大年 , 说有乐趣也有乐趣 , 但更多的是寒酸与无奈!由于物资极度匮乏 , 基本上都有凭票供应的 。 有糕点票 , 糖票 , 烟票 , 鱼票 , 肉票 , 豆制品票等等 。 每天早早的就去站排 , 往回买这些东西 , 如果商店认识人的话 , 能买点优质的 , 好的 。 不认识人那就听天由命了 。 我记得有一次拿鱼票去买鱼 , 在排队过程中 , 把票弄丢了 , 这还了得吗?当场就被爸爸打了两个大耳光子 , 我又哭又闹的转圈找 , 也没找到 , 真倒霉呀!如今想起来呀 , 都感到委屈!年三十母亲给我们分糖块 , 放在破棉袄兜里糖纸都要磨破了 , 舍不得吃 。 年三十吃炖肉 , 初二三就没有肉味了 , 过完初五吃炖饺子 , 年就算过去了 。 往事不堪回首!

小时候最盼过年 , 过年能吃上一顿水饺 , 走亲访友吃点好饭 。 因为平常捞不到吃一顿白面馒头 , 吃不上一口肉 。 小时候过年盼新衣服新鞋 , 压岁钱买炮 , 吃肉饭肉菜 , 提自糊的灯笼和小伙伴玩 。 小时觉得过年慢 , 只为过节吃好饭 , 各种好吃不常见 , 只有过年才能见 。 生产队是大锅饭 , 平均分配最普遍 , 条件好的东西全 , 条件不好一丁点 。 我们队里条件好 , 分配东西可不少 , 猪肉豆腐加粉条 , 麻花蔬菜一大包 , 各种文艺春节搞 , 自编自演真热闹 , 中华美德莫忘掉 , 儿时回忆梦中笑 。
我们这的顺口溜是 , 一直干到腊月29 , 吃了初一的水饺就动手 , 口粮是够不够 , 三百六 , 布票是穿不穿 , 三尺三 , 那个贫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 城里人多少布票不知道 , 因小时候没有出过县城 , 只知道农村每人一丈八尺布票 , 肉票 , 盐票 , 每年均有 , 布票是每人一丈八尺 , 六尺布做一件衣服 , 能做三件 , 为什么大部分人穿的破波烂烂的 , 是因为那时的布都是棉布不耐磨 , 再加劳动強度大 , 还有就员没有钱 , 一丈八的布票根本用不完 , 因为没钱买布 , 并不是布票少而是钱少 。 有票买不起的 , 就卖 。 卖不掉第二年过期就作废了 。 也有好多作废的 。

说起过节 , 我讲讲亲身经历的生产队时期的节日 。 那时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冬至(我们说数九)和过年 。 因为这两个节日可以吃肉 。 当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 , 集体还养着许多羊 。 冬至前两天生产队就开始宰羊 。 (因为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那个场面非常壮观 , 羊的悲哀声 , 大人忙碌的脚步声和孩子们期盼的眼神 。 总之到晚上每户都会分到几斤羊肉 。 过年才能吃上猪肉 ,。 一般20左右开始就宰猪了 。 分肉都是按人头分的 。 现在想想那时的肉还特别的香 。 就拿冬至吃饺子说吧 , 吃一顿饭 , 锅里碗里的羊味几天都不下 ,。 不像现在每天都吃肉 , 但是也吃不出什么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