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记忆”因素,分析在电影中,人类面临的潜在主体认同危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记忆长久以来都被视为意识与灵魂的承载体 , 作为意识的衍生现象而伴随存在 。 无论是远至柏拉图的“回忆说”亦或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记忆” , 还是近现代的康德、海德格尔等人对记忆重新解读 , 无一例外都和人的自我主体问题息息相关 。
因此 , 当记忆成为可随意被他人更改的事物时 , 主体的生成必然成为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 。
从生理的角度来看 , 记忆是大脑对于事物的识记、保持以及再现 , 是大脑海马机构运作与脑内部中枢神经交互的结果 , 属于脑部科学的范畴 。
从人类学角度看 , 记忆不仅是个人生活经验的记录 , 而且还是种系演化的结果 , 是种族文明传承的体现 。 不过现今的信息理论认为 , 记忆是对摄入信息的重新编排、存储与提取 。
只有经过编码进行加工、改造过的信息才有可能被记住 。 记忆甚至可以根据载体的不同而划分为体化记忆或物化记忆 , “体化”顾名思义就是把人的身体视为载体 , 后者则可广泛指涉 , 如云数据库、计算机的储存器等 。
从心理角度看 , 记忆是主体自我认定的重要前提 。 正因为记忆的存在 , 以往经验的确认 , 当事人才能确认“我是谁” 。
记忆一旦丧失 , 便会陷入没有过往、无从确立自我的困境 , 这也是无数影视剧中借以发生误会与转折常用的技巧和手段 。
人的大脑具有认知功能 , 意识是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 但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能够影响甚至改变意识 。
例如在《黑客帝国》系列影片中柔道、跆拳道、醉拳等功夫乃至直升机驾驶这种技能等等 , 本来人们可能需要数十年功夫去学习、掌握的 , 但影片中只需要将相应程序植入其中即可 , 一键导入还技能满级 。
因此 , 传统的从思想、技能等角度对人进行评判已然行不通 , 古文字学家、木匠、司机等这样的社会身份定位便失去了意义 。
至此意识具有了以往所不具备的技术维度 , 而记忆作为意识的一部分同样如此 。
在后人类时代 , 记忆几乎可以实现与身体的分离 。
接下来便围绕“记忆”这一因素来展开分析人类面临的潜在主体认同危机 。
对记忆进行掌控的设想可谓是非常古老的想象 , 古今中外均有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传奇故事 , 是身心二分观念的一种体现 。
“忘情水”、“孟婆汤”体现出人们对擦除记忆的需求 , 古希腊西蒙尼德斯的记忆宫殿体现出人们对控制记忆的需求 。
对记忆进行控制 , 既可以是主体自己对记忆的有意识安排 , 也可以是外界他人对主体记忆活动施加的影响 , 如佛法与魔法中都有加强记忆或加速失记的咒语 。
本是神话传说和志怪小说的范畴 , 如今却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有了新的理解维度甚至出现可能现实化的曙光 。
美国教授西奥多尔·伯格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药工程 , 声称有一种方法可以将记忆像普通开关一样进行开启和闭合 。
南加州大学的一些神经科学家将芯片作为记忆“假体”植入动物大脑中 , 取代原来受损的海马体 , 使其记忆功能恢复正常 。
进入新世纪后 , 西方实验室从未停止对于开发人类潜能的开发以及人机共生的尝试 , 试图进一步开发人类大脑 , 提升人类在认知和实践方面的综合性能 。
推荐阅读
- 一面科学的“照妖镜”:说说连花清瘟缺少这个“双盲实验”
- 霰,是“小时候”的雪吗?
- 石家庄“黑老大”张宝林:为弟报仇枪杀仇家,《征服》刘华强原型
- “成都副区长不雅聊天”后续,官方惜字如金,知情人披露重要细节
- 这位刘大评论员发出“四大疑问”,露出了“乱带节奏”的真实嘴脸
- 欧洲旅游|成都出发2.5小时,直达“川西小樽”
- 7换1历史级别交易,马刺决心打造“马杨”组合,优质报价难以阻挡
- 大学校园里的几种“暗黑交易”,接单者能赚钱,下单人却利大于弊
- “哈士奇被虐案”民诉新进展:狗主人获1.5万医疗费赔偿,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 富不还乡!50岁男子“投资老家”遇纠纷:羁押234天后积郁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