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元起家,15年后销售过亿,他创造了品类奇迹


8万元起家,15年后销售过亿,他创造了品类奇迹


文章图片


8万元起家,15年后销售过亿,他创造了品类奇迹


文章图片


8万元起家,15年后销售过亿,他创造了品类奇迹


文章图片


8万元起家,15年后销售过亿,他创造了品类奇迹


文章图片


人生大概是一场长跑 。
文/郑亚文
编辑/范婷婷

40岁的张应勇回过头看 , 其实他的人生跑过几个关键的弯道 。

小学五年级时 ,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 为了每天从食堂领一个肉包子 , 他加入了学校的长跑队 。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靠体育好被保送到高中 。

第一份工作时 , 因为个性老实好学 , 他被老板派到欧洲学习机械技术 。 三年后 , 山顶的家在汶川地震中毁掉 , 他回国开始创业 , 在窘迫的境况下 , 立志造出世界一流的巧克力设备 。

如今 , 他的外贸业绩年销过亿 , 造出的巧克力设备 , 征服了十几个国家的巧克力商人 。

跑出大山
童年留给张应勇印象最深的 , 是家门口的那条山路 , 它是小张应勇和世界唯一的连接 。 一米见宽的土路 , 是山顶十多户人家长年累月用脚踏出来的 。 路两旁是望不见尽头的竹林 , 风一吹 , 竹叶就“飒飒”地响起来 。



上世纪90年代初 , 上小学的张应勇和弟弟 , 最怕这种声音 。 他们每天放学回家 , 需要爬两个小时山路 , 林间黑逡逡的 , 只有手里的蜡烛灯发出萤火之光 。 父亲总会准时守在山顶的屋子前 , 大声呼唤他和弟弟的名字 。 张应勇一边爬一边回应 , 山谷间飘荡着父亲的回音 , 将幻想中的妖魔鬼怪都赶跑了 。

小学五年级 , 学校要选10个长跑选手 , 参加绵竹市里的运动会 。 报名的同学有20个 , 张应勇站在一排男生里 , 身板最瘦弱 。 选拔成绩当然也不理想 , 拿了倒数第三 。

但他不甘心 , 羡慕别的同学能代表学校比赛 。 而且 , 如果能加入训练队 , 每天早上能在食堂领一个肉包子 , 午餐能加一个荤菜 。 张应勇没尝过肉包子 , 只是“闻着很香” 。 他每天吃的是前一天晚上的剩菜 , 大多是咸菜加猪油拌饭 , 味道不错 , 但也没什么营养 。

为了肉包子 , 他说服老师同意他跟着队伍一起跑步 , 没想到这一跑 , 就改变了他的人生 。

那之后 , 张应勇每天跑步上学 。 花半小时蹦跶下山 , 剩下三公里公路继续跑 , 临近运动会时 , 他的成绩已经够资格代表学校参赛了 。 后来的一场市级运动会 , 他还帮学校拿了奖牌 。



有了长跑的成绩 , 小小的张应勇一发不可收拾 。 他沉浸在跑步的畅快里 , 在初中拿到了市里1500米、3000米长跑第一名 , 还因为体育成绩出众 , 被保送到市里的高中 。 但高中系统而专业的训练 , 让他的身体吃不消 , “营养没跟上 , 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 。 他只能放弃体育这条路 , 最后埋头苦学了两年 , 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 。

2005年 , 张应勇大学毕业后 , 进入一家食品外企 , 从机械装配工和钳工做起 。 他的目标 , 是成为机械项目工程师 。 半年后 , 他还被派到波兰 , 加入公司和外部合作的设备研发组 。

那是张应勇第一次坐飞机 , “脑子里都是懵的 , 兴奋、忐忑 , 又慌张” 。 他和来自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家的工程师 , 组建了一支新团队 。 公司给他的任务是“多学习组里其他人的经验” , 刚毕业半年的张应勇语言不通 , 只能一边狂补英文 , 一边虚心求教 。

那时 , 中国人的机械制造水平 , 并不被外国人看好 , 没有经验的张应勇也被排挤了 。 有时候 , 团队其他人坐在一起 , 指着张应勇谈论着什么 , 初来乍到的他虽然听不懂 , 但能从他们的眼神里 , 感觉到嘲讽的意味 。 他给机器拧一颗谁都会拧的螺丝 , 会被其他人夸张地竖着大拇指“夸赞” , “拧得真棒!”



每当这种时候 , 当初跑步时不服输的劲儿就冲上了张应勇脑门 , 他心里发誓 , 将来要比这些人更强 。

2008年5月的一天 , 组里的同事告诉张应勇 , “你老家发生地震了” 。 张应勇第一反应 , 以为是从小到大经历的那种小型地震 , 还笑着安慰同事:“没事儿 , 四川经常地震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