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116与paxlovid媲美?一个没有回答药物是否有效的“成功”试验


VV116与paxlovid媲美?一个没有回答药物是否有效的“成功”试验


文章图片


VV116与paxlovid媲美?一个没有回答药物是否有效的“成功”试验


文章图片


VV116与paxlovid媲美?一个没有回答药物是否有效的“成功”试验

2022年5月下旬国产新冠口服药VV116与辉瑞口服药的头对头三期临床试验宣布成功 , 不过具体数据并未公布 。 隔了半年 , 该试验终于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我们当然要赞赏国内药企与科研人员将国产新冠药物试验结果公布 , 并且发表在受众更广的顶级国际医学期刊上 。 毕竟在新闻稿里宣称重大突破的国产新冠药很多 , 但在国内疫情如火如荼之际 , 有透明、公开、完善数据 , 能让人放心用 , 有效救治感染者的国产药却不多 。 可是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与药物实际有效却并不对等 。
例如瑞德西韦最早在中国做的新冠三期临床试验显示无效 , 后来在国外更细致划分感染者病情的试验里显示有效 。 这些结果都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 上述试验终点是临床症状改善 , 而后续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如果用在早期 , 瑞德西韦也能有效降低重症、死亡风险 。
因此 , 我们在药物实践时 , 不能仅看有没有文章发表在顶级期刊上 , 更要看具体发表的内容是什么 , 也就是药物表现出来的有效性到底如何 。 而一个药物的有效性确认也未必是一篇文章就一锤定音 。 特别是新冠这样出来不到三年又几经重大突变的病毒 , 药物有效性的验证、思考会是不断渐进、延续的 。
昨天VV116论文一经发表 , 中文解读是相比paxlovid取得了“非劣性” , 一些媒体报道更是号称媲美辉瑞口服药 。 可研读当初的新闻稿和如今的论文 , 却不难发现:很难判断这个所谓的试验成功 , 是否意味着VV116真的有效 。
1.VV116“非劣性”是指什么?
根据半年前的新闻稿 , 头对头三期临床试验的主要试验终点是“至症状出现持续性缓解的时间” 。 就是使用VV116与paxlovid的人 , 比较从开始服药到症状有好转的时间 。 根据过去的新闻稿 , 在实际招募822人的三期试验里 , VV116组出现症状缓解的时间短于paxlovid , 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 。 还提到“至临床症状持续消失的时间”以及“首次核酸检测转阴的时间”上 , VV116比paxlovid在数字上更优的倾向 。
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 , 终于让我们能仔细看一下这些“更优”到底是如何优 。 主要终点 , 症状持续缓解时间是11个新冠感染症状 , 从0-3打分(总分范围0-33) , 服药后总评分降到在0-1且维持两天所需的时间 。
如果看所有受试者(还是新闻稿中提到的822人) , VV116的至症状缓解时间中位4天 , paxlovid是5天 , 这就是非劣性的主要证据 。 但两个组风险比的95%置信区间是1.02-1.36 , 下限接近1(即无区别) 。 因此 , 新闻稿里说VV116症状缓解时间短于paxlovid , 实际只能说是不劣于 , 不能称为优于 。 这也是为什么药企新闻稿要谨慎解读 , 利益冲突四字不是盖的 。
另一些分析也让我更倾向说在症状缓解时间上 , 二者半斤八两 , 说VV116更优不合适 。 那就是符合试验流程 , 在5天内开始用药的受试者 , 两组症状缓解所需时间都是中位5天:
5天内开始用药的受试者 , 两组症状缓解所需时间都是中位5天
理论上来说 , 抗病毒药越早服用越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 可是在这里 , 包括了更晚用VV116的人 , 症状缓解平均需要4天 , 只看更早使用的反而是5天 。 可见这四五天本身的差距很小 , 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差异 。
而之前新闻稿里提到的核酸转阴时间更优 , 在公布的论文里 , 两组受试者核酸转阴时间上没有差别 。
从结果来看说VV116试验成功问题不大——毕竟主要终点达到了非劣性标准 。 可很难说这个“成功”证明了VV116是有效性的新冠抗病毒药 。 为什么?因为这几个终点都不是我们最需要的新冠治疗终点 。
2.我们要什么样的抗病毒药?
药物是要解决具体的医疗需要的 , 一个新药应瞄准未得到满足的医疗需要 。 新冠抗病毒药也是一样 , 不是说设个8个10个试验终点 , 逮上一个是一个 , 而是要仔细考虑现实中需要一个起什么作用的抗病毒药 , 然后我们来验证这个药可不可以做到这个或这些作用 。
新冠抗病毒药最关键的作用应该是降低使用者重症或死亡的风险 。 这才是从健康角度看 , 新冠这个疾病最大的威胁 , 也是现在尚未满足的医疗需要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