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男女买898元东西付0.01元,店员查看付款记录试图P图蒙混过关


一对男女买898元东西付0.01元,店员查看付款记录试图P图蒙混过关


文章图片


一对男女买898元东西付0.01元,店员查看付款记录试图P图蒙混过关


一对男女在陈女士的店内买了898元的东西 , 付钱时语音播报传出收到0.01元 。 店员要求查看他们的付款记录 , 上面却显示付了898元 。


事发当日 , 这对男女选了898元的生活用品后 , 付钱的时候男子只付0.01元 。 李女士收到语音播报0.01元时察觉不对 , 立马查看监控 , 正好看到男子将0.01元的付款截图P成898元 。
李女士立即联系店员询问情况并表示自己这边只收到了0.01元 , 当店员再次询问男子是否付款成功时 , 对方说成功了 , 并将伪造好的898元付款记录展示给店员看 。
店员有点懵 , 对方出示的确实与实际货款一致 , 可李女士却一直强调只收到0.01元 , 这时男子假装致电离开 , 李女士与店员沟通确认自己这边还是未收到898元的货款 。

不一会男子再次进店 , 并试图拿走他们挑选好的东西 , 这时的店员告诉男子他并未付款成功不能带走物品 , 男子一看事情要败露了 , 与女子先后灰溜溜地离开了 。1、事件引发众网友关注 , 有网友认为这对男女的行为应当定性为盗窃 , 也有网友说这对男女利用伪造支付凭证误导店家 , 应当定性为诈骗 。
我们先来大概了解一下什么是盗窃 , 什么是诈骗 。
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 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
具体到本案的这对男女 , 他们以欺骗的形式出示假的付款凭证 , 企图获得店员信任获取财物 , 这种行为属于诈骗 , 不属于盗窃 。

2 , 本案中的这对男女属于诈骗无疑 , 但诈骗又分为民事诈骗行为和刑事诈骗罪两种 , 这对男女又属于哪种呢?民事诈骗行为和诈骗罪两者都可表现为在经济活动中采用欺骗方法取得对特定财物的不法占有状态 , 主要区别在于:
民事诈骗行为是指在民事活动中 , 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 , 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 , 与其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 从而达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 。
刑事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 让对方陷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 , 从而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刑事诈骗罪适用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 , 数额较大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并处罚金 。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数额较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 , 应当分别认定为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
很显然 , 这对男女属于民事诈骗行为 , 不构成诈骗罪 , 因为他们此次欺骗行为未达到自己的利益以及诈骗的金额未达到诈骗罪的范畴 。
【一对男女买898元东西付0.01元,店员查看付款记录试图P图蒙混过关】针对利用虚假付款凭证骗取财物的这种行为您怎么看?欢迎关注并留言 , 我们下期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