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百问百答说范蠡》34:范蠡的农道思想是什么,( 三 )


其六 , 以提高农技为方法 。
范蠡初到越国时 , 看到农民种地 , 就是随便把种子撒到从来没有翻过的田地里 , 用木棍子捣到土层下 , 任其生长 。 出不出苗 , 出多少苗 , 长得怎样 , 全不管的 , 直到结籽收获 。 期间没有补苗或剔苗、薅草、施肥的概念和做法 。 农作物的产量很低 。 有时还因水旱灾害和鸟类兽类侵害而绝收 。 范蠡担负治国重任后 , 想到若不改变这种落后的观念和方法 , 要把粮食生产搞上去 , 非常困难 。 复兴越国 , 20年内根本无法实现 。 于是 , 他通过引进他国农业人才 , 教导越国农人提高耕地、播种、间苗、中耕、锄草、施肥等耕作技术 。 为了使先进的铁制农具进入越国各地农田 , 他你还从号称“冶炼厂”、“兵器厂”的家乡宛邑 , 招来了冶炼人才和铸造工匠 , 在越国就地取材 , 进行冶炼、锻造 , 大量生产大刀、利剑、长矛等武器的同时 , 大力制造铁犁、铁锄、铁锹、铁锨、铁铲、铁耙、铁镰、铁刀 , 并教会当地农民使用 。 先进技术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使用 , 改变了当地农民的落后观念 , 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 加之越国处于水网密布的温热地带 , 适合农作物四季生长 , 稻谷类粮食产量增长很快 , 从而也带动了商业、手工业、酿酒业的发展 。
其七 , 以天象观测为依据 。
史载 , 范蠡在修建越国新都会稽(今绍兴东南)时 , 将城中开挖河道的泥土 , 集中起来 , 堆成一座高46丈的龟形土山 , 遍植草木 , 在山巅建灵台 , 用作观察星象 。 堆砌46丈高人造山的壮举说明 , 范蠡对研究天文气象非常重视 , 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任天文台长 。 范蠡通过阅读先贤典籍和亲自观测天象 , 发现了粮食丰歉与天体运行的“二?六”循环关系:“故岁在金 , 穰;水 , 毁;木 , 饥(《越绝书》应为“康”);火 , 旱” 。 “六岁穰 , 六岁旱 , 十二岁一大饥”(《史记?货殖列传》) 。 意思是说 , 每六年一丰收 , 六年一旱灾 , 十二年有一次大的饥荒 。 这是他长期观察木星在天空运行和地球农业收成丰歉关系的成果 。 范蠡观测到 , 木星每十二年绕天空运行一周﹐运行至酉 , 称岁在金 , 为“穰”——大丰年;又六年运行至卯 , 是岁在木 , 为“康”——小丰年;运行至子 , 是岁在水 , 为“毁”——大荒年:隔六年至午 , 是岁在火﹐又为旱年 。 形成六年一穰、六年一旱、十二年一大饥的循环 。 范蠡依据这一发现 , 制定了三项政策:一是免去七年农业税 , 大丰年时再收 。 二是制定了“备战备荒”方略 。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chī 细葛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 以待乏也 。 ”——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 三是在南山洞中建立国家粮仓 , 大量储备粮食 。 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 , 范蠡能够发现天体星辰运行与农业收成之间的 “二?六”循环关系 , 以此制定政策 , 开创了中国官方科学决策的先例 , 是非常了不起的 。 遗憾地是 , 至今一些官员 , 还在“拍脑袋”随意决策 , 不断造成失误 , 浪费了国家大量钱财 。
【「吴国」《百问百答说范蠡》34:范蠡的农道思想是什么,】其八 , 以官府调控为手段 。
农业发展起来、粮食多起来之后 , 如何确定稳定粮食价格 , 保护种粮的积极性 , 不至于“谷贱伤农” 。 范蠡采取了三个手段:一是官府指导 。 范蠡制订了六种主粮“指导价格”:“甲货粢(音资 , 祭祀用的谷) , 石七十;乙货黍 , 石六十;丙货赤豆 , 石五十;丁货稻粟 , 石四十;戊货麦 , 石三十;己货大豆 , 石二十”(《越绝书?卷四》) 。 可以说 , 这是中国历史上官府制定的第一个鼓励和保护农人、商人合法权益的指导性文件 , 是范蠡农道思想中的一个亮点 。 二是官府平衡 。 范蠡说:“物价贵贱 , 在于供求关系变化 。 要稳定谷价 , 就应有官府于谷贱时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 。 ”意思非常明白 , 就是谷产品多而贱时 , 官府要收购存贮 , 谷产品少而贵时 , 官府要从库中拿出来 , 平价售出 , 使丰年和灾年的物价持平 , 保持市场稳定 。 三是官府干预 。 范蠡发现并积极运用“八?三”调控律对谷物为代表的价格进行干预 。 《史记?货殖列传》这样表述:“夫粜 , 二十病农 , 九十病末 , 末病则财不出 , 农病则草不辟矣 。 上不过八十 , 下不过三十 , 则农末俱利 。 平粜齐物关市不乏 , 治国之道也” 。 意思是说 , 买卖粮食 , 如果每斗50钱为正常价格 , 那么若降到每斗20钱的话 , 农民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失 , 影响种田的积极性 , 导致土地荒芜 , 野草丛生 。 若是每斗升到90钱 , 末——商人就会受到损失 , 导致贸易停顿 , 市场萧条 , 钱财不能流通 。 无论哪方面受损 , 都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 因此 , 对粮食价格要控制在最高每斗不超过80钱 , 最低每斗不低于30钱 , 用“八”封顶 , 用“三”保底 。 使农民和商人都有利可图 , 以促进粮食生产和贸易 , 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注:有学者考证 , 古越国使用的是青铜戈币) 。 “八?三”调控律 , 是世界经济史上无人可比的科学概括 , 是中国人对世界经济理论——价格理论的重大贡献 。 近代我国实行的“以粮为纲”“粮价控制” , 实际是延续了范蠡农道思想的产物 。 只不过许多人不知道来源罢了 。 范蠡以国家行政手段对粮价乃至物价进行调控仍 , 对于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