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八 )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 , 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 。一般情况下每学段10周 , 其中9周授课 , 1周复习考试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 , 原则上每周按35学时安排教学 , 每学时为45分钟 。

语文、英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的每个模块教学时间通常为36学时 , 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1个学段内完成)或每周2学时安排(1个学期内完成);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的1个模块教学时间通常为18学时 , 一般按每周2学时安排(1个学段内完成)或每周1学时安排(1个学期内完成) 。

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学生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 。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学时安排指导见附件2 。

三、课程实施

(一)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 。

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 , 然后逐步增设选修课程;高中三年级下学期 , 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 , 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 , 获得一定学分 , 也可以安排总复习 。

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 学校必须开齐各学科必修模块 ,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 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 , 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提供保障 。学校必须开齐各学科限定选修模块 , 开足学时 。学校应统筹开设自主选修模块 , 让学生有充分的选课空间 , 学生可跨班级选修 。自治区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应按“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学时安排指导表”的要求 , 开足自主选修的学时 , 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尽力开足自主选修的学时 , 供学生修习自主选修课程 。学校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 , 积极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Ⅱ课程 , 供学生选修 。

学校要积极组织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程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 , 增强社会责任感 , 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与实践的能力 。

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 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 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 , 开展教育活动 。

(二)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

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 , 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学校应编制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 , 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 。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 , 要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 , 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学校要鼓励学生选修更多的模块 , 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