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听课评课之我见
2005年温家宝总理探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钱学森向教育界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需要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教育部长袁贵仁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回答“钱学森之问” 。为此,教育部实施“基础学科拔剑人才培养实验计划”,上海交大成立致远学院,下设数学班、物理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四个攻艰班 。许多知名高校一度以“珠峰计划”的代号革新高校教学 。
再看世界各国的早教理念:德国--益智开发,从小让孩子绘制地图;美国--释放潜能,让孩子在游戏和体验中学习;加拿大--动手为上,不提前教授写字和计数;日本--培养独立人格,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法国--注重气质,重视艺术教育;中国--“全赢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
中国的幼儿教育深受“精英”毒害,中国的高等教育又为无法培养精英而苦恼,作为幼教到高教的承接环节,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是不是也出了问题呢?(图片:书包沉重、作业繁多、高考压力)中国教育制度需要改革,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改革 。
一、新课程呼唤新课堂
(一)新课标的突破
为了改变教育现状,教育部从2001年起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陆续出台,经过十年的实验、修订,2012年求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正式推出,纵观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相比有四方面的突破:
1、注重学以致用,强调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强调用“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
3、从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角度,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发展等价值观的要求 。
(二)新课程的增容
教学目标设定关注三维价值取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双基教学也调整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 。
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引领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跳出课堂看课堂,着眼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着眼于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储备知识、能量、正确价值取向的角度展开课堂教学 。
(三)新课堂的领航
十年来,课改思潮一浪推一浪,各地的课改实践与经验也纷至沓来 。
泰兴洋思--学校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讲课时间仅仅几分钟,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校确立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教育观念,坚持从初一年级开始,从最后一名差生开始,狠抓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
推荐阅读
-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我会72变》读后感
- 小学语文练笔策略|读《小学语文教师》--随文练笔之我见
-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 养成好习惯|国旗下讲话养成耐心听课的好习惯
- 养成教育的反思|养成听课习惯教育反思
-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小学2011暑期数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 校本研修评课记录|校本教研中的听课与评课
-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语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 高一语文听课记录|如何学高一数学听课篇区别篇女生篇课外篇
-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听小学语文评优课的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