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听课评课之我见( 三 )
从听者的视角,听课有参与了解式(综合了解班级情况、授课进度、班风学风、卫生常规等);专业提升式(教研人员的依据课程标准把脉课堂);科研实验式(以科研课题为牵引,就实验点分析彻查,记录评价方式也以数据为主);特色展示式(依据校本课程、校本教研开展情况进行阶段展示);把脉纠错式(为教师课堂教学会诊把脉,发现问题,给出调整意见,制定调整方案)等 。
不同的听课视角,决定了不同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不同的课,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审美评价方案 。
(二)听课准备
1、 通览单元,细读教材;
2、 初步预设,心有“腹稿”;
3、 带着问题,解决问题 。
(三)听课之术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京剧讲究唱念做打,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各行各业都有独门功夫,看家本领 。作为学校管理者,听课是我们的主业和专业,讲究“听记思评”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听,可能是“听到”、“听见”、“听说”,听课之“听”,应该是“倾听”,同样,“巧记”、“深思”、“妙评”与之相携相称 。
1、听课评估指标:
(1)听--学生参与
问题预设有层次,能兼顾学生差异;
独学有反馈,对学有落实,群学讲效率;
课堂展示机会均等,每一位学生均参与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形成“我们”的“共识”;
实施课堂“团队”评价,不用“个体”替代“团队” 。
(2)听--流程落实
学习目标兼顾“三维”,并做到恰当、具体、可测;
自主学习坚持系统学、学系统,不分解学程,不以教代学;
课堂展示任务分配有序,学习内容全覆盖,投稿展示 有互动,展示形式灵活多样 。提倡人人有展位,每个小组至少要有一个展位;
反馈提升,充分利用课堂展示资源,进行资源比较、点拨、升华 。课堂作业兼顾差异,限时当量完成,当堂反馈 。
(3)动态生成
及时捕捉、定位课堂学习资源的生成点,并尝试定向追问 。
横向生成见多元,纵向生成出深刻 。
坚持做到一明规律,二知方法,三清结构;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
充分体现“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
板书有用,有效,完整,巧妙 。
(4)目标达成
知识目标有回扣有落实;
能力目标有训练 有提升;
情感目标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潜移默化自然达成,避免孤立的机械说教;
达标作业小组反馈到个人,班级反馈到小组;
注重拓展创新,沟通课内知识与生活、社会、时代的联系 。
(5)教师表现
推荐阅读
-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我会72变》读后感
- 小学语文练笔策略|读《小学语文教师》--随文练笔之我见
-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 养成好习惯|国旗下讲话养成耐心听课的好习惯
- 养成教育的反思|养成听课习惯教育反思
-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小学2011暑期数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 校本研修评课记录|校本教研中的听课与评课
-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语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 高一语文听课记录|如何学高一数学听课篇区别篇女生篇课外篇
-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听小学语文评优课的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