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英语课堂教学|高段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二 )


2、课题界定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 。它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了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可见,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又是理论的简化形式 。高段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也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 。
3、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学模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 。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到了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 。19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 。
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不同的地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有不同的进展和结果 。我们在借鉴当前国外教学模式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英语课时安排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总结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把小学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指导意见中不难看出,在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中强调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积极主动性等非智力因素和英语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两方面 。首先,初中进一步的英语学习,要求孩子们首先必须要对英语不放弃,这也是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师最迫切的底线要求 。为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激进的初中英语教师甚至希望小学不开设英语这门学科 。这种提法让人汗颜和无地自容,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小学英语一线教学活动的英语教师,对这一点的重要性也无疑心知肚明 。穷则思变,自责之余,我们必须开始努力改进 。其次,初中的英语继续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能力,这对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的要求更高,直接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挑战 。我校已经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执行了英语的课时安排 。但是,中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发展中国家 。毋庸讳言,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校学生接触英语这门语言的时间毕竟十分有限,可以说基本就集中在英语课堂上,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关注的焦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是我们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法宝 。通过以往的英语教学研究,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我校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收获 。本次研究活动中,我们以高段英语课堂为阵地,力求通过不断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在总结拓展以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课型探索出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缩短教师摸索的历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