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二十八中|即墨二十八中学习心得( 三 )



(二)“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

时红霞悄悄进行的实验被校长发现,源于一封来自家长的投诉信 。

校长李志钢清楚地记得那是2005年9月22日,他发现自己办公桌上有一封家长来信,信的内容是反映数学教师时红霞上课时基本上不讲,而是让学生教学生,家长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

当天,李志钢便召集相关领导去听课 。在时红霞的课堂上,刚上课,一名学生就走上讲台,拿着教材,大大方方,有板有眼地向同学们讲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定义及其相关定理 。学生的表现俨然一位成熟教师,表述清晰,讲解到位 。整节课,老师总共讲了不到10分钟,而学生们却学得热火朝天,同桌之间有讲的、有听的、有练的……课后成绩测试出人意料的好 。

一节课,别的老师费尽口舌才能讲完的内容,而时红霞却在寥寥数语中高效地完成了,这不能不让人惊讶 。“时红霞的课让我眼前一亮 。”李志钢说,“但是,这样的课算不算是一节好课呢?如果站在教师教的层面来评价,这的确算不上一节精彩无比的好课 。然而,学生学的效果却很好 。”

一时间,这样的争论在学校领导层一直持续着 。为了进一步求证时红霞课堂教学探索的价值,新学年开学,学校有意将一个学习基础比较差的班交由时红霞负责,结果,期末考试,在年级24个平行班中,这个班的数学成绩竟然上升到了第六名 。这在全校引起了轰动,不少老师开始到时红霞的班上“偷师学艺” 。

这一成绩进一步验证了时红霞探索的价值 。校长开始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进行跟踪研究,有针对性地对“时红霞现象”进行提炼总结 。

跟踪研究发现,在时红霞的课堂上,教师并不是在偷懒,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组织教学,还要对“师傅”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师傅,教师不仅要使“师傅”学会做题,还要让他们学会分析题意,学会讲解题的思路,把众多同类型题目和相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在“师傅”和“徒弟”都遇到困难时,教师则要相机给予指导和点拨;当“师傅”在“教学”上有精彩表现和“徒弟”成绩有明显提高时,教师要给予及时评价表扬 。

为了让其他学科老师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可行性,2006年,学校开始把这一教学改革从实验室搬进了试验田,选择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历时半年多,学校总结出了一套相对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命名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 。在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徒弟”代之以“学友”,“师友互助”的教学模式由此确立 。2007年,学校开始在全校推广 。

其实这样总结推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最初,在讨论会上,一些领导主张让时红霞要改回来 。在他们看来,让学生自己学,萝卜炖萝卜永远是萝卜 。校长李志钢在推行实验的时候,他给全校老师说的话:“‘和谐互助’是咱们学校长出的一棵幼苗,盼望大家勇于参加实验研究,有的老师不愿意参与,沉默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千万不要狂踩一脚 。我们不争论,不议论,干出结果自有公论!当我们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