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五个关键词,回望2021年的互联网行业( 三 )
以近两年最火热的风口短视频为例 , 财报显示 , 2020年Q3 , 快手日活为2.72亿 , 2021年Q3 , 这一数字也不过是3.2亿 , 再无此前同比增速50%以上的辉煌 。
多年以来 , 持续亏损的互联网公司一直在用流量换增长 , 将盈利的时间线拉远 , 但是随着流量枯竭 , 互联网公司的故事越来越难以为继 。
以曾经的资本宠儿每日优鲜为例 , 其一直走前置仓的“重”模式 , 用增速掩盖亏损 。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曾表示透露 , 每个前置仓初期仅建设成本就约6万~10万元 。 招股书显示 , 2020年 , 每日优鲜平均每单履约成本(主要由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等要素构成)为19.6元 , 占营收的比重高达30% 。
但是随着每日优鲜的规模越来越大 , 我们并没有见到其前置仓的成本下降 。 财报显示 , 2019年 , 每日优鲜的履约成本占比为30.5% 。 而到了2021年Q3 , 这一数字依然高达30% 。
更令人遗憾的是 , 随着流量的枯竭 , 每日优鲜的GMV也没有显著增长 。 财报显示 , 2019年 , 每日优鲜的GMV为60亿元 , 2020年为61.3亿元 , 2021年前三季度为55.4亿元 。
为了止血 , 每日优鲜开始对前置仓“降温” 。 财报显示 , 2019年 , 每日优鲜前置仓的数量达到1500个左右 , 而到了2021年Q2 , 这一数字仅为625个 。
不过资本市场也开始对每日优鲜“降温”——2021年初以来 , 每日优鲜股价下跌了56% 。
03
元宇宙
既然现有的业务模式触及天花板 , 互联网公司能想到的办法 , 自然就是迎合风口转型 。
比如 , 当地时间10月28日 ,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就宣布公司将更名为"Meta” , 并表示5年内Facebook要转型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
无独有偶 , 本在电商直播赛道分得一杯羹的罗永浩此前也在微博表示:“我们的下一个创业项目是一家所谓的‘元宇宙公司’…… 未来在科技行业要做的很多事 , 都会不可避免地引领我们走向这个元宇宙 , 甚至不管我们是否愿意 。 ”
文章图片
图4/6
甚至AI公司商汤科技都开始蹭元宇宙的热度 。 有媒体统计 , 在IPO招股书中 , 商汤科技提到了47次元宇宙 。 结果不出所料 , 2021年12月31日 , 上市第二天 , 商汤科技的股价就大涨超20% , 市值突破1600亿港元 。
之所以行业玩家纷纷瞄准这一赛道 , 主要是因为随着技术的成熟 , 元宇宙的载体——革命性的AR/VR产品有了落地的可能 。
以带宽为例 , 随着5G网络的成熟 , 其最高20Gbps的高速率、最低1ms的低时延等特性 , 将会更大程度滋养对网络质量有极高要求的VR/AR设备 。 作为对比 , 4G的峰值速率仅为5G的1/20 , 延迟则达到了5G的5倍 , 这也是为什么4G时代 , 互联网公司不鼓吹元宇宙风口的首因 。
推荐阅读
- 创事记|圈层社交的高光与隐忧:小天才电话手表会跑偏吗?
- 创事记|NFT距离元宇宙只差一个周杰伦
- 创事记|从主播开始谈一个购物需求
- 防疫四部曲|提高警惕做好防护,牢记“防疫四部曲”
- 新高|多个海区温度创新高 去年成有记录以来海洋最暖一年
- |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数据|持续升温!2021年海洋温度再破记录
- 创事记|游戏行业现最大收购案,Take-Two收购Zynga有何考量?
- 年味|冬奥手记:闭环年味
- 创事记|宁德时代的敌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