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土拨鼠:住手,你们不要再打了!( 四 )


文章图片
图15/20

北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研究者曾花30年时间来研究草原犬鼠的叫声 , 他们先后收集比对过多个不同种群的土拨鼠成长过程中的叫声 , 大量比对它们的声谱图后 , 从它们的叫声中找出了表达颜色、大小、形状的“词汇” 。
负责该项目的动物行为学家Con Slobodchikoff对这种鼠类的表达能力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 “他们能够描述人类的大小、衣服的颜色这样的信息 , 甚至是否带着枪 。 在十几秒之内 , 他们能传达‘穿着蓝色衬衫瘦高个子的人慢慢穿过领地’这样精确的信息” 。
新浪科技综合|土拨鼠:住手,你们不要再打了!
文章图片
图16/20

正是因为头脑好使、对语言有一定理解能力 , 颜值又高 , 草原犬鼠也被驯化成了颇通人性的宠物 , 又名黑尾土拨鼠 , 它的形象基本成为了土拨鼠在宠物领域的代表 , 几年前一度受到人们疯狂追捧 。
有趣的事是 , 由于价格较为昂贵 , 国内商家常会用人工饲养的喜马拉雅旱獭作为其“平替” , 一来二去 , 那些认不清土拨鼠的人就对两种宠物更加迷糊了 。
新浪科技综合|土拨鼠:住手,你们不要再打了!
文章图片
图17/20

当然 , 这也不能怪网友 。 最近几年 , 因为广大网民对土拨鼠就是“身材肥硕、长大板牙”的刻板印象 , 连竹鼠、猫鼬等动物都常常在网上被误加入土拨鼠的行列 , 就更别说原版土拨鼠了 。
3
虽然土拨鼠已经成了社交网络上的顶流网红 , 且自己也确实浑身是宝、性情适合与人接触 , 但它还有一个尴尬的身份——鼠疫的自然宿主 。
上世纪初 , 我国东北曾爆发过一起严重的流行性鼠疫 , 造成6万人死亡 , 著名公共卫生专家伍连德在探寻这场瘟疫的起源时 , 就发现了其中有野生旱獭的身影 。 2014年甘肃发生人食用旱獭感染鼠疫死亡的事件 , 也曾在再度唤醒人们对“鼠疫”的认知 。
新浪科技综合|土拨鼠:住手,你们不要再打了!
文章图片
图18/20

但近年来土拨鼠在网络上的走红 , 让国内部分旅游景点给本地土拨鼠打上了“来高原最值得打卡的玩法”招牌 , 招引来大批游客逗弄、喂食这些逐渐不怕人的动物 。
新浪科技综合|土拨鼠:住手,你们不要再打了!
文章图片
图19/20

与野生土拨鼠近距离接触随的内容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开 , 在短时间里被打造成了去西藏旅行的新潮流 , 一些游客不仅与其亲密接触 , 甚至用亲吻和用嘴喂食的方式来拍照打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