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棉铃虫大田使用技术示范( 四 )


2.6黄田农场试验结果
2.6.1黄田农场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情况
黄田农场从2002年起开始大面积推广频振式杀虫灯,2003年使用频振式杀虫灯170盏,防治面积近667hm2,团场统一于3月10日至8月25日每天夜晚开灯,各单位都有技术员观察、记载、汇总诱杀害虫的种类和数量 。 试验诱集到的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半鞘翅目等昆虫,特别是对棉铃虫、春尺蠖、杨二尾舟蛾、地老虎类害虫诱杀效果较好,开灯165d,共诱杀春尺蠖97327头,占总量的25.4%;棉铃虫29345头,占总量的7.7%;d幕毛虫32555头占总量的8.5%;杨二尾舟蛾103818头,占总量的27%;地老虎32035头,占总量的8.4%;草蛉3535头,占总量的0.9%;瓢虫1452头 。 占总量的0.4%;其它虫类83338头,占总量的21.7%;总计诱虫383404头,平均每盏等每天诱杀各类害虫10.5头 。
由上表分析:频振式杀虫灯对春尺蠖、天幕毛虫、地老虎、棉铃虫诱杀效果较好,天敌影响较小,天敌诱虫量仅占诱虫总量的1.3%
2.6.2林间虫量调查
由表8、表9分析在频振式杀虫灯诱集区各类害虫发生量明显小于非诱集区,频振式杀虫灯对春尺蠖、杨二尾舟蛾等夜蛾科林业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2003年黄田农场林木害虫发生相对历年较重,特别是春尺蠖和杨二尾舟蛾对林木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
2.6.3田间棉铃虫虫量调查
由表10分析3次调查杀虫灯诱杀区棉铃虫卵量、虫量都较非灯区对照虫口低,诱杀区平均卵量较对照
2.6.4经济效益分析
黄田农场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控制多种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减少棉田化防次数2~3次,林木1~2次,减少棉田667m2化防成本15元以上,约林木化防成本1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 此外频振式杀虫灯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每盏灯的功率为30w,按每天开灯12h,全年开灯165d计算,每盏灯所需的电费在30元左右,较高压汞灯390元降低了360元,完全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
3结论
根据2002年、2003年的试验资料综合分析,我站认为:(1)频振式杀虫灯在防治春尺蠖上诱蛾效果显著,但由于春尺蠖具有雌雄二异性,杀虫灯仅能诱到雄蛾,较大的影响了防治效果,在防治上表现一般;(2)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棉铃虫在大部分试验点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黑光灯,能够有效控制棉铃虫的消长,可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3)频振式杀虫灯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棉铃虫等夜蛾科害虫选择性较强,诱杀棉铃虫有效成虫数量大(雌虫)诱杀雌雄比在2003年大部分地区表现为雌虫量大于雄虫量;(4)频振式杀虫灯对天敌影响较小,尤其对瓢虫影响极小,对草蛉有一定的诱杀力,但诱杀量小于高压汞灯和黑光灯;(5)试验发现频振式杀虫灯对各类老虎、天蛾、灯蛾也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尤其对地老虎具有极强的诱集性;(6)频振式杀虫灯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每盏灯的功率为30w,按每天开灯12h,全年开灯165d计算,每盏灯所需的电费在30元左右,较高压汞灯(450w)每盏灯390元降低了360元,完全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7)在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技术上,我站认为应紧密结合当地病虫测报,集中在各代棉铃虫羽化高峰期使用 。 建议在使用时间段上可作进一步探索,找出既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的消长,又能降低使用成本,对天敌影响降到最低点的使用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