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闯新关:对手、周期和供应链( 二 )


文章图片
图3/5

另一方面 , 他们中的不少数都拟将相关业务分拆单独上市 , 目前 , 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在内的一众车企 , 都有将旗下新能源汽车相关板块单独分拆上市的举动 。
对此 , 有私募人士曾对媒体表示 , 市场对燃油车、新能源车使用了两套完全不同的估值标准——燃油车看盈利 , 按照PE给估值;新能源车看销量 , 敢烧钱的反而估值更高 。
换言之 , 独立上市是更有效的融资手段 , 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扩充规模 。
第二 , 第二梯队的新势力也在加速追赶 。
威马的沈辉在去年中期称“对成为头部企业非常有信心”、哪吒汽车多次在宣传口径中喊出“稳居第一阵营”的口号、几乎同期 ,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2.0战略发布会上表态 , 称2025年达成80万台年销量、智能化领域三年超越特斯拉的目标 。
以他们三者为例 , 从最直观的交付量来看 , 威马、哪吒、零跑汽车2021年的年销量分别为44157台、69674台、43121台 , 较之“蔚小理”尚有一定差距 。
但从另一个视角看 , 威马去年的交付量接近它过去三年的交付量总和 , 新势力在10月份的销量排名中 , 哪吒以8107辆的销量挤到第二 , 威马也以5025辆的销量挤到第四 。
“蔚小理”无法全然忽视他们的存在 。
第三 , 跨界造车的互联网科技巨头越来越多 , 他们也将成为“蔚小理”的直接竞争对手 。
我们在《交付战争: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战役开打》一文中提出 , 对小米等新入场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而言 , 他们不缺钱、也很容易补上技术一环 , 他们同时擅长从用户的角度设计产品 , 也懂互联网营销 。
他们现在最大的劣势在于时间和经验 。 但他们的机会也在于时间窗口还在 , 业界普遍认为 ,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时间节点会是2025年 , 那时蔚小理将真正迎来一轮大考 。
周期性挑战
按现在的发展趋势看 , 新能源汽车行业接下来将继续维持高增速增长 。 在众多券商的预测中 ,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上下水平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 今年1-11月 ,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12.7% , 且从年初至年末 , 这个数字呈不断上升趋势 。 10月份 ,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了16.4% , 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8.2% 。
我们看到 , 基于对行业高景气度、高成长性的判断 , 行业内的玩家都给出了较为激进的销量规划 。
比如 , 第一梯队的理想 , 将2025年的销量目标是160万台车;第二梯队的零跑 , 将2025年的销量目标定在了80万台;
处于传统造车阵营的吉利更加激进 , 它曾称2020年 ,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要占整体销量的90% , 但这个目标并未实现;即便是刚入局一年的小米 , 也有消息称它的目标是2024年到2027年卖出90万台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