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闯新关:对手、周期和供应链( 四 )
相比之下 , 目前“蔚小理”在应对缺芯上并不总是游刃有余 。
比如 , 蔚来江淮工厂曾被迫连续停产5天 , 据其估算将减产600辆汽车 。 再从8月开始 , 蔚来的单月销量开始下滑 , 最低的10月 , 它的销量只有3667台 。
文章图片
图5/5
甚至有等待提车的蔚来车主对媒体抱怨称 , “蔚来的供应链能力比我想象中的差远了” 。
同样受缺芯所累的还有理想和小鹏等 , 为了确保交付量 , 他们推出了各种减配交付方案:如果消费者想尽早提到小鹏P5和理想ONE这两款车型 , 可以选择减配雷达的交付方案 , 等雷达供应充足之后再行补装 。
他们的缺芯为什么会更严重?原因在于两点:
第一 , 与整车相比 , 产业链上游的议价权更高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 , 部分零部件技术门槛高 , 导致供货不足 , 整车厂的产能受限于上游供应端 。
第二 , 与出货量更大的传统整车厂相比 , 蔚小理们体量较小 , 导致他们的议价能力及拿货能力不足 。
全行业的芯片供给在去年9月末开始改善 , 但缺芯给产业链上游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 即供应链甲方对流向流通领域的零部件控制趋向严格 , 他们更愿意供货给需求更加稳定的传统整车厂 。
行业长达一年的缺芯潮 , 实际上给新能源车企提了一个醒:他们需要提升供应链安全 。
这也将成为未来行业争夺战的一个关键因素 。
比如20年11月 , 理想汽车在一起芯片争夺战中 , 被一家传统大厂捷足先登 , 对方席卷走了所有剩余的存量 , 险些导致其常州工厂停线 。
这就直接说明了一点: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中 , 造车新势力们以互联网思维造车 , 他们更懂用户、深谙互联网打法、模式创新能力更强 , 但传统车企过往成熟的供应商配套体系、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产业链整合能力 , 是他们所欠缺的优势 。
如果他们无法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补上这一短板 , 很可能在未来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随着整车厂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赛道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 汽车智能化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启 。
这意味着 , 智能化供应链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历史性机会 , 但对蔚小理来说 , 这是不是他们的机会 , 核心还要看供应链的承压能力 。
推荐阅读
- 创事记|“鲶鱼”特斯拉终成“鲨鱼”,蔚小理迪:巧了,我们也是
- 市场资讯|2022年,“蔚小理”是否会被特斯拉甩得更远?
- IT|“蔚小理”2021年成绩单:交付量均超九万辆,小鹏第一
- 澎湃新闻|“蔚小理”2021年成绩单:交付量均超九万辆,小鹏第一
- IT|“哪零威”挑战“蔚小理”:昙花一现还是逆袭前兆?
- IT|同在美国上市 “蔚小理”市值怎么比Rivian低了那么多?
- IT|“特斯拉杀手”众生相:被高估的Rivian和被低估的“蔚小理”
- 媒体滚动|造车新势力开始洗牌“蔚小理”变为“小理蔚”
- 深度|同济教授吴昊:数学到了从小作坊走向工业化的新关口
- 36氪|一纸新规,给特斯拉和“蔚小理”敲响数据安全、自动驾驶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