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粪便化石别有洞天,几百坨粪便绘出远古食物网

来源:十点科学
一坨粪便化石虽然不起眼 , 却揭示出远古海洋鱼类错综复杂的捕食关系 。 新鲜的屎 , 也携带着关于生物体和周遭环境的丰富信息 。

新浪科技综合|粪便化石别有洞天,几百坨粪便绘出远古食物网
文章图片
图1/4
粪便化石在古生物学家眼中就是一座宝藏 。 |Paul Blow
作者|刘森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走在路上踩到一坨屎 , 你会怎么办?大概率会尖叫、跳开 , 大骂“Shit”!屎对我们可能不是什么好词 , 但古生物学家可不这么想 , 尤其如果捡到的是一坨两亿多年前的史前屎 。
2020年10月 ,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科学家就走了这样的“狗屎运” , 他们不是捡到了一坨屎 , 而是数百坨 。 通过对这些屎——现在已是化石——进行 CT 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他们发现 , 布里斯托地区曾经乃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海洋世界 , 揭示三叠纪晚期各种鱼类之间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
详情发表在29日的《地质学家协会会刊》 。
从粪便化石发现谁吃了谁
动物骨骼化石记录着生命演化的传奇 , 相对来说 , 一坨粪便化石虽然不起眼 , 却可以提供骨骼化石无法提供的独特证据 。
对粪便化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近200年前 。 当时 , 英国牛津大学的地质学教授威廉·巴克兰注意到化石猎人玛丽·安宁发现的鱼龙和蛇颈龙化石 , 它们的腹腔中保存有许多深灰色的小石头 , 里面偶尔还夹杂着骨头和鱼鳞 。 巴克兰认为 , 这些小石头都是古生物粪便 , 并创造了 “Coprolite”(粪化石)这个词 。

新浪科技综合|粪便化石别有洞天,几百坨粪便绘出远古食物网
文章图片
图2/4
地质学与古生物学家威廉·巴克兰(左) , 开创了对粪便化石的研究 。 他研究的很多样本来自化石猎人玛丽·安宁(右)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知道古生物吃什么 , 骨骼结构能告诉我们一些间接证据 , 例如 , 肉食动物往往有尖牙利爪 , 植食动物则有适合咀嚼坚韧叶片的牙齿 。 但若要进一步了解动物吃过什么 , 消化物或粪化石上的残留物才能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
玛丽发现的鱼龙粪便化石 , 就透露出它的食谱里有鱿鱼 , 因为其中的黑色色素和鱿鱼的墨汁有相同的化学成分 。 最近在在美国蒙大拿州发现的距今7500万年的鸭嘴龙粪便化石 , 则透露出这种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的鸟脚类恐龙 , 并非人们一直以为的“素食主义者” , 而是会吃甲壳类动物打牙祭 , 来补充蛋白质和钙以维持骨骼和肌肉生长 。
而这次布里斯托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的几百坨史前屎 , 更是揭开了其主人们之间复杂的捕食关系 , 一幅远古生物的生活画卷 , 仿佛铺开在我们眼前 。
数百坨屎描绘远古时期食物网
研究表明 ,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发现的这堆史前屎 , 形成于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 曾经生活在这片海洋里的古代鱼类和鲨鱼 , 几乎都是食肉动物 , 它们的粪便化石中包含各类骨骼、鳞片和牙齿 。
其中一块微小的粪化石长度只有一厘米 , 却包含有三块骨头:一块是一种鱼的有结节的头骨 , 还有两块来自厚椎龙——一种小型海洋爬行动物——的尾椎骨 。 可以想象这坨粪便的制造者 , 先是吞掉了一条鱼的头部 , 又咬住了一只游过来的厚椎龙 , 咬掉了它的一大块尾巴 。
颇令人惊奇的是 , 这些骨头和鳞片几乎完全没有受损 。 今天的大多数吞食者 , 比如鲨鱼、鳄鱼或虎鲸 , 都会用胃酸把骨头溶解掉;但这些古老的鱼类 , 却似乎并没有进化出这种功能 。 可以想像它们排便的过程一定非常痛苦 , 因为其中布满了大块骨头 。
研究人员还第一次发现了一些螃蟹和龙虾的粪化石 , 从而拼凑出完整的食物网:海洋爬行动物和鲨鱼以小鱼为食 , 而小鱼又以更小的鱼和龙虾为食 。 一些动物的牙齿结构表明 , 它们以牡蛎和其他软体动物为食 。

新浪科技综合|粪便化石别有洞天,几百坨粪便绘出远古食物网
文章图片
图3/4
根据鱼粪化石重构的海洋鱼类食物网 。 红色、黑色箭头为推测 , 蓝色表示有确定的粪化石证据 。 |Marie Cueille and Mike Benton
屎里面有“新世界”
对古生物学家而言 , 粪化石是珍贵的远古遗迹 , 在时间长河中保存下来不容易 。 大部分生物的屎都是柔软的排泄物 , 只要经历一番风雨就可能消失无踪 , 如果不幸被其他动物踩踏 , 成为不朽化石的“远大前程”也会被断送 。 此外粪便中还寄居着大量微生物 , 持续蚕食着剩余的有机质 。
所以想要幸运地留存下来 , 这坨屎往往是巧合地被埋藏到了地下 , 其间残留的有机质被逐渐分解 , 并被外来矿物质填充 , 经过几十万甚至几亿年的时间终于凝结成化石 。
不过 , 粪化石固然珍贵 , 新鲜的屎也并非一无是处 。 它里面同样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
比如 , 野生动物的粪便中就包含着其主人的生物信息 , 可以帮助科学家确认动物种类 。 他们中的一些人 , 据此还把苍蝇变成了天然的“环境勘测无人机”——它们钟爱吃粪便和腐肉——来了解一个地区动物的排便和死亡情况 , 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濒危物种 。

新浪科技综合|粪便化石别有洞天,几百坨粪便绘出远古食物网
文章图片
图4/4
黄石国家公园风光 , 科研人员已经利用苍蝇在此检测出多种哺乳动物 。 |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人们发现呆萌可爱的大熊猫 , 竟然喜欢在粪堆里打滚 , 这也与屎中的一种特殊物质有关:因为马粪中的β-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 , 可以抑制大熊猫身体里的冷觉感受器 , 钝化对寒冷的感知 , 从而帮助熊猫御寒 。
而屎也是我们人体的健康指标 , 它的颜色、气味、形态都记录着我们之前的饮食状况 , 也映照着肠道内的环境 , 因为粪便的固体物大部分是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 。 粪便中检测到红细胞 , 可能预示着结肠炎等病症;检测到巨噬细胞 , 则可能意味着有直肠炎的风险 。
【新浪科技综合|粪便化石别有洞天,几百坨粪便绘出远古食物网】尽管“屎”总是乱糟糟臭烘烘 , 让人避之不及 , 但它里面确实可能别有风光 。 刚刚过去的2020年 , 我们就没少骂“shit” , 但 , 谁说得清呢?也许 , 它是一个警示 。 所有磨难 , 都是美好明天的铺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