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大厂员工“35岁危机”背后真相:校招生“真的很便宜”( 三 )
随着人口红利渐失、流量饱和,互联网行业针对同一个赛道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惨烈 。新冠疫情之后,各互联网企业抢滩社区团购便是白热化竞争的缩影 。从2020年6月起,滴滴、美团、拼多多、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先后发力社团团购,滴滴CEO程维放话“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第一” 。当时,上千名拼多多员工在三四线城市打开市场,有员工匿名在某职场App上提到,“从11月开始到现在50天了,都没有休息过一天,早上11点上班,下班时间平均都是凌晨3~4点” 。2020年12月29日凌晨1点半,拼多多买菜员工、23岁张某霏在下班路上突然晕厥,抢救无效离世,成了互联网畸形加班的牺牲品 。
范围认为,不少互联网公司的用工制度极其违背法律规定,而且是一个全行业的行为,“加班文化”又经过了一代代人强化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观念最有代表性,他曾公开表示,中国BAT这类公司能够“996”是一种“福报”,公司实施“996”,意味着更快的发展速度,对员工来说,“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就不能实现想要的成功” 。“企业有动机去延长时间加班、并形成这样的文化,对于员工来讲,加班的经济收入更高,企业内部又没有工会的制衡” 。范围指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社会,对其了解都是滞后的,“加上市场法制化环境不完善,互联网加班就成了没有人愿意去执行法律规则的危险境地” 。
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过案例明确指出,“996”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相关公司规章制度应认定为无效 。与此同时,各个大厂也开始在制度上收敛加班强度,快手、美团优选、字节跳动先后取消大小周,腾讯光子工作室宣布周三以外工作日21点前要离开办公室,周三18点下班,周六日加班需申请 。
但一位国内一线移动互联网公司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指出,问题实质在于,工作时间缩短,但假如工作内容和考核机制不变,加班问题治标不治本 。
当“人力资源”变成“人力成本”
超时劳动是在高工资激励下的一个结果,字节跳动曾在公司内部调查,仅1/3的员工支持取消“大小周”,大部分人不愿意,有员工计算过,因取消加班每年将损失近10万元收入 。
无论中外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都是互联网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之一 。截至2021年3月,阿里全职员工已超过25万人,腾讯、字节跳动的员工也超过10万人,美团规模或将达到10万量级 。但互联网人力成本过高,例如,腾讯财报显示,2021年三季度营收1423.6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95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1年9月30日,腾讯共有107348名员工,截至2021年9月30日三个月的总酬金成本为259.63亿元 。而2020年的同一时期,员工总数只有77592名,总酬金成本为177.03亿元,上涨速度飞快 。快手2021年三季度财报则明确提到,公司前三季亏损高达219亿元,源于销售成本和各项费用快速上升,其中增加雇员人数导致薪酬开支上升是重要原因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新华社: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视点·观察|收购黑鲨入局VR设备,曾说不做硬件的腾讯,搞得定硬件制造吗?
- 视点·观察|每天9.9元起就能租手机?租赁平台被指向未成年人放高利贷……
- 视点·观察|虎年只有355天 少的10天你知道去哪了吗?
- 视点·观察|肯德基盲盒二手价暴涨8倍 是否在搞“饥饿营销”?
- 视点·观察|涉嫌传销再陷逃税风波,“微商教母”张庭夫妇最少补税118亿?
- 视点·观察|新卡流量糊涂账 老卡资费难降档
- 视点·观察|快递为何“送不上门”?难点在哪?
- 视点·观察|因解决BUG不力 LastPass或面临2000万欧元的GDPR罚款
- 视点·观察|媒体评王冰冰遭人肉:曝光他人隐私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