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柔宇悲歌( 三 )


图3/3
摄影:刘哲铭
但这种口头的合作与开放的心态直到今天也没为柔宇带来实际效益 。 在柔宇对外的宣传中 , 柔宇有to B和to C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 to B领域 , 柔宇拥有LV、空客、泸州老窖等客户 , 为其提供柔性屏产品;to C方面则推出了Rowrite手写本、折叠屏手机等产品 。
根据此前公布的招股书(申报稿) , 2019年 , 柔宇科技营收不过2.27亿元 ,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0.7亿元 。 也有人将其营业收入和市场费用对比起来 , 质疑其合同的真实性 。 除此以外 , 柔宇的研发费用也高居不下 , 自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 , 其研发投入分别为1.6亿元、4.88亿元、5.86亿元和5.83亿元 , 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08.17% 。
“我们(创业)最早的时候内部就做了很多讨论 , 现在可以非常直接地说 , 我们不是一个纯粹的面板企业 , 我们是to B和to C齐头并进的一个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 ”刘自鸿曾这样定位柔宇 , “过去几年间 , 一直和团队在思考一个问题:柔宇究竟想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一名和刘自鸿有过接触的创业者表示 , 创新值得肯定 , 但创新的前提是要活下来 。 没有核心产品 , 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定位也无意义 。
目前 ,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 “财大气粗”的中国面板商已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 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华星光电也均供应或布局柔性AMOLED 。
京东方已拥有三条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 , 2021年前三季度 , 公司出货约4000万片 , 目前已为华为等品牌提供高端柔性AMOLED产品 , 此前华为Mate Xs、Mate X柔性折叠屏均为京东方独家供应 。 维信诺公告透露 , 连续12个月累计获得荣耀柔性OLED屏订单22.485亿元 。
反观柔宇 , 在急需技术爬坡和扩大产量的时候 , 遭遇资金危机 。 不过 , 有媒体报道 , 参与柔宇科技A、B、C三轮融资的松禾资本 , 正牵头现有股东和有意向的投资方进行新一轮可转债融资 , 以帮助柔宇渡过难关 。
前有狼后有虎
深圳龙岗区 , 刘自鸿站在工厂外 , 一一将采访人员送上车后 , 又登上大巴车 , 双手合十 , 言辞恳切地希望媒体“能对柔宇多一些理解” 。 那是2019年 , 柔宇先后几次开放了工厂参观 , 试图让外界能更加走进这家充满质疑的公司 。
刘自鸿身后是占地10万平方米的柔宇生产基地 , 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 在这里 , 每立方英尺0.5微米的颗粒物要保证小于100个、无尘洁净程度达到半导体芯片制造业标准的产线 , 这是柔宇百亿融资砸出来的水花 , 也是下一步百亿融资里最重要的计划 。
柔宇工厂2015年10月筹建 , 2018年6月一期产线点亮投产并实现大规模量产上市 , 按照8寸左右屏幕计算 , 能达到280万片/年产量 。 当时 , 刘自鸿介绍 , 二期正在推进建设中 , 基于一样的技术路线、一样尺寸 , 建成后预计整体年产量可达880万片/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