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早筛技术不放过一点癌症的蛛丝马迹

对于民众而言 , 癌症筛查不仅有助于提高居民防治癌症的核心知识知晓率 ,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 加强居民主动参与筛查意识;此外 , 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癌症整体防治网络 , 推动癌症诊治走向规范化、均质化 。
陈 明
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
癌症筛查是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最为有效的途径 。 近日 , 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发表系列文章 , 回顾了2020年里令人瞩目的10项医学领域的进步 , 其中之一就是癌症早筛技术 。
“早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 , 并降低死亡率 。 其中 , 高危人群每10年一次结肠镜检查和每年一次粪便潜血试验(FIT)检查是国际一级推荐筛查技术 。 科学研究表明:定期的肠镜检查能够降低40%—60%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 ”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陈明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筛查有助于提高癌症早诊率、治疗率
“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 。
在癌症防治收益层面 , 癌症筛查是降低疾病负担最为有效的途径 , 有助于提高重点人群癌症早诊率和治疗率 , 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降低死亡率和未来发病率 。
以结直肠癌为例 , 陈明列举了一组数据: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结直肠癌筛查以来 , 对50岁以上人群的筛查率从2000年的20%提升到了2018年的61% , 50岁以上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自2000年以来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下降 。
浙江省是国内结直肠癌较高发省份之一 , 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持续攀升 , 严重消耗医疗资源、造成沉重社会负担 , 根据浙江省肿瘤登记监测数据显示 , 浙江省结直肠癌发病率比全国高12.41% , 严重威胁浙江省居民健康 。
陈明认为 , 对于民众而言 , 癌症筛查不仅有助于提高居民防治癌症的核心知识知晓率 ,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 加强居民主动参与筛查意识;此外 , 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癌症整体防治网络 , 推动癌症诊治走向规范化、均质化 。
“45岁以上人群应每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 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确定后续检查时间间隔 。 ”陈明建议 。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癌症防治行动》明确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 , 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70%和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
“上述目标的实现 ,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都非常重要 , 仅靠临床诊疗技术的提升难以完成 , 必须要实现关口前移、预防优先、防治结合 。 ”陈明说 , “但是 , 大规模癌症早筛对于资金、技术、组织动员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如基层医生对癌症早筛要具有较高的认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设施和肠镜设备等也需要达到一定标准 。 ”
“高效、精准的筛选高危人群;根据居民饮食习惯、疾病谱等变化对新型的癌症高危因素及时进行识别;便潜血检测产品质控、信息化平台的运用等均会影响筛查项目的成效 。 ”陈明介绍 。
各种科技手段助力早筛水平升级
当前 , 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新型肿瘤标志物检查等的快速兴起 , 有助于提升我国早期筛查水平 。
精准预防已经成为癌症预控的新趋势 。 专家表示 , 与传统活检相比 , 癌症血液检测具有一些优势 。 用于活检的组织是取自肿瘤的某个部位 , 能提供的基因信息量有限 , 相比之下血检结果可提供更全面的肿瘤DNA信息 。 通过抽血检测特定肿瘤的一些标志物 , 包括肿瘤细胞循环DNA(ctDNA)、小分子RNA(miRNA)等 , 可以高效、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出现 。
由于肿瘤DNA的变化往往早于肿瘤组织的生长变化 , 因此血检有助医生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液体活检特别是“基于血清的miRNA”检测技术 , 目前主要用于胃癌、肺癌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
此外 , 一种人工智能云诊断技术也已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宫颈癌筛查中应用 。 采样机构收集细胞标本图像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传到云诊断平台 , 人工智能自动进行诊断 , 病理医生只需对人工智能诊断为阳性的少数结果进行复审确认 , 省去了大量的人工劳动 。 这项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的筛查 。
据陈明介绍 , 2020年 , 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携手依图医疗研发了省域癌症筛查信息平台 。 该平台融合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 实现了省域内癌症筛查项目信息的统一接入与管理 , 满足筛查流程管理、智能质控、数据安全、大数据分析等多样化需求 , 并具备良好的敏捷拓展能力 , 为筛诊治全程提供了支持 。
“依托该平台 , 浙江省肠癌筛查检出率高出同类项目 。 ”陈明说 , 该平台的建设不仅能推动更多结直肠癌患者被更早发现 , 并且能节省患者医疗支出及医保支出 。 初步估算 , 依托该平台 , 今年实施肠癌筛查后 , 可节省群众医药费用和医保基金远期支出约28.7亿元 。
相关链接
“AI防癌地图”描绘癌症筛查蓝图
从单癌种到多癌种 , 从数万到数百万 , 从单点筛查为主到省域整体统筹 , 历经3年打磨 , “AI防癌地图”项目描绘出了一幅更加宏大的癌症筛查蓝图 。
该项目共投入1亿元资金 , 联合数百家医疗机构 , 覆盖19个省市自治区 。
近年来 , “AI防癌地图”捷报频传 。
从2018年启动到2019年6月 , “AI防癌地图”在福建宁德市共对1000余人进行了筛查 , 累计筛查出20余名肺癌高度疑似案例 。
“AI防癌地图”在河南新野地区开展1年来 , 肺结节智能早筛项目科普宣传共覆盖6万余人次 , 累计筛查1.1万余人次 , 检出肺结节阳性3600余人次 。
【陈明|早筛技术不放过一点癌症的蛛丝马迹】2020年 , “AI防癌地图”在浙江实现了省域整体统筹、县区全覆盖的单癌种筛查项目 , 依托专项研发的浙江省癌症筛查信息平台 , 其问卷筛查人数超过200万 , 肠镜检查超12万次 , 1300余名不同阶段的肠癌患者被筛出并得到后续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