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苏州将成首个自动驾驶规模商用城市
本报采访人员 王 拓
近日 , 苏州高铁新城、江苏大运集团、T3出行战略发布会在苏州举办 , 国内首个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鳌头联盟”正式诞生 。 据悉该联盟以科技公司、主机厂和出行平台组成“铁三角” , 共包含32个产业内不同链条的合作伙伴 , 将在苏州落地推进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商用 。 至此 , 苏州也将成为国内第一座实现自动驾驶规模商用的城市 。
去年10月底 , 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营5G无人公交线路在苏州高铁新城开行 , 市民需要预约乘坐 。 与此前无人驾驶项目多在园区或者封闭的道路上运营不同 , 此次开行的无人公交位于城市开放道路上 。 这辆小巴有9个乘客位置 , 共设置了5个站点 , 运营时速在20到50公里之间 , 运营里程长约4公里 , 是国内已知路程最长的一条无人公交线路 。
要实现无人自动驾驶 , 不仅需要聪明的车 , 还需要聪明的路 。 据介绍 , 苏州高铁新城已经初步建立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全产业链 , 共涉及30余个细分领域 , 在算法及仿真测试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 目前 , 在道路建设方面 , 新城已经建成了城市开放测试道路8.4公里 , 还有55公里的高等级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道路在建 , 预计到2022年 , 全区将完成300公里的道路智能化改造 , 包含城市快速路、交通枢纽、隧道等多样化城市道路场景 。
而除了无人驾驶公交 , 无人驾驶也即将大规模进入出租车、网约车领域 。 据悉 , 到2021年上半年 , 苏州无人出租车也会在高铁新城大规模对外试运营 , 未来打车费用也会比现有的普通出租车便宜 。
自动驾驶的出现 , 虽然重新定义了城市和远距离的出行方式 , 但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 自动驾驶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很多伦理挑战 , 但行业并没有因噎废食 。 据麦肯锡预测 , 中国自动驾驶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 , 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市场 。
出行服务是未来自动驾驶最主要的落地场景之一 。 鳌头联盟发起单位T3出行CEO崔大勇认为 , 由于缺乏真实的应用场景、商业化进程投入成本大、产业化规模受限等因素 , 自动驾驶落地还处于“一车、一路、一平台”的模式 。 而此次出行平台整合自动驾驶行业各方资源 , 携手苏州高铁新城联合一批科技企业、整车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 , 共同发起成立鳌头联盟 , 有望打破自动驾驶领域单打独斗的现状 。
具体而言 , 联盟将推动自动驾驶从实验性封闭场景过渡到真实开放运营场景 , 实现从单一运力到混合运营的升级 。 比如 , 此次在苏州落地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场景 , 将会开放给所有的合作伙伴 , 为各种自动驾驶汽车和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验证提供大量真实出行场景 , 在构建自动驾驶城市级试运营生态的同时 , 助推苏州成为全国首座自动驾驶规模商用之城 。
在更多车辆、更多行程、更多场景的基础上 , 鳌头联盟还将积极推动新技术研发和验证、商业化示范应用、标准体系建设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 苏州高铁新城作为“江苏省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 已将智能网联汽车确立为一号产业 , 积极抢抓机遇、超前布局、先行先试 , 从产业布局、平台打造、政策扶持等方面精准发力 , 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 苏州高铁新城和T3出行将进行紧密合作 , 对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道路环境、场景商业化运营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 崔大勇表示:“T3终极目标是成为自动驾驶时代的核心运营商 , 我们希望和联盟成员一起 , 发挥技术和生态的力量 , 让自动驾驶时代提前到来 。 ”
【新华日报|苏州将成首个自动驾驶规模商用城市】一汽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一汽南京公司总经理陈博表示 , 从个人使用角度来讲 , 目前 , 自动驾驶的系统动辄几十上百万 , 如果是单纯为了个人体验 , 对消费者的吸引可能还是不够的 。 因此 , 自动驾驶的高成本仍是普及化最大的限制 。 而根据该集团内部的计划 , 计划三年时间内把自动驾驶成本降低90% , 应用场景也覆盖到常用路况、高速路况等 。
推荐阅读
- Disney|光明日报评迪士尼凌晨数千人排队抢购玩偶:道理何在?
- 娱乐性|新华全媒+|探秘冬奥会“黑科技”:当冰壶遇上人工智能
- 人民日报|1月1日生效的RCEP,将带来这些重大变化!
- 文化|【“用数赋智”系列宣讲】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传统工艺的跨界创新
- 西湖|施一公:创新,永远向顶尖发力!
- 国家|光明日报评论员:向扎根基层的青年学子致敬
- 电子商务|经济日报:淘宝禁止好评返现 “水”评会少吗?
- 抗体|六大科学突破闪亮二〇二一
- 滑冰|新华全媒+|“超级大脑”亮相 “冰丝带”建成智慧场馆
- 人物|人民日报刊发比尔·盖茨文章:以创新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