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举“降价屠刀”的特斯拉未来还有多少降价空间?
_原题是:特斯拉未来还有多少降价空间?
作者/李溯婉
常举“降价屠刀”的特斯拉 , 未来尚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
特斯拉在2020年仅凭一款Model 3国产车就超过蔚来、小鹏、理想这三家自主造车新势力车企的销量总和 。 新年伊始 , 特斯拉通过第二款国产车型Model Y大幅降价继续蚕食电动车市场 。 常举“降价屠刀”的特斯拉 , 未来尚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
1月6日 ,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谈到 , 特斯拉在售的 Model Y采用的是LG 化学的三元锂电池 , 推出77千瓦时电池包版本 , 预计未来还将陆续推出不同的新版本 , 如果推出磷酸铁锂电池包版本 , 价格还可以继续下探 。 磷酸铁锂电池包每瓦时大约比三元锂电池包便宜0.2元左右 , 按77千瓦时的容量来计算 , 一旦推出磷酸铁锂电池包版本的Model Y , 仅动力电池成本就可以降低1.5万元以上 。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从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38批)车辆新产品公示清单上查到焦点车型特斯拉国产Model Y的相关信息 。 根据申报信息显示 , 国产Model Y搭载三元锂离子电池组 。
【第一财经|举“降价屠刀”的特斯拉未来还有多少降价空间?】此前 , 特斯拉的电动车搭载松下的三元锂电池 , 随后在去年新增LG化学和宁德时代两家动力电池供应商 。 关于特斯拉Model Y接下来是否会采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以及相关成本将会降低多少 , 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称 , 这涉及到双方的商业秘密 , 不便对此回应 。
文章图片
图1/1
不过 , 采访人员从其他途径获悉 , 宁德时代自去年开始已向特斯拉供应磷酸铁锂电池 , 这是特斯拉Model 3国产车价格可以降低到30万元以下的原因之一 。 特斯拉国产Model Y的整体设计采用了和Model 3相同的设计 , 这款小型 SUV基于与 Model 3 轿车相同的技术平台制造 , 这两款汽车共享约 75%的零件 , 随着Model Y国产 , 未来将会通过加快扩大销售规模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
2021年1月1日 , 特斯拉宣布国产Model Y共推出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两款车型 , 其中长续航版起售价为33.99万元 , 较此前预售价48.8万元下调了14.81万元;高性能版起售价为36.99万元 , 较此前预售价53.5万元下调了16.51万元 。
对此 , 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 , 国产Model Y目前售价为33.99万元 , 而其生产成本为23.793万元 , 毛利率高达30% , 后期有望降价至26万元 。
业内普遍认为 , 国产Model Y还将继续降价 。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1月6日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谈到 , 所有进口车国产化之后 , 都是大幅度降价 , 这是正常现象 , 因为关税、海运和仓储成本、零部件成本等都降低了 。 不过 , Model Y国产后依然有降价的空间 , 现在其价格依然超过30万元 , 而同等性能配置埃安V才卖20万元 。
古惠南称 , 成本是所有业务的综合指标 , 成本控制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 也是一个企业的真本领 , 特斯拉与一些自主品牌电动车企业相比 , 在成本方面尚未占到上风 。 例如 , 特斯拉在海外的研发成本还是高于自主车企在中国本土的研发成本 。 还有 , 广汽埃安从日系车企吸取经验 , 采取消除一切浪费的管理模式 , 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等方面节约成本 , 在生产方面采取“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模式 , 在供应链上依托广汽集团200万辆年产销量的规模优势 , 与集团在众多零部件供应商上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 以及在渠道方面也可以从广汽集团借力 。 而特斯拉要把成本控制下来 , 势必要自己努力加速扩大销售规模以及加快零部件本土化进程 。
古惠南还谈到 , 虽然广汽埃安在成本上依然占有优势 , 但在品牌力上与特斯拉依然有差距 , 而提升品牌影响力需要一定时间 , 因此要加快提升技术研发等核心竞争力 , 才可以对抗价格继续下探的特斯拉 。
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近日在媒体会上也谈到 , 如果按照特斯拉按成本定价的原则 , Model Y应该低于30万 。 他认为 , 按照特斯拉的风格 , 产能跟上后 , 价格还会降 , 未来Model Y有继续降价的可能 , 而特斯拉的起步版本降到10多万都有可能 。 成为大众和福特是特斯拉的目标 , 蔚来还是会坚持自己的定位 , 与BBA(宝马、奔驰、奥迪)燃油车的定价对标 。
当前 , 宁德时代、旭升股份、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中国零部件企业已进入特斯拉的供应链 。 随着中国电动、智能技术升级步伐加快 , 更多优质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 而特斯拉等整车企业为了以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具性价比的供应链抢占中国电动车市场 , 其零部件国产率将会持续提升 。 面对“成本杀手”特斯拉的进攻 , 自主电动车企业也正在纷纷采取相关应对措施 。
推荐阅读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技术|悦鲜活高端瓶装鲜奶市占第一 科技驱动营养再升级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商汤|商汤终成AI第一股:挂牌联交所后股价高开 业内人士更关注其盈利和商业模式
- 电磁场|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青岛)举办
- ti|英伟达明年1.5将举办特别活动 游戏相关新情报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