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别让“失控”的特斯拉 毁了新能源汽车的前途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浪科技综合|别让“失控”的特斯拉 毁了新能源汽车的前途】_原题是:别让“失控”的特斯拉 毁了新能源汽车的前途
新年伊始 , 特斯拉再次因“失控”冲上热搜:1月4日 , 一辆特斯拉Model3在山东临沂泰盛广场地下车库内失控冲进厕所 。 从安全事故到质量问题 , 从频繁降价到欺诈销售 , 从车型减配到车主维权……种种迹象表明 , 曾经的“新能源汽车标杆”特斯拉目前似乎正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 。
事故频发、质量问题使得特斯拉产品屡屡“失控” 。 有媒体统计 , 仅在中国市场 , 2020年报道的特斯拉疑似失控新闻就有10起 。 如此之高的“失控率” , 无论是对比国内的新能源车企还是传统燃油车企 , 都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 事实上 , 不仅是在中国市场 , 特斯拉在其“原产地”也备受诟病 。 据外媒报道 , 在2020年美国《消费者报告》可靠性排名中 , 特斯拉位列倒数第二 , 而在J.D Power发布的2020年美国市场IQS初始质量调查中 , 特斯拉排名垫底 。 尽管特斯拉对于有关媒体曝出的品控问题全盘否定甚至要对簿公堂 , 但消费者对特斯拉产生了信任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 。
在产品失控的背后是特斯拉的技术“失控” 。 号称高度智能化的“超级工厂”生产的汽车质量问题不断 , 标称超长的续航里程冬天严重缩水 , 最具“科技感”的隐藏式车门把手被冻住无法开启……更令人震惊的是 , 特斯拉一直自我标榜的“自动驾驶技术”充其量只有辅助驾驶能力 , 而这已成为特斯拉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 。 如果说特斯拉只是对技术的认知“失控” , 那还可以理解为“技术狂”执着于技术进而过度迷信技术 , 但如果是故意夸大其词 , 那就有恶意欺诈的嫌疑 。
究其根源 , 特斯拉的失控其实是对消费者的态度“失控” 。 对于消费者 , 无论是因降价引发不满 , 还是对事故的回应 , 特斯拉都显得过于傲娇 。 在上述十数起疑似失控新闻中 , 特斯拉的回应一律为系统显示正常 , 是车主的责任 , 有个别案例甚至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 , 特斯拉后台清除了撞车时的行车记录 。 更有甚者 , 2020年特斯拉因“断轴风险”在中国宣布召回部分进口电动汽车 , 但随后外媒曝光特斯拉在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一封信中表示 , 之所以出现“断轴”等案例 , 是因为中国车主驾驶习惯不好 , 爱蹭马路牙子、过大坑等 , 被中国媒体怒批“特斯拉的恶意甩锅是对中国消费者的傲慢无礼” 。
亡羊补牢 , 产品“失控”可以召回 , 技术“失控”可以升级 , 但态度“失控”则会引致消费者“用脚投票” 。 在中国这个特斯拉最大的市场 , 特斯拉已经因为减配、质量问题频出等遭遇众多车主维权 , 甚至有消费者因特斯拉官网欺诈销售而将其告上法庭 , 法院一审判决特斯拉退一赔三 。
值得注意的是 , 如果放任特斯拉这样“失控”下去 , 有可能影响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 。 “新四化”是全球公认的汽车产业方向 , 而自动驾驶是汽车智能化的标志性技术 。 行业龙头特斯拉所谓的“自动驾驶”屡发事故 , 将使消费者对智能技术失去信心;续航里程冬天严重缩水 , 则会使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消费失去信心 , 久而久之 , 由此必然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在这个产业狂奔、技术狂奔的时代 , 更加需要共同呵护技术方向、产业前景 , 对待技术采取谨慎态度 。 特斯拉占据时代先机一路狂奔 , 已经超越一众百年汽车巨头 , 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车企 , 但跑得再快再急也要对消费者负责 , 对产业负责 。 特斯拉在资本市场的成功正是借助这两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 不仅成功扭亏为盈 , 而且在2020年更是取得了让人瞩目的销量成绩 。 毋庸置疑 , 博大的中国市场热情拥抱新技术 , 但中国消费者欢迎的是技术先进的产品 , 更是质量过硬的产品 。 拿不出过硬的产品和服务 , 有什么资格膨胀和傲娇?是时候该为特斯拉这条失控的“鲶鱼”念念“紧箍咒”了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