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音乐版权诉讼案连年增长 正版商用音乐平台快速发展

_原题是:音乐版权诉讼案连年增长 正版商用音乐平台快速发展

证券时报网|音乐版权诉讼案连年增长 正版商用音乐平台快速发展
文章图片
图1/1

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吴志
近期 , 国内音乐市场的两则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 先是2020年12月31日 , 咪咕音乐宣布其客户端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随后 , 阿里巴巴旗下虾米音乐发布公告称 , 将于2021年2月5日0点停止服务 , 2021年3月5日0点关闭服务器 , 除少部分服务外 , 其他运营均停止 , 用户将无法登陆 。
咪咕音乐与虾米音乐都曾是国内主流音乐平台 ,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咪咕音乐实现了用户增长 , 虾米音乐则走向了关停 。 业内普遍认为 , 虾米音乐关停 , 与其在音乐版权争夺战中的失利有关 。 近几年 , 国内音乐版权体系逐步建立 , 正版化成为各大音乐平台的共识 , 版权已成为平台争夺的核心 。
无版权难立足
2015年 , 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 , 要求网络音乐服务商必须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 国内音乐市场的版权争夺战自此加剧 。
经过几年的竞争 , 目前 , 行业巨头腾讯音乐在版权上占有巨大优势 。 腾讯音乐向证券时报提供的信息显示 , 近几年 , 腾讯音乐与传统唱片公司进行了大量合作 , 目前与腾讯音乐达成新合作及续约的国际级唱片公司已有十余家 , 公司拥有正版曲库超过4000万首 。
入局较晚的网易云音乐 , 在版权上一直处于劣势 。 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下 , 自2017年起 , 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及阿里音乐逐步达成了版权合作 , 三大平台互相将各自独家代理的音乐版权进行转授权 。 在这之后 , 除了基于自身平台特色保留的独家音乐版权外 , 主流音乐平台之间的版权独代局面基本结束 。
太合音乐集团是华语音乐市场份额最大的音乐公司 , 据太合音乐相关人士介绍 , 太合音乐集团通过自有和代理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内容资源 , 并搭建了专业的版权行销体系 , 目前太合音乐与各大音乐平台均进行了合作 。 另外 , 公司正在通过“音乐+科技”的方式 , 推动建立合理透明的行业规则 , 解决曲库标准不统一、分发形式不规范等问题 。
不过 , 行业内的版权相互授权 , 并不意味着对优质版权争夺战的结束 。 如今 , 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均加大了对细分音乐版权的争夺 , 尤其是在音乐综艺方面 。
比如 , 腾讯音乐相继获得了《跨界歌王4》、《中国好声音2019》、《我是唱作人》等音乐综艺的版权 , 网易云音乐则拿下了《我们的乐队》、《中国新说唱2020》等头部音乐综艺版权 。
不可否认 , 当下音乐版权的缺失 , 将给平台带来生存危机 。 而随着版权越来越重要 , 版权价格也水涨船高 , 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 近年来 , 一些二线音乐平台陆续退出了市场 。
此次虾米音乐关停后 , 除腾讯音乐及网易旗下平台外 , 目前依然活跃的音乐平台如咪咕音乐、千千音乐在版权上都有自身的优势 。 如咪咕音乐前身是2006年成立的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 , 其与环球、华纳、太合等千余家版权方进行了合作 , 拥有超过4000万首正版歌曲 , 目前其大量音乐依然免费向用户开放 。
版权官司数量持续增长
随着国内对于音乐版权的管理逐渐规范 , 维权意识的增强 , 各大音乐公司、平台以及创作人都加大了打击盗版音乐、侵权音乐的力度 。 一个显著变化是 , 近年来国内涉及音乐版权的诉讼案件不断增长 。
自2014年起 , 我国要求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文书统一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 。 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 , 2014年与音乐有关的裁判文书共1.56万件 , 此后5年时间 , 与音乐有关的文书快速增至2019年的6.56万件 。
历年的案件中 , 主要涉及的是侵犯著作权 , 相关案件高达17.5万件 。 整体来看 , 多数案件的标的额都在50万元以下 。
除了裁判文书网外 , 作为国内唯一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 音著协的数据也十分具有代表性 。 数据显示 , 2014年至2019年 , 音著协承办的诉讼、维权案件从12件快速增至381件 , 需要注意的是 , 音著协办理的通常为典型性、具有代表性的案件 。
“案件数量增长 , 表明国内对于音乐版权的重视程度提高 。 近年来随着公众审美和消费能力的提升 , 以音乐、图片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消费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 市场对优质版权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 由于国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 , 企业和个人的版权意识不断增强 , 使得越来越多的版权人愿意以诉讼方式维护自身的权利 。 ”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黄阳阳表示 。
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只是音乐版权纠纷案中的一部分 , 此外 , 还有大量案件并未走到判决程序 , 而是直接进行调解 , 因此 , 实际发生的音乐版权纠纷可能更多 。
“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 , 音乐版权纠纷主要是侵权 , 因为版权是无形资产 , 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侵权损害赔偿方面 , 一般情况下都能在法官的协调下达成妥协 。 ”黄阳阳表示 , 近年来由于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增长迅速 , 法院系统一直在尝试繁简分流 , 一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 尤其是版权侵权案件 , 多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
商用音乐平台快速发展
无论是平台大力争夺优质音乐版权 , 还是涉及音乐作品的纠纷增长 , 无疑都表明 , 国内正版音乐生态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 在这种背景下 , 近年来 , 国内正版商用音乐(公播音乐)平台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
和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面向普通大众的音乐平台不同 , 商用音乐平台主要提供面向游戏、直播、广告等领域的音乐素材 , 或作为背景音乐在公共场所播放 。 目前 , 包括腾讯、太合音乐在内的企业均已推出商用音乐平台 。
“2020年 , 我们平台的用户数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4倍 , 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5倍多 。 ”上海火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2020年公司旗下100Audio版权音乐平台各项业务指标增长非常迅速 。
“从2020年年初疫情期间的公益宣传项目 , 到支付宝集五福、腾讯游戏发布会等 , 都使用了我们的音乐;另外 , 2020年自媒体、直播行业的合作量也在不断增加 , 这表明这些行业对于音乐版权也越来越重视 。 ”上述人士表示 。
平台收入的增长 , 也让创作者的收入得到提升 , 原创音乐的积极性更高了 。 “现在很多人很重视中国的商用音乐市场 , 我们合作的音乐人范围比以前更广泛 。 2020年我们平台上在线音乐数量比2019年增加了3倍以上 , 曲库正在排队等待审核的数量也比较惊人 。 ”上述人士表示 。
太合音乐集团也推出了Lava熔岩音乐平台 。 据太合音乐相关人士介绍 , Lava是较早入局的公播音乐服务商 , 目前已覆盖1000个行业超过20万家店铺 。 近年来 , Lava在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 , 开发多种软硬件 , 方便用户快速建立自己的公播系统 , 另外还打造了国内首个音乐公播数据可信存证平台 , 利用区块链技术 , 保障创作者利益 。
目前 , 国内知识产权法规正逐步完善 , 今年6月 , 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将开始实施 , 其中多个条款或将对国内音乐市场的规范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
【证券时报网|音乐版权诉讼案连年增长 正版商用音乐平台快速发展】“新《著作权法》增设了惩罚性赔偿 , 降低了权利人的举证难度 , 同时明确了集体管理组织的责任 , 将鼓励更多音乐版权人加入集体管理组织 , 提升音乐集体管理组织在授权维权方面的作用 。 这对于促进音乐版权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 促进音乐版权市场的繁荣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 ”黄阳阳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