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我们能在另一颗星球上培育转基因生物吗?
文章图片
图1/1
人类技术还不能实现宇宙飞船到达太阳系之外的多数行星 , 但从理论上讲 , 携带着休眠微生物载荷到达系外行星是可行的 。 就目前而言 , 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是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8日消息 , 据国外媒体报道 , 2020年早些时候 , 一支研究小组提出 , 我们应该先在火星传播地球微生物 , 以培育适合人类生存的气候 , 这一建议引起科学界的轰动 。 但该观点不会被“反污染”学派人士接纳 ,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 这仅是他们从未听过的一个模糊的理论争议 。 但是考虑到未来人类的后代可能移居到火星 , 延伸人类文明发展 , 在人类殖民火星之前进行此类科学探讨是至关重要的 。
为此 , 专家就两个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否在另一颗星球上培育转基因生物?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凯瑟琳·丹宁 , 美国纽约大学人类学副教授 , 她擅长研究太空探索的社会和伦理方面等 。
“部分商业太空公司大力倡导太空探索 , 例如:埃隆·马斯克或者杰夫·贝佐斯等商业太空领域的领军人物 , 他们指出 , 我们应当在太空中做X计划或者Y任务……事实上 , 他们是在使用传统说辞 , 鼓励听众认为我们是他们太空计划的参与者 。 ”
我们可能这样做;我们也可能不应该这样做……但首先 , 我们有必要问:谁是“我们”?
讨论太空探索和未来人类发展经常会涉及一个修辞上的“我们” , 这包括“全人类”或者“我们地球物种” , 但现在是时候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太空探索了 。 人类在太空中微不足道 , 在可预见的未来 , 只有极少数人有能力发射太空飞船或者展开太空计划 , 也只有极少数人有能力修改其他生物的基因 。 很明显 , 那一小部分人研发和升级这些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它们 。
部分商业太空公司大力倡导太空探索 , 例如:埃隆·马斯克或者杰夫·贝佐斯等商业太空领域的领军人物 , 他们指出 , 我们应当在太空中做X计划或者Y任务……事实上 , 他们是在使用传统说辞 , 鼓励听众认为我们是他们太空计划的参与者 。 现在 , 在多边主义摇摇欲坠或者崩溃之际 , 明确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 商业行为能力正在加速发展 , 单边行动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强 。 人们对太空有各种不同兴趣 , 有多种意识形态和能力 , 而不是“我们”单一的探索目标 。
从理论上讲 , 部分人可以将转基因生物带到另一颗星球 , 但完全实现地球化是不太可能的 , 并不是所有地球生物都能在其他星球存活下来 , 然而有一些生物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 人类技术还不能实现宇宙飞船到达太阳系之外的多数行星 , 但从理论上讲 , 携带着休眠微生物载荷到达系外行星是可行的 。 就目前而言 , 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是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
人类应当在太阳系某颗星球上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吗?至少目前还没有实现 , 理由之一:很多人认为这样做违背了《外层空间条约》;理由之二:很可能某些地外星球已有生命 , 最好先找到它们 , 进行彻底研究分析;理由之三:也许其他星球具有内在价值 , 不论是否存在活跃生命迹象 , 至少值得考虑这样做 。
人类是否应该在遥远的系外行星上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答案很明确:不会!回答如此明确是因为存在一种令人不安的不对称性:首先将有效负载的微型探测器发送到一颗系外行星可能比彻底研究该系外行星更快、更容易 , 此外 , 人类不会短期内到达该系外行星 。
约翰·鲁梅尔 , 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资深科学家 。
“但我不能保证这些星球适宜转基因生物存活 , 也有可能地球生物会快速占领该星球 , 吞噬该星球的所有矿物质 , 之后出现大规模死亡 ,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 , 将是非常令人讨厌 , 并且毫无意义 。 ”
以火星、木卫二和土卫二为例 , 它们都在厚厚的冰层之下隐藏着水(有的星球会以羽流形式喷发出来) , 我们也许可以改造一种地球生物 , 或者一系列生物 , 让它们在该星球生存一段时间 。 但我不能保证这些星球适宜转基因生物存活 , 也有可能地球生物会快速占领该星球 , 吞噬该星球的所有矿物质 , 之后出现大规模死亡 ,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 , 将是非常令人讨厌 , 并且毫无意义 。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 , 可能该星球原有生物会吞噬这些“转基因食物” , 然后释放出甲烷气体 , 目前我们还没有充足的知识能在任何地外星球上对转基因生物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
事实上 , 我们不需要因为一些微生物学家掌握最新技术而失去耐心探索地外生命 , 我们在进行太空探索的过程中无法走捷径 , 否则就会失去科学探索的真实意义 。 同时 , 在地外星球培育转基因生物很可能对最佳探索区域造成污染 。
德克·舒尔茨·马库奇 , 德国柏林科技大学宜居行星理论专家、天体生物学教授 , 《宇宙动物园:星球上的复杂生命》一书的合著作者 。
“即便从技术上我们能做到 , 我也不认为应该这样做 , 我们应当采纳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策略方法 , 相反 , 我们应该积极尝试探索其他行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多样性 。 ”
我认为我们当前还不需要在地外星球培育转基因生物 , 这从两个方面来说 。 客观地讲 , 我们对其他行星的环境条件并不了解 , 我们也不知道如何优化有机生物的遗传密码 , 使其适宜外星环境茁壮成长 。 就我而言 , 在不久的将来 , 唯一有可能实现该目标的星球就是火星 , 在太阳系所有行星和卫星当中 , 我们对火星的了解最多 。
即便从技术上我们能做到 , 我也不认为应该这样做 , 我们应当采纳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策略方法 , 相反 , 我们应该积极尝试探索其他行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多样性 。 对于火星而言 , 这意味着探索是否存在原生生命(包括微生物) , 如果存在 , 研究它与地球生命有何不同 , 即使它们拥有共同起源 , 在不同行星环境中进化仍然会导致重大有机体突变 。
火星(以及任何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或者卫星)拥有许多可能孕育生命的微环境 , 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 , 特别是考虑到我们当前对宇宙生命认知的匮乏 , 毕竟我们仅知道地球生命形式 , 要证明火星上根本没有原生生命是几乎不可能的 。 只要不排除原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 在火星或者任何其他星球上培育转基因生物都是不可能的 。
如果我们发现一颗宜居星球 , 并且确定该星球未发现任何生命迹象 , 这个问题就变得更难回答了 , 在该情况下 , 我们可以考虑培育转基因生物 , 但伴随着人类深入探索 , 相信不久会在宜居星球上发现某些未知神秘生命形式 。
纳撒尼尔·斯泽维兹克 , 英国诺丁汉大学太空生物学名誉教授 。
“如果我们不想对微生物进行消毒或者故意将微生物送到其他星球 , 这是很容易做到的 。 ”
事实上 , 我们可以在地外星球培育转基因生物 , 目前我们可以让机器人在其他星球登陆 , 首先对机器人进行消毒 , 防止地球微生物意外污染其他星球 , 如果我们不想对微生物进行消毒或者故意将微生物送到其他星球 , 这是很容易做到的 。 同样地 , 地球上的实验室也经常制造和使用转基因微观生命形式 , 因此 , 将转基因微生物送到其他星球上也相对容易实现 。
我们是否需要在地外星球培育转基因生物?是比较难回答的问题 , 谁将从中受益 , 谁会受到损失?利大于弊吗?如果这样做是为了允许人类在另一颗星球定居 , 那么潜在的全部人类都将受益 , 而那些想要/需要研究星球属性的行星科学实验将受益不大 , 但如果这样做是为了少数人获得商业经济利益 , 其产生的外星球污染等不利因素是否会大于其科学价值?
贝图尔·卡查尔 ,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天文学副教授 。
“据我们所知 , 即使再多的基因工程支持也不能确保陆地生物在冰冻温度和极端土壤氧化条件下生存 , 例如火星环境 。 ”
在地外星球上培育转基因生物主要取决于该星球 , 以当前人类的技术 , 在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
如果这样的候选行星在我们太阳系 , 例如火星 , 或许可以培育转基因生物 。 但这将产生新的问题:你愿意提供多长时间、多少技术援助 , 在地外星球上建造一个宜居空间?这些转基因生物很可能在其生存范围内受到严格限制 , 据我们所知 , 即使再多的基因工程支持也不能确保陆地生物在冰冻温度和极端土壤氧化条件下生存 , 例如火星环境 。
土卫二和木卫二的地下海洋世界可能具备培育转基因生物的条件 , 但当前科学家还没有确定这些卫星具体的生命宜居性 , 而且很难预测在几千米厚的冰层 , 这些生物如何被送到冰层之下 。
【新浪科技|我们能在另一颗星球上培育转基因生物吗?】话虽如此 , 转基因生物将在不同环境下不断进化 , 可使我们深入理解地球生物的极限性 。 (叶倾城)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