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 赵晋杰
来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_原题是:新消费跃过互联网
2011年 , 世界最伟大的产品经理之一的乔布斯因病逝世 , 大洋另一边的中国创业者 , 纷纷接过乔布斯衣钵:雷军推出小米手机一代 , 总结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秘诀;贾跃亭大喊“生态化反” , 同时玩转七个子生态 。 一时间 , 互联网思维响彻大江南北 。
“让羊毛出在狗身上 , 再让猪买单”的商业逻辑 , 搅得餐饮等传统行业人心惶惶 。
【|新消费在成长:拥抱新科技 跃过互联网】在2014年互联网思维鼎盛之时 ,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一度被吓得睡不着觉:“你跟互联网的大佬开会 , 开几次你就变成神经病!什么都不要钱了!我就怕他们开一家火锅店 , 吃饭不要钱 , 要是遇到这个事情我就‘瞎’了 。 ”
投资了乐视的张勇 , 在一次乐视内部分享会上 , 就曾逼问贾跃亭:“你实话告诉我 , 你到底开不开火锅店 , 因为你开火锅店肯定不要钱 , 那我不完蛋了吗?”
谁能与“不要钱”的对手竞争呢?“互联网焦虑症”成了张勇们的心病 。
当时的餐饮界 , 也有一个乔布斯的学徒——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 , 他是第一个给“互联网思维”泼冷水的餐饮人 。
2015年3月的一场由餐饮老板内参主办的论坛上 , 杜中兵提出了品牌管理中秉承的三个“绝不”:绝不玩互联网思维 , 绝不玩取悦顾客式的服务 , 绝不玩流行化的装修设计、创意 。
“大家都在盼望成为风口上的猪 , 贪念太重 , 眼光太高 , 一切都构思过度 , ”杜中兵觉得 , “唯独缺少对一种简单而普适的商业逻辑的尊重 。 ”
在率队三上北京 , 研究互联网名词概念后 , 杜中兵得出了结论:互联网只是一种连接而已 。 互通、连接 , 当一切关节都打通 , 那就做到了互联网思维 。
“这些理论 , 这些现象 , 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是对的 , 但不一定适合餐饮业和我们;我们看到的是华为凭着扎实的产品基本功一骑绝尘 。 ”
产品 , 恰恰也是乔布斯认为的企业最底层力量 。 当互联网泡沫褪去 , 进入拼真刀真枪的艰苦创业时代 , 产品主义的价值再次凸显 。
吴晓波2021跨年演讲中提到一个案例就是巴奴毛肚火锅 , 凭借品类创新 , 把火锅中用的最多的产品毛肚 , 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做到极致 , 成为2020年仅次于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TOP3品牌 。
文章图片
图2/5
吴晓波进一步预测 , 2021年新消费的一大趋势 , 将是品类引爆流行 。 品类创新已成为催生新品牌的捷径 。
这条路上 , 诞生出的知名品牌有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完美日记、泡泡玛特、元气森林……
这些互联网时代下脱颖而出的新消费品牌 , 诞生伊始 , 就在拥抱新科技 , 同时又在跃过互联网 , 用产品构建私域流量入口 。
A
逐步迈入过剩经济的中国市场 , 直接催生了新消费概念 , “什么东西都过剩 。 老百姓为什么买单呢?”吴晓波的答案是“为自己的美好生活体验买单 。 ”
建立在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关系 , 去满足14亿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向往之上的新消费品牌们 , 应运而生 , 元气森林、喜茶、泡泡玛特、花西子……从饮品 , 美妆 , 到盲盒 , 无处不在 。
这些品牌的爆发 , 大致遵循了相似的路径:从细分品类切入 , 靠品类创新引爆流行 , 以此获得基础用户 , 进而通过口碑式社交裂变 , 塑造品牌 。
虚无的互联网思维开始退出舞台 , 产品主义的基本商业逻辑 , 再一次被创业者重视 。
这一点 , 在新茶饮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
2015年前后 , 彭心与赵林夫妻创办奈雪的茶 , 聂云宸将其创办的皇茶更名为喜茶 , 连续创业者吕良在长沙创办茶颜悦色 。
文章图片
图3/5
他们都见证过互联网思维的疯狂 , 又都摒弃了互联网式的套路营销 。 这些异军突起的新茶饮 , 归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同:品类创新 , 讲究现场制作、销售 , 又被称为现制茶饮;突出健康、低糖元素;定价偏中高端 , 对齐星巴克 , 圈向Z世代;抓住“她经济” , 女性用户占比突出;体验为王 , 为用户反向定制产品 。
杜中兵在总结巴奴成功的原因时 , 提到最凌厉的杀招就是“找不同” , “我比你更好就是竞争力?未必!只有创造不同 , 做出特色 , 才能形成顾客消费你的理由 。 ”
吴晓波跨年演讲中提到新国货流行的关键词:健康的、环保的、中式的 , 成为消费者愿意买单的三大元素 。
“她经济” , 是市场整体对于女性消费人群的重视度被再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
据CNNIC报告 , 截至2020年6月 , 我国互联网女性用户规模约4.6亿 , 占比49% 。 到2022年 , “她经济”相关的新增消费预期将达到8.6万亿元 。 抓住了女性的需求 , 就抓住了新消费的大趋势 。
元气森林副总裁宗昊在受访中曾说过 , 元气森林的崛起抓住了两个“时代机遇” , 一是通过连锁便利店和电商平台这两大“新兴渠道” , 更有效地连接消费者;二是意识到消费品营销策略的一个重要变化 , 即相比花重金购买流量 , 激活社交平台上的KOC(关键意见用户)才是一种更有效和省钱的营销路径 , 所以品牌应该用好产品换来好口碑 。
相比过去品牌宣传渠道的网络全覆盖式轰炸 , 新茶饮初创者多是从细分场景切入 , 寻找契合的流量进行曝光和传播 。
优质产品 , 成为营销过度饱和的当下 , 企业突出重围的核心竞争力 。 产品主义压过了互联网思维 。
面对新茶饮的冲击 , 快消品投资人黄海有过这样的分析:“星巴克这样的千亿美元市值的大企业 , 调杯好喝的饮料 , 这很难做到吗?不是它不想 , 还真是做不到 。 饮料难喝 , 是因为星巴克的水果茶是用罐头水果做的 , 肯定不如喜茶这种用鲜切水果做的饮料好喝 。 ”
产品 , 既是边界也是壁垒 。
在出版的《产品主义》一书中 , 杜中兵表示 , 每一种食物或者产品 , 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品牌的一道“防线” , 会形成一种自然的排它能力 。 “当我们提到某一种产品的时候 , 如果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个品牌 , 具有这个领域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 那么这个产品就与它的品牌形成了一种很深的关联 。 尤其是对餐饮业而言 , 当顾客每一次因为某一种食物而联想到某一个品牌的时候 , 这个品牌就具有了一定的排它的力量 。 在专业的管理学术语中 , 我们把它称之为核心竞争力 。 ”
当下的品牌营销 , 正在从广告为王、代言人为王 , 过渡到消费者为王 。 我们正在进入“体验经济”时代 。
身处其中 , 消费者对降价、广告的依赖度在降低 , 而对产品使用后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的依赖度在提高 。
正如吴晓波所言:“我们都是为了美好生活买单的人 , 体验成为了我们愿意为之付出金钱和时间的最大理由 。 ”
B
产品主义压过互联网思维的例子 , 不仅仅出现在新茶饮 , 在占据餐饮最大细分市场的火锅上 , 也屡见不鲜 。
巴奴就是用了一个毛肚在火锅红海中撕开了一条线 。
香港“食神”蔡澜曾有言:追寻历史 , 其实早在清末 , 毛肚就成火锅代名词 。 民间流传打油诗:毛肚鸭肠放在前 , 七上八下脆又鲜 。 可见毛肚成了火锅头牌菜 , 吃不到毛肚 , 就像没吃火锅 。 越懂火锅 , 越爱毛肚 。
文章图片
图4/5
凭借产品立身 , 重庆小天鹅、内蒙小肥羊、海底捞各领风骚数十年 , 登上了不同阶段中国餐饮的王座 。
这也反映出火锅在餐饮江湖的霸主地位 。
餐宝典发布的《2020—2021中国火锅行业发展报告》显示 , 2020年1—11月 , 中国餐饮行业整体规模达到34578亿元 , 预计2020年中国火锅市场总收入将达到8880亿元 。
其中 , 女性消费者占比57.1%;26岁-30岁的占比30.1% , 18岁-25岁28.1% 。 这意味着火锅消费的主力军主要是年轻人 , 尤其是年轻女性 , “她经济”在火锅领域一样奏效 。
加上火锅易标准化、高自由度、成瘾性和社交功能的先天基因 , 以海底捞、呷哺呷哺为代表 , 它们把火锅业打造成了餐饮业中标准化、规模化程度最高的行业 。
考虑到目前火锅行业CR5不足10% , 低壁垒+高利润+潜在市场空间 , 开火锅店甚至成了明星们搞副业的第一选择 。 在过去2020年 , 明星搞火锅的知名代表就有陈赫的“贤合庄”以及郑凯的“火凤祥” 。
尽管每个明星都有一个开咖啡馆或火锅店的梦想 , 但并不是每一个火锅店都能成为下一个海底捞 。
这几年 , 最成功的挑战者当属巴奴 , 已经成为川渝火锅中仅次于海底捞的存在 , 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海底捞的差异化发展方向:海底捞向下实现火锅的标准化教育 , 通过“服务主义”获得大众喜爱;巴奴则向上实现火锅的品质化教育 , 通过“产品主义”获得精英人群认可 。
复盘来看 , 巴奴的成功 , 得益于三方面:一是品类创新 , 2012 年聚焦品牌 , 确定“毛肚”战略 , 坚信“产品主义”一定会超越“服务主义” , 提出“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 , 毛肚和菌汤才是”的战略口号 。
二是对火锅行业升级改造:第一次升级发生在2001年创业伊始 , 杜中兵立下了两条规矩:摒弃火碱、老油 , 率先引进西南大学李洪军教授研发的天然“木瓜蛋白酶嫩化毛肚”专项技术 , 浸泡涨发毛肚 , 坚持坚持一锅一料 , 突出绿色、健康本色;第二次升级发生在2012年 , 巴奴彻底摒弃模仿海底捞策略 , 推出海底捞升级版定位 , 打造巴奴原创“十二大护法”菜品 , 引发行业竞相模仿 。
从鲜鸭血到绣球菌、井水黄豆芽 , 这些超预期的细节体验 , 在不经意之处触达消费者 , 最终形成强用户粘性 。
三是供应链改革:巴奴从用户需求出发 , 以提供优质产品为中心倒逼火锅供应链升级 , 颇有点类似C2M的意味 。
2020年 , 巴奴投资1.5亿元打造餐饮业第三代供应链 , 追求做到“能冷鲜不冷冻 , 能天然不添加 , 能当天不隔夜” 。
同时打出升级版口号“服务不过度 , 样样都讲究” , 进一步贴合社会精英人群对火锅的高品质要求:在无须过度服务的环境中 , 为其提供超越期待的创新菜品 。
这些成为巴奴敢标榜“海底捞升级版”的终极底气 , 客单价格直接贵出后者40元上下 。 据媒体报道 , 凭借75家直营门店 , 巴奴年入达到15亿元 。
C
相比摆脱互联网焦虑后的海底捞 , 其目前市值已达3556亿港币 , 是行业第二名呷哺呷哺市值的17倍 , 巴奴仍道阻且长 。
新消费成为过去一年热门赛道 , 累计发生195起新消费投融资事件 。
进入2021年 , 新式茶饮上市潮正在拍马杀到 。 喜茶和奈雪的茶为争夺第一股名头 , 紧锣密鼓筹备 。
另一边 , 面对行业老大海底捞的围剿 , 巴奴也在主动出击 , 加大全国布局 。
这些后起之秀们 , 都在通过扩张步伐 , 向着中高端用户群聚集的城市蔓延 。
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分析 , 到2035年 , 我国人均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都有望比现在翻一番 , 这意味着中等收入群体将达到8亿人 。
这将会对消费升级、经济增长形成巨大推动作用 。新一轮消费升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
文章图片
图5/5
对喜茶和巴奴们而言 , 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 说明他们的潜在客户群在扩大 。
从2018年开始 , 巴奴相继入驻北京、上海 。 围绕产品、品质、服务 , 和客群、消费升级 , 与海底捞展开更大市场上的贴身竞争 。
在进军上海之后 , 杜中兵回应媒体“我想做个高端的 。 海底捞在上海的客单价是130 , 我想做170的 。 ”
新锐巴奴选择了升维路线 , 用“服务不过度 , 样样都讲究”的腔调 , 对接都市白领等中高端群体 , 以此来区别海底捞的大学生群体 。
差异化竞争之外 , 星巴克、海底捞们强品牌所自带的线下流量入口优势 , 是喜茶和巴奴们尚不具备的能力 。
中国传媒大学特约观察员张知愚在文章中谈到:星巴克和海底捞赚钱不靠服务和产品 , 而是其品牌的认知溢价 。 一定有人会说 , 没有服务产品 , 哪来的品牌溢价?事实上 , 先有品牌定位 , 后有服务和产品 。 没有占据优势位置 , 只靠产品和服务无法成为海底捞和星巴克 。 如果对员工好 , 对顾客好就能成功 , 那么任何一个屌丝都能追到林志玲 。
这种品牌认知溢价 , 具现开来 , 如海底捞开业 , 消费者前来商圈 , 商圈内其它的品牌就有了流量 。 “从本质上说是商圈团购了海底捞的流量 , 又零售给其它品牌 。 其它品牌的高额进场费实际上是流量费 。 ”张知愚补充到 。
如何成为像星巴克和海底捞一样的线下流量入口 , 是巴奴和喜茶们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 即完成从小众品牌到大众品牌的跨越 。
就像提到星巴克代表咖啡 , 麦当劳代表汉堡 , 肯德基代表炸鸡 , 必胜客代表披萨 , 赛百味代表三明治 , 全聚德代表烤鸭、狗不理代表包子等等 。
有一天 , 任何人提到巴奴 , 都知道是代表毛肚火锅 , 而不只是局限在河南一地 , 杜中兵离成为餐饮界乔布斯的梦 , 就近了 。
参考资料:
1、《吴晓波:预见2021(跨年演讲全文)》 , 吴晓波频道 , 吴晓波
2、《喜茶、奈雪、肯德基 , 我发现品牌都在拼“复购策略”》 , 咖门 , 王菁
3、《产品主义》 , 餐饮老板内参著
4、《杜中兵:巴奴为什么不学海底捞?》 , 有味财经 , 刘晓红
5、《我一心对员工、顾客好 , 可为什么就成不了海底捞?》 , 超级观点 , 张知愚
6、《宋志平跨年演讲:按着常理做企业》 , 正和岛 , 宋志平
7、《CCFA&饿了么:2020新茶饮研究报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于本|豆瓣 App 安卓新版本 7.20.0 测试
- bleu|字节跳动火山翻译上新 38 个稀有语种,翻译能力再升级
- 苏宁|可循环包装规模化应用 苏宁易购绿色物流再上新台阶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Samsung|新渲染揭示Galaxy S22 Ultra几乎就是Galaxy Note复刻版
- Google|谷歌暂缓2021年12月更新推送 调查Pixel 6遇到的掉线断连问题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