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普主播,让高深科学知识触手可及( 二 )


吴於人坚持科普事业已经有16年 。 “物理很有意思 , 只是很多学生被考怕了 。 ”她说 , 自己只是希望告诉孩子们 , 物理该怎么学 。
“科普的使命就是让人放下对高深学科的抵触 , 把人‘领进门’ , 弥合科学与公众之间的认知鸿沟 。 ”陈刚说 。
科普达人“@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真名张辰亮 , 是《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 。 2019年11月14日 , 他在抖音发了第一条视频 , 开启短视频科普之路 。 此后 , 他陆续开了“远方博物学”“身边的花草虫鱼”“亮记赶海”“网络热传生物鉴定”等栏目 。 “网络热传生物鉴定”系列视频目前已有12.8亿次观看 。 他的科普短视频引经据典 , 还会请教蚂蚁专家、水獭研究者等专业人士出镜 。
专业之外 , 冷静直接、人设鲜明是张辰亮科普的特色 。 由于面孔略方、眼睛略小、眉头微皱 , 不断辟谣水猴子 , 网友们戏称他是“藏狐君”“水猴子辟谣协会会长” 。
在分享创作心得时 , 张辰亮表示 , 视频平台是能产出灵感的地方 , “有的背景音乐或某个梗、口头禅能让我拍案叫绝 。 吸收其中的思路对科普是极有用的 。 这样知己知彼创造出的视频 , 才有可能被大众喜欢” 。
在抖音平台的科普视频里 , 点赞最高的一条来自“@重症医学科曹医生”的“猝死新闻不断出现 , 面对心跳骤停只需六分钟 , 教你真正救命术” 。 视频里曹医生用6分钟分解演示了家庭场景下心脏复苏的步骤 , 获得273万点赞 , 23万转发 , 不少人评论说:“看了很多遍 , 希望用不上 , 但必须得学会 。 ”
《报告》显示 , 在抖音知识视频评论区 , 共出现136万次“学到了”的感慨以及254万次“懂了”的欣喜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认为 , 这些数字是用户对于能足不出户 , 以极低的时间、空间、经济成本学到不同类型知识的满足 , 是短视频平台知识属性上升、娱乐属性下降的表征 。
2、科普难在“普” , 听了还想听才是本事
去年6月 , 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 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 , 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 , 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 , 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
让高深的科学走进寻常百姓家 , 这些科普红人有哪些“秘密武器”?
吴於人喜欢说的一个词是“好玩” 。 混沌摆永动机、斯特林热机小模型、牛顿摆、指针验电器、菲涅尔透镜……除了这些专门用于物理试验的小装置、小模型之外 , 吴於人“百宝箱”里的“玩具”简直五花八门——在她手里 , 鸡蛋、晾衣架、硬币……生活用品都有可能变身为实验器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