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市值重回800亿美元后,百度造车仍有这些悬念待解


新浪科技综合|市值重回800亿美元后,百度造车仍有这些悬念待解
文章图片
图1/1

此前百度因为造车传闻 , 股价在近20个交易日上涨近60% , 市值时隔两年后再次回到800亿美元之上 。
文|《中国企业家》
采访人员 王玄璇
关于百度造车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
1月11日 , 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 , 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 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 百度汽车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 , 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 。
百度表示 , 百度汽车公司独立于母公司体系 , 保持自主运营;同时百度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技术赋能汽车公司 。
但该汽车公司将由谁来操盘 , 管理团队如何构成 , 仍未水落石出 。
几乎与百度官宣同时 , 吉利控股集团也宣布出资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 下一步双方将基于吉利的纯电动架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 , 在智能汽车制造相关领域展开紧密合作 。
值得注意的是 , 此次百度的合作方为吉利控股集团 , 而非吉利控股集团的子公司吉利汽车 。 吉利汽车为港股上市公司 , 其针对此次合作发布公告表示 , 就该合作 , 吉利汽车与吉利控股之间并无合作 , 也没有向吉利控股提供融资 。 吉利汽车同时也指出 , 并不排除与百度合作的可能性 。
在智能电动车变革前夜 , 科技公司纷纷下场造车 。 此前有苹果汽车引发热议 , 而现在百度终于公布造车消息 。 对于被揶揄“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而言 , 下场造车能否成为百度重回BAT阵营的关键之战?
资本市场已经对百度造车给出了回应 。 此前百度因为造车传闻 , 股价在近20个交易日上涨近60% , 市值时隔两年后再次回到800亿美元之上 。 截至上周五收盘 , 百度市值为819亿美元 。
百度的7年耕耘
从公开报道看 , 百度涉足汽车行业已有7年多时间 。
2013年 , 百度在北京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 2015年 , 百度成立了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ADU);2017年4月 , 百度发布Apollo计划 。 2018年7月 , 百度和金龙客车合作的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正式量产下线 。 2020年 , 百度Robotaxi业务相继在沧州、北京投入运营 。
虽然动作不断 , 但Robotaxi商业化的遥遥无期给百度汽车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 随着智能电动车的崛起 , 百度也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
在造车新势力中 , 百度参与了威马汽车的多轮融资 。 2017年11月 , 百度资本领投威马B轮融资 , 百度集团、SIG海纳亚洲、阿米巴资本跟投 。 1个月后 , 威马又完成B+轮融资 , 投资方来自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五矿资本(香港)、腾讯、红杉等 。
同时 , 百度也参与了蔚来的融资 。 2017年5月 , 蔚来宣布完成C轮融资 , 其中老股东腾讯、高瓴等继续投资 , 新入局的投资方包括光际资本、百度和华平 。
据《中国企业家》了解 , 百度和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也有过接触 。 其中 , 小鹏汽车投资人、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曾带何小鹏去见李彦宏 , 寻求战略融资 。 当时百度正在推广Apollo计划 , 希望小鹏汽车用Apollo自动驾驶系统 。 但何小鹏坚持自主研发 , 合作便没有达成 。
Apollo为百度在汽车行业编织了一个朋友圈网络 。 2020年4月 , 百度Apollo迎来三周年 , 在全球拥有近180家合作伙伴 。 但据雷锋网报道 , Apollo平台乃至百度整个自动驾驶业务都仍未给公司带来利润 , 百度公司最高管理层曾对媒体表示 , “已经在这个领域做了7年 , 还没有赚钱” 。
但另一方面 , 在汽车行业耕耘7年积累起来的行业认知和资源 , 或许为百度下场造车带来了底气 。
【新浪科技综合|市值重回800亿美元后,百度造车仍有这些悬念待解】吉利的转型需求
百度与吉利此前已有合作 。
在2019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临现场 , 与李彦宏共同宣布 , 吉利汽车将与百度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AI技术在汽车、出行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 同时 , 从吉利博越PRO开始 , 吉利汽车将全面搭载融合小度车载交互系统的GKUI19系统 。
2020年10月 , 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且独立运营的汽车智能化科技公司 , 亿咖通科技宣布获百度领投的13亿元A轮融资 , 该公司聚焦汽车芯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高精度地图、大数据及车联网云平台等核心技术产品 。 而在同年5月 , 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成为该公司的董事 。
面对特斯拉入华和造车新势力崛起 , 吉利在新能源市场面临不小的压力 。 2020年吉利全年销量为132万辆 , 同比下降3% 。 2020年 , 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销量为6.8万辆 , 同比下降66% 。 吉利汽车已经连续4年成为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企业 , 但近两年其营收和净利润皆有所下滑 。
因此 , 吉利正在谋求转型 , 在电动车及科技领域积极布局 。
2020年6月 , 吉利汽车首提“科技4.0” , 向架构造车转型 。 CMA架构被吉利视为核心武器 , 已打造了包括沃尔沃、领克、极星和吉利4个品牌旗下的近20款产品 。
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方面 , 2020年6月沃尔沃、极星、领克与Waymo达成了全球独家战略合作关系 , 当时有媒体指出 , 这将有利于吉利控股集团自动驾驶的推进 。 此外 , 亿咖通已经向吉利、领克、宝腾等汽车品牌40多款车型提供名为“GKUI”的车载智能系统 。
在电动化布局中 , 吉利旗下包括几何品牌、枫叶汽车 , 以及和沃尔沃共同打造的电动品牌Polestar(极星) 。 此外 , 吉利与沃尔沃打造的领克品牌的纯电动车型领克ZERO量产车将于今年上市 , 吉利和戴姆勒的合资全新smart品牌也于近日宣布将在2022年发布全新国产电动紧凑SUV 。
此次携手百度 , 让吉利在转型路上多了一个合作伙伴 。
百度能否重回BAT阵营?
被认为“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 , 长时间在市值上停滞不前 。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 造车新势力过去一年在资本市场收获颇丰 。 2019年蔚来股价曾一度跌至1.19美元 , 2020年以来最高涨至近50倍 , 市值超过宝马等车企 , 在全球车企中排名第四 。 小鹏、理想上市时 , 额度被很多投资人疯抢 , 上市后股价整体也呈上升趋势 。 2020年11月底 , 上市仅有几个月的小鹏汽车市值一度超过百度 。
如今百度亲自下场造车 , 加上Apollo的赋能 , 能否赶上汽车行业大变革 , 重回BAT阵营?
按照瑞银分析师Jerry Liu的估算 , 由于产品改进、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等因素 , 百度核心营收正处于正增长态势 , 瑞银给予百度Apollo业务约100亿美元估值 。 如果百度深入造车产业链 , 其估值则会更加可观 。
KK在《失控》中提出 , 连接的越多 , 各种价值涌现越多 。 Apollo“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车联”三大开放平台 , 已连接了全球合作开发者55,000名 , 有开源代码数70万行 。
百度再向前一步 , 下场造车 , 能给百度带来多大效益尚未可知 , 可以确定的是 , 当下在造车新势力的带动下 , 汽车行业正在掀起一场革命 。 某种程度上 , 与下场造车的百度同台竞技的 , 不再仅仅是腾讯与阿里 , 而是包括造车新势力等在内的汽车行业玩家 。
换了赛道后 , 百度能最终胜出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