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嘀嗒宋中杰:出租车最合规和安全 应走出困境重回“打车首选”
文章图片
图1/1
新浪科技讯 1月12日上午消息 , 由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科技联合主办的“2020科技风云榜”今日开幕 , 今年活动主题为“万物再生长” 。 嘀嗒出行创始人、CEO宋中杰在主题演讲中表示 , 移动出行发展面临两大根本挑战:车路矛盾和出行潮汐现象 。 通过结合出租车的固定供给 , 加上顺风车的弹性供给 , 可以有效解决这两个根本性的挑战 。
宋中杰表示 , 移动出行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将近8年多的时间 , 移动出行的出现让我们有了不同的打车方式 , 和不同的用户体验 , 也大大缓解了供需矛盾 ,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快速的发展 。 但同时 , 移动出行的快速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还是通过增加大量的供给 , 并没有明显地提升整个出行行业的运营效率 。 甚至随着移动出行的快速发展 , 也造成了道路拥堵的情况 。
他指出 , 出行市场有两个根本的挑战和问题 。 一是车辆和道路的矛盾 。 以北京为例 , 每平方公里的车辆数量已经接近4000辆 , 已经超过了纽约城市的车辆密度 。 一线城市上下班通勤的时间段 , 有将近一半是拥堵停滞不动的 , 达到了将近40分钟 。 这些数字都已经表明 , 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的道路已经达到了运载极限 。 同时我们还看到 , 每一天上路的车辆有2/3的座位是完全空置浪费 。 所以通过持续地增加供给 , 去满足更多需求的发展方式 , 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
二是出行的潮汐现象 。 每天城市出行需求有明显的波峰波谷 , 这就是潮汐现象 。 这种出行的潮汐变化对供给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 在商业出行领域里面 , 无论是出租车还是最近几年的网约车 , 它的供给都是一个固定式的供给 , 所以没有办法满足波峰波谷的挑战 , 无论怎么配置供给 , 要不然会造成波峰的供不应求 , 或者会造成波谷的供过于求 。
而嘀嗒出行的方案是 , 通过结合出租车的固定供给 , 加上顺风车的弹性供给 , 解决这两个根本性的挑战 。 通过技术提升出租车现有运营的效率 , 和挖掘上路车辆的空驶座位的额外运力 , 去满足更多的需求 。 同时不增加上路的车辆次数 , 甚至还会减少上路的车辆次数 , 缓解对道路的压力 。
“很多人可能会有误解 , 认为出租车和顺风车的规模都已经变得很小了 , 所以它不能够解决整个的出行的局面 。其实我们看一下2019年的数据 , 出租车加上顺风车占到了整个出行市场的70% 。 所以出租车和顺风车结合实际上覆盖了最大量的用户群体 , 可以去解决整个出行需求 。”
宋中杰特别提到 , 出租车在中国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 。 在移动出行的时代 , 出租车确实显现了一些短板和不足 , 比如说打车方式单一 , 体验不是太好 , 特别是服务不尽人满意 。 但同时出租车是最合规也最安全的一个出行方式 , 有150万合规车辆 , 每天服务超过1亿人次 。
“所以在很多移动出行平台试图去取代它消灭它的时候 , 嘀嗒反其道而行之 。 我们希望通过用科技赋能、模式创新的方式 , 通过数字化整个出租车的服务链条 , 去打造一个能够同时服务扬招网约融合并存的、新型的移动出行方式 。 ”他说 , 这不仅能够让出租车走出困境 , 并且能够走向辉煌 , 让出租车重新成为市民打车的首选 。
今年是新浪“科技风云榜”的第八年 , 欢迎持续关注 。 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 携程集团CEO孙洁 , 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 ,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等一起复盘变革 , 展望新生 。 (张俊)
以下为宋中杰演讲全文:
大家好 , 我是嘀嗒出行创始人、CEO宋中杰 。 在新年之际 ,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 万事如意 。 今天也很高兴能够借此机会 , 跟大家分享我们嘀嗒对移动出行市场的思考和看法 。
移动出行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将近8年多的时间 , 那么移动出行的出现 , 让我们有了不同的打车方式 , 和不同的用户体验 , 也大大缓解了供需矛盾 ,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快速的发展 。
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 , 移动出行的快速发展 , 最主要的驱动力还是通过增加大量的供给 , 并没有明显地提升整个出行行业的运营效率 。 我们也看到随着移动出行的快速发展 , 也造成了道路拥堵的情况 。
在过去 , 无论是北京还是纽约 , 对于城市交通拥堵和网约车发展的关系的调查报告都证明了这一点 , 也毋庸置疑 , 还产生了不少的社会矛盾 。 所以对于未来移动出行的市场的发展 , 我相信我们必须要去解决这些矛盾 , 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 。
移动出行发展面临两大根本挑战:车路矛盾和出行潮汐现象
我想 , 无论是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和路径 , 都必须要正视和面对整个出行市场所面临的根本性的问题和挑战 。 我认为 , 我们的出行市场有两个根本的挑战和问题:
第一个 , 是车辆和道路的矛盾 。 我们看到我们城市的车辆密度 , 我们以北京为例 , 每一个平方公里的车辆数量已经接近4000辆 , 这个密度已经超过了纽约城市的车辆密度 。 我们看我们一线城市里面上下班时间段的通勤时间 , 那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拥堵停滞不动的 , 达到了将近40分钟 。 所以这些数字都已经表明 , 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的道路已经达到了它运载的极限 。 同时我们还看到 , 咱们每一天上路的车辆 , 它的座位有2/3的座位是完全空置浪费 。 所以 , 我们看到通过持续地增加供给 , 去满足更多需求的发展方式 , 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
第二个 , 是出行的潮汐现象 。 我们每天的城市出行需求有明显的波峰波谷 ,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潮汐现象 。 这种出行的潮汐变化对供给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 我们看到 , 在商业出行领域里面 , 无论是出租车还是最近几年的网约车 , 它的供给都是一个固定式的供给 , 所以他没有办法满足波峰波谷的挑战 , 无论他怎么配置供给 , 要不然会造成波峰的供不应求 , 或者会造成波谷的供过于求 。
破解之道:商业运营与互助出行结合 对现有运力挖潜增效
所以 , 我们就要看到是不是有其他的方式 , 具有弹性的供给方式结合起来 , 去解决挑战 。 很可喜的 , 我们看到互助出行方面的顺风车 , 就是一个极具弹性的供给方式 , 特别是在波峰出行的时间段 , 它的供给的弹性更大 。 所以我们看到 , 我们必须要结合商业运营的方式和互助出行的方式 , 才能够去解决这种潮汐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
那么我们嘀嗒出行 , 是结合了出租车和顺风车去解决这两个根本性的挑战 。 我们通过技术去推升出租车现有运营的效率 , 和挖掘上路车辆的空驶座位的额外运力 , 去满足更多的需求 。 同时我们不增加上路的车辆次数 , 甚至还会减少上路的车辆次数 , 缓解对道路的压力 。 那么 , 我们通过结合出租车的固定供给 , 加上顺风车的弹性供给 , 去满足波峰的供给 。 那么 , 很多人可能会有误解 , 认为“出租车和顺风车的规模都已经变得很小了 , 所以它不能够解决整个的出行的局面” 。
其实我们看一下2019年这个统计 , 出租车加上顺风车 , 占到了整个出行市场的70% 。 所以我们出租车和顺风车结合实际上覆盖了最大量的用户群体 , 可以去解决整个出行需求 。
科技赋能 模式创新 数字化整个出租车服务链条
首先我们看一下嘀嗒的“出租车?新出行”的战略 。 出租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 , 有50年的发展历史 。 在移动出行的时代 , 出租车确实显现了一些短板和不足 , 比如说打车方式单一 , 体验不是太好 , 特别是服务不尽人满意 。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 , 出租车是最合规也最安全的一个出行方式 , 同时有150万的合规车辆 , 每一天也服务超过了1亿的人次 。
所以在很多移动出行平台试图去取代它消灭它的时候 , 我们嘀嗒反其道而行之 , 我们希望通过用科技赋能、模式创新的方式 , 通过数字化整个出租车的服务链条 , 去打造一个能够同时服务扬招网约融合并存的、新型的移动出行方式 。
比如说 , 我们通过建立服务评价的体系和优胜劣汰的机制 , 来打造一个可以持续推动出租车服务提升的长效机制 , 去推升出租车的全面的服务水平 。 我们也通过一些模式创新和科技赋能的方式 , 在上车之前 , 我们除了提供了大家熟悉的扬招和网约叫车方式之外 , 还提供了数字扬招的方式 , 全面提升扬招的效率和体验 。
我们也通过智慧码让我们扬招用户在乘车的过程中 , 能够享受数字化的乘车体验 , 我们通过技术 , 特别是大数据技术 , 推升出租车行业的巡游效率 , 出租车管理的效率和我们政府监管的效率 。
我们嘀嗒是希望跟我们的哥的姐 , 跟我们的所有的出租车公司和监管部门一起去推动“出租车?新出行”的实施 , 不仅能够让出租车走出困境 , 并且能够走向辉煌 , 让出租车重新成为我们市民打车的首选 , 重新成为每一个城市亮丽的流动名片 。
顺风车是一个真正的共享出行方式 , 真正的绿色出行方式 。 随着车辆和道路矛盾的增加 ,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是采取了限购限行的方式 。 但是到今天 , 全中国已经有超过2亿的私家轿车保有量 。 所以 , 顺风车是真正的一个在解决道路和车辆的矛盾里面 , 一个大禹治水的方式 , 采取了一个“疏”的方式——利用我们每一个人开车上路 , 把他的空余座位分享给同路的乘客 。 由此去解决更多用户的出行需求 , 同时不增加上路的车辆 , 甚至减少上路的车辆 , 大大缓解车辆和道路的矛盾 。
所以 , 顺风车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 同时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
嘀嗒出行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面 , 一直坚持以科技赋能、合作共赢和社会和谐的发展的方式去探索和发展移动出行 。 我们希望能够跟整个社会一起 , 去打造一个更加高效、更加绿色、更加和谐的出行生态 。
【新浪科技|嘀嗒宋中杰:出租车最合规和安全 应走出困境重回“打车首选”】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