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PayPal全力进军中国 想分杯羹还得另辟蹊径

_原题是:PayPal全力进军中国 想分杯羹还得另辟蹊径

证券时报网|PayPal全力进军中国 想分杯羹还得另辟蹊径
文章图片
图1/1

【证券时报网|PayPal全力进军中国 想分杯羹还得另辟蹊径】见习采访人员 李颖超
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诞生 。
近日 , 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生变更 , 原本持股30%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退出 , PayPal旗下全资控股公司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补位 , 受让该股权 。 此次变更完成后 , PayPal通过旗下子公司间接和直接持有国付宝100%股份 , 正式全资控股国付宝 。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 ,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升至59.8万亿元 , 同比增长8.8% 。
完成全资控股后 , PayPal如何“分得一杯羹”也令人好奇 。 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采访人员指出 , 恰逢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时点 , PayPal实现对国付宝的全资控股不仅有着进一步探索中国市场的战略意图 , 也体现了其对中国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的看好 。 面对国内支付市场激烈的竞争 , PayPal入华后的主要发力点可能是跨境支付 。 此外 , 为了更好地融入本土竞争 , 不排除PayPal寻求与国内头部卡组织合作的可能性 。
外来和尚咋念经?
PayPal完成了对国付宝的全资收购 。
早在2019年9月30日 , PayPal就已收购国付宝70%的股权 , 成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 彼时 , 国付宝通过其官方微博公告 , 人民银行已批准国付宝股权变更申请 , PayPal通过旗下美银宝收购国付宝70%的股权 , 成为国付宝实际控制人并进入中国支付服务市场 。 PayPal由此成为首家进入中国的外资支付机构 。
天眼查信息显示 , 目前 , 国付宝两大股东为美银宝和北京智融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分别为30%和70% 。 北京智融信达亦由美银宝100%全资控股 。
成立于2011年1月的国付宝 , 是一家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 2011年 , 国付宝获得央行颁发的互联网络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许可 , 2015年获基金支付业务许可 , 2016年 , 获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许可 , 同年年底增发预付费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许可 。
诞生于1998年的PayPal ,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在线支付服务商 , 2002年首次登陆纳斯达克后被eBay并购 , 成为eBay买卖双方的交易工具 。 2015年 , PayPal与eBay分家后再度登陆纳斯达克 。
在中国支付服务市场中 , 外来的PayPal如何参与竞争?有支付机构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本土化是其在华发展的一大难题 。
“进入中国后做什么 , 能否适应中国市场以及中国用户的行为习惯 , 都尚待观察” 。
有分析人士向采访人员指出 , 尽管收购具有支付牌照和相关业务许可的国付宝为PayPal带来了入华“分一杯羹”的机会 , 但PayPal仍难以在线下的竞争中与国内支付巨头抗衡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 , 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依然保持头部两家大幅领先的局面 , 第一梯队的支付宝、财付通分别占据55.6%和38.8%的市场份额 。
此外 , 在线上交易场景中 , PayPal的拓展空间也有限 。 没有国内市场用户的积累 , 交易场景方的合作积极性不会太大 。 在当前金融机构获客竞争加剧的情况下 , PayPal无论是用户还是商户的获客都困难不小 。
错位竞争指向跨境支付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 , 在已经是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下 , PayPal为何还要进一步加码来全资控股国付宝?
资深信用卡研究人士董峥向证券时报采访人员分析 , 实际上 , PayPal在跨境支付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 , 长远来看 , 应该有盯住VISA、万事达卡、美国运通这些国际卡组织进入中国清算市场后的商机 ,“让出境的中国人用他们的卡和支付服务” 。
相较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难度而言 , PayPal与卡组织在跨境交易的合作中更成熟 , 针对即将进入中国清算市场的境外卡组织 , 或许就是PayPal在中国支付市场中错位竞争的优势所在 。
2020年6月 , 美国运通已获得中国银行卡清算牌照 。 万事达卡与网联的合资企业也已获批进入筹备阶段 。 对于国际卡组织而言 , 境外市场仍是它们的主场 。 “一旦疫情缓解或解除 , 国人被积压的境外消费意愿不容小觑 。 ”董峥表示 。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 , PayPal不太可能会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同台激烈竞争 。 “大部分用户的支付习惯已经形成 , 也很少有人会去在乎自己用的卡到底是什么卡组织发的 , 大家的态度普遍是有个卡能用就行” 。 此时 , 逐步进驻中国的卡组织们短时间内难以与本地银联抢占市场份额 。
相比之下 , 在国外 , PayPal的支付能力比国内支付行业覆盖范围更广 。 “进入中国市场大概率是要拿下中国的跨境贸易市场 , 比如奔着旅游业和外贸 。 虽然支付宝、微信支付在中国普及率很高 , 但是在国外就不一定了 , 国内支付行业只进入国外的商场 , 并没有进入国外的市场 。 ”有市场人士向采访人员表示 。
对外开放提升竞争活力
分析人士指出 , 恰逢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时点 , PayPal实现对国付宝的全资控股不仅有着开拓中国市场的意图 , 也表明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看好 。
2018年3月21日 , 央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7号》 , 明确外商投资机构的准入和监管政策 ,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 , 并表示欢迎和鼓励外资机构参与中国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与竞争 。 此后 , 相关政策不断出台 , 持续吸引全球目光 。
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 , 对于任何一家有着国际化布局的金融机构而言 , 进入中国市场都具有重要性 。 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 , PayPal布局中国市场本身就有战略意义 。
亦有支付机构风控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外资支付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带来的影响值得被看好 。 从微观方面看 , 可增加行业竞争性 , 提升行业活力 , “PayPal作为美国最大的支付机构 , 风控体系相对完善 , 进来了也可以带来新鲜的理念 , 可以倒逼国内行业自主改革 , 加快行业整体成长” 。 从宏观方面讲 , 允许外国机构走进来的同时 , 国内企业也可积极走出去 , 加强国内外市场的合作与紧密度 , 形成一种“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 。
“对外开放也体现了中国的自信 , 引进了国外支付机构无疑是增加了新鲜的血液 , 同时国内行业也不惧竞争 。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 对于国内支付市场而言 , PayPal入华本身能搅动的“水花”有限 , 但作为试水先行者 , 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也会锚定中国的发展机会 , “只有把它们放进来 , 才能够多学到东西 , 发展模式、国际化布局方面也都有很大切磋空间” 。
那么 , 监管方面的压力会不会增大呢?前述风控人士表示 , 毕竟监管体系不同 , 肯定会伴随着挑战 , 但对外开放不意味着放松监管 , “从监管方面看 , 都要接入国家的网联和银联 , 现在第三方的监管基本上都建立起来了 , 不然国家也不会放开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