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新京报智库出品 , 转载请注明来源 。
新京报讯(采访人员 郑伟彬 实习生 余丹)近日 , 兰德公司发表了《我们为“身联网”做好准备了吗?》(Are We Ready for the Internet of Bodies?)一文 , 文章分析了“身联网”(Internet of Bodies)给人类所带来的医疗好处 , 但同时也分析了设备本身存在的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 。
“身联网”是把双刃剑
“物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无人驾驶汽车、可视门铃和智能冰箱 , 下一个“身联网”将会让你意识到个人技术到底有多个性化 。
诸如 , 那些可以传递体内信息的智能药丸;可跟踪心率和呼吸的智能床;可以感知体温 , 并充当智能恒温器的智能衣服 , 甚至可能还有用于长期分析用户排泄物的智能马桶 。
作者认为 , 技术改变生活 , 具有拯救生命的潜力 。 但是也有危险 , 任何设备都可能被黑客入侵 , 包括人体内部的设备 。 “身联网”不得不考虑设备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
这些技术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 因此我们需要走在政策前面 , 确保实现正确的平衡 。
数据的突破性革命
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如何定义“身联网” , 最终他们从广义的角度来加以定义 , 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思考挑战和机遇 。 它们包括任何收集健康或生物信息的设备、如芯片一样能改变人类功能的设备 。 但这些设备都需要通过互联网传输信息 。
作者认为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健身追踪器、电子健康记录 , 甚至一些员工徽章都可被纳入其中 。 此外 , 还包括以下这些: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人造胰腺、允许截肢者控制其假肢的大脑植入物、可以监测自身的血凝块的智能支架、可以恢复听力的人工耳蜗 , 甚至将来可以恢复视力的植入眼球 。
文章图片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这些技术对卫生保健系统的影响无疑是革命性的 。 人工胰腺和智能支架肯定会让更多人活下来 , 但是真正的突破将在数据 。
研究人员表示 , 所有这些跟踪我们健康和行为的设备将构成一个新信息的“宝库” , 这些信息可以让人们了解是什么让人们保持健康 , 又是什么让他们生病 。
作者认为 , 这将促进我们对长期人口健康的理解 , 并为更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指明方向 。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疾病的迹象 , 帮助医院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更精确的治疗 , 并帮助医疗保健系统降低成本 。 据估计 , 医疗技术的改进和效率每年可以节省数十亿美元 。
“身联网”需要规制
但随着越来越多医疗设备上网 , 隐私侵犯只是风险的一部分 。 研究人员已经表明 , 他们可以侵入胰岛素泵 , 提高使其提供致命剂量的可能性 。 美国前副总统理查德·布鲁斯·切尼就非常担心会有人通过他的心脏起搏器攻击他 , 以至于他关闭了心脏起搏器的无线功能 。
作者解释道 , 即使最简单的健身追踪器也会暴露敏感信息 。 比如 , 军事分析家曾根据一款健身应用发布的世界地图 , 辨别出外交人员的运动轨迹 , 进而识别出美国和盟国在叙利亚和阿富汗等国家的基地 。
然而 , 研究人员目前只能找到零零散散用来管理“身联网”的法规和消费者保护措施 , 避免其潜在的危害 。 事实上 , 最强有力的尝试并非来自政府机构 , 而是来自非盈利的隐私和技术组织 , 而研究人员甚至无法确定谁拥有这些数据 。
研究人员总结说 , 应该考虑为数据透明度和隐私保护建立全国性的基本规则 , 政府和行业还应该制定认证计划 , 以帮助消费者评估不同设备的安全性 。 制造商需要从一开始就建立安全性 , 并找出如何修补可能已经在某人体内的设备中的漏洞 。
“身联网”有切实的医疗益处 , 但也必须解决随之而来的风险 。
编辑:柯锐 实习生:余丹 校对:陈荻雁
【技术|兰德公司:我们为“身联网”做好准备了吗?| 新京智库】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推荐阅读
- 代码|GGV纪源资本连投三轮,这家无代码公司想让运营流程变简单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公司|外媒:2021,人类太空事业的重大年份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