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网|郭台铭“挑动”传统车企神经 富士康吉利联手整车代工

作者:李娜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或因科技公司的疯狂涌入再次被改写 。
1月13日 , 身着银灰色西装 , 打着粉紫色的领带 , 作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的郭台铭出席了一场重要签约仪式 。 在这一天 , 富士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富士康”)对外宣布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控股”)成立合资公司 , 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 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
这是继华为、苹果、百度之后 , 又一家科技公司涉足“造车”领域 。 不同的是 , 作为全球电子消费品代工巨头 , 富士康的加入有望改变传统汽车的制造流程以及更多汽车新势力玩家的入局“门槛” 。
富士康内部知情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这是富士康首次介入整车代工领域 , 在“造车”之前更多是在做供应链和模组件 。 “郭先生(郭台铭)目前不参与集团的经营 , 这次是居中做了一个牵线的角色 。 ”该人士对采访人员说 。
从十年前开始 , 郭台铭对汽车赛道的野心就逐渐显露 。 他曾表示 , 未来汽车必须走向“轻量化” , 富士康具备精密模具、铝材冲压和玻璃加工等技术 , 都是很大的优势 , 富士康也将逐步跨入中控系统和电池模组系统 。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除了通过大型投资项目自行研发、制造外 , 富士康及旗下公司与大陆包括整车厂在内的企业合作也在陆续展开 。
盯上“造车新势力”代工蛋糕
在金融行业还在热议传统车企的“诺基亚时刻”是否到来的时候 , 作为诺基亚背后的全球消费电子代工巨头已悄然闯入了汽车代工领域 。
富士康官方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 , 富士康与吉利成立的合资公司 , 将导入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分工模式 , 帮助客户企业超越现有汽车产业模式 , 向创新高效的制造供应链体系和商业模式加速转型 。 根据协议 , 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 。 合资公司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 。 其中 , 富士康委派三名董事 , 吉利控股委派两名董事 , 董事长由富士康委派 。

一财网|郭台铭“挑动”传统车企神经 富士康吉利联手整车代工
文章图片
图1/2

在这份新闻稿中 , 富士康所用的“超越”字眼无疑是对传统车企制造流程发起的一次挑战 。 而为了表示对这场合作的重视 , 双方出席签约仪式的人员除了一众高管外还包括了两家公司的核心人物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及富士康创办人郭台铭 。
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吉利与富士康结盟是汽车界牵手ICT行业的一次重量级合作 。 借助富士康全球领先的前端科技研发、智能制造及硬软件生态垂直整合能力 , 双方可实现优势互补 , 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 体现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 该合作将对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巨大改变 。 ”
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则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 吉利必须主动拥抱变革 , 寻求广泛联合 , 资源协同 。 吉利控股将发挥在汽车领域的专业能力 , 包括设计、工程研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的体系化优势 , 与富士康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全新路径 。 ”

一财网|郭台铭“挑动”传统车企神经 富士康吉利联手整车代工
文章图片
图2/2

虽然近年来富士康在汽车领域投资不断 , 但此前对深度涉足汽车代工却显得极为谨慎 。 一方面是深不见底的资金投入压力 , 另一方面是传统玩家竖起的游戏规则难以打破 , 直到造车新势力的不断涌入 。
行业龙头特斯拉突破产量瓶颈后 , 目前股价已经突破8000亿美元 , 市值超过全球9大车厂加起来的总和 。 蔚来、理想、小鹏等新造车势力也纷纷加入战局 。 而从2020年的各方消息来看 , 苹果造车计划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 有消息称苹果最快将在 2021 年 9 月发布 AppleCar , 比之前预计的2023年提早两年 。
在今年1月份 , 百度也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 , 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富士康与吉利的联手看中是汽车新势力再次发起下一轮冲击时的机会 , 而这一波主导者将是科技企业 。
1月13日 , 富士康概念股持续走高 , 工业富联上涨4.19% , 富智康集团涨幅达到18.45% , 鸿腾精密涨10.77% 。 港股中的吉利汽车在午间跌幅超过2% , 随后反弹 , 收盘价为32.7 , 涨幅1.08% 。
能否复制电子代工黄金时代?
新一波的造车浪潮的再起 , 让富士康更加坚定了转型的方向 。
作为富士康的母公司 ,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此前的一份致股东报告书中指出 , 鸿海要让原本以“劳动力密集”为本的体质 , 脱胎换骨为以“脑力密集”为主的结构 , 他表示未来将着重投资“电动汽车、数字健康、机器人”三大产业 , 以及“人工智能、半导体、下一代通信技术”这三项新技术领域 , 以“三加三”作为公司重要的发展策略 。
在他看来 , 以电动汽车为例 , 鸿海拥有全球市场供应链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机械机构设计研发、系统整合服务等优势 , 可以发展为“垂直整合服务商”以及“智能平台服务商” , 未来也将致力开发新技术与新共享模式 , 推动鸿海造车平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但从现实来看 , 尽管布局较早 , 富士康在汽车整车领域却是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 。
2010年11月 , 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透露 , 他已和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洽谈双方在新能源以及汽车电子方面的合作 , 但后续却鲜有公开信息披露 , 直到2015年 , 随着牵手和谐汽车 , 富士康才算真正迈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
当年 , 和谐汽车、富士康集团、腾讯控股三家公司按照4:3:3出资比例 , 共同注册成立河南和谐富腾互联网加智能电动汽车合伙企业(下称“和谐富腾") 。 合作上 , 腾讯负责提供互联网开放平台 , 富士康则在移动终端与智能电动车整合的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上打造“互联网+智能电动车” , 和谐汽车负责营销渠道环节 。 但不到一年时间 , 因发展方向发生分歧 , 富士康集团与腾讯控股就退出了和谐富腾 , 而后富士康又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标的 , 2018年小鹏汽车获得22亿元B轮融资 , 其中之一的投资者也包含富士康 。
此前富士康涉足汽车领域多以供应链介入 , 但随着5G等技术的发展 , 汽车智能化时代出现了两个明显变化 , 一是造车门槛(电动车)显著降低 , 二是芯片和软件重要性大为提升 。 可以看到 , 2020年 , 富士康明显加大了对整车代工方向的投入 , 包括与飞雅特克莱斯勒(Fiat Chrysler)公司筹组合资公司 , 一起开发和制造电动汽车 , 同时经营车联网业务以及与台湾裕隆集团合资建立鸿华先进公司 , 生产纯电动车产品 。
而在今年1月5日 , 富士康在官微宣布与拜腾汽车、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定 , 推进拜腾汽车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 , 并拟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拜腾首款新能源汽车整车M-Byte量产 。
“对于富士康来说 , 这既是一个抄底的机会 , 也是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间接方式 。 ”平安智慧企业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张君毅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从合作内容和传闻的注资金额来看 , 富士康也是借着与拜腾汽车合作来探路(汽车代工领域) 。
值得注意的是 , 除了增加商业合作伙伴外 , 富士康也在推出自己的造车平台“MIH”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该平台分为软件以及底盘的硬件两大体系 。
【一财网|郭台铭“挑动”传统车企神经 富士康吉利联手整车代工】据富士康官方平台介绍 , MIH为铝质轻量化平台 , 车身部件多处采用高强度压铸材料 , 底盘硬件平台在数据上可满足4个主流级别的轿车、SUV、MPV以及衍生车型 , 并预计在2024年推出首款商用的固态电池 。 而在软件层面 , MIH将提供底层数据开源 , 可供开发者进行相关软件开发 , 支持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整车OTA升级等多种智能科技的搭载与应用 。
不过 , 对富士康而言 , 一个紧迫的问题在于 , 资本的助推让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入场券越来越难拿 , 而做背后的代工生意显然门槛更高 。
究其原因 , 科技公司最大的目的是让更多的汽车安装自己的汽车操作系统 , 自己的硬件设备成为行业的标准 , 而实现途径上也只有两条 , 自己造车或者与车厂合作 。 但对于富士康而言 , 在这一跑道上的竞争者不仅有老对手比亚迪 , 还有宣称“自己不造车 , 为车企造好车的”邻居华为 , 与谁结盟以及如何进行生态打造都是无法避开的话题 。
还有一点是 , 富士康在消费领域的最大客户苹果已经着手打造自己的汽车生态 , 有消息称包括和大、和勤、富田等特斯拉台湾供应商都已进入了苹果汽车的供应商名单 , 并接到了备货要求 。
显然 , 留给富士康复制电子代工产业黄金时代的时间并不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