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疫情下网约车频“中招”,到底怎么坐车最安全?
来源:科技日报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 在我国境内新增的确诊病例中 , 多名网约车司机“中招” , 成为新冠病毒确诊病例 。 其中 , 10日确诊的北京网约车司机涉及密切接触乘客144名 。
为此 , 北京市加大了网约车管控力度 , 并于12日发布了《网约车出租车运营期间疫情防控管理规范》 。 其中提到 , 建议疫情期间 , 网约车出租车运营时适当控制载客人数;暂停拼车业务 。 随后 , 滴滴、“花小猪”等网约车平台公司也升级了网约车疫情防控措施 。
文章图片
图1/4
密闭狭小的空间、频繁流动的人员、较近的司乘距离和多人接触的公共区域……如果防控防护不到位 , 出租车、网约车极易成为传播疫情的“载体” 。
按照出租汽车行业疫情防控要求 , 网约车在运营过程中应做好车辆消毒、通风、驾驶员戴口罩等防控工作 。 那么 , 如果必须要乘坐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 开窗通风是否可以降低被感染风险呢?是否存在一个最安全的位置 , 能最大程度避免“中招”呢?
另外 , 在驾驶员和乘客之间 , 空气和潜在的传染性气溶胶飞沫的传播方式是什么?对于打开或是关闭一扇或几扇车窗的不同开窗方式 , 车内空气交换方式有何不同呢?
车内病毒含量累积到一定程度 仅需15分钟!
【新浪科技综合|疫情下网约车频“中招”,到底怎么坐车最安全?】溶胶在科学上的广义概念是指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直径 0.001~100 微米) 。 气溶胶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 , 它也是传播新冠病毒的一种方式 , 尤其是在密闭等特殊环境中 。
佩戴口罩和使用屏障进行隔离的乘客确实为降低感染率采取了有效的第一步 。 然而 , 气溶胶几乎可以通过所有一般性能的过滤器 , 在呼吸与说话时产生的微米大小的气溶胶中也几乎难以避免病毒的存在 , 更不用说咳嗽和打喷嚏了 。 即使采取了戴口罩等基本防护措施 , 乘车过程中的形成的车舱内小气候也无法满足各种流行病学指南中有关密闭空间内乘客隔离与互动时间的规定 。
在2021年最新一期的《科学进展》杂志上 , 一项由美国布朗大学进行的关于汽车客舱内气流模式的新研究解答了上述问题 , 并为我们与他人共乘时如何降低潜在的新冠病毒传播风险提供了一些建议 。
模拟结果初步显示 , 短短15分钟内 , 汽车舱内的病毒含量就会积累到一定程度 , 并有证据表明气溶胶中的病毒活性可长达3小时 。
文章图片
图2/4
RL和FR两扇车窗打开时的气流路线 。 流线颜色表示流速 。 图片显示RL窗有很强的环境空气流入(正) , 集中在其后部 , 而FR窗主要表现为向外流(负)到环境 。 来源:《科学进展》杂志
“根据我们的计算机模拟 , 摇起车窗的同时 , 开着空调或暖气肯定是坐车时最糟糕的情况 。 ”布朗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该研究的合著者阿西曼舒·达斯说 , “我们发现最好的情况是所有的四扇窗户都是开着的 , 但即使只有一两扇窗户开着 , 也比全部关上要好得多 。 ”
但现在正值数九天最寒冷的时候——三九 。 俗话说 , 三九四九冰上走 。 若要把车窗全都打开 , 怕是……
最新研究告诉你怎么开窗最安全!
在这项研究中 , 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模型模拟了车窗打开或关闭的各种组合情况下小型汽车(以一辆丰田普锐斯为原型)内的气流 。 车内有两个人 , 一名司机和一名坐在与司机对角后座上的乘客 。 所以选择这种座位安排 , 是因为这种情况下两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最大 。 这些模型模拟了以每小时50英里的速度行驶时 , 汽车周围和内部的气流 , 以及来自司机和乘客的气溶胶的流动和浓度 。
在这项新研究中 , 模拟结果显示 , 打开窗户(窗户越多越好)所产生的气流模式能显著降低驾驶员和乘客之间交换的空气颗粒物的浓度 。 更多开窗组合情况如何?且看下图!
文章图片
图3/4
配置1:车窗全部关闭、开着车内空调似乎是最无效的避免传播病毒的方式;
配置2:打开每个乘员附近的窗户(FR和RR)是有效的 , 但在打开部分车窗进行通风的选择中并不总是最好的;
配置3:打开距离乘客最远的两扇窗户(FR和RL)可以为乘客提供了更好的保护 。
配置4:除了打开乘客前侧车窗(FR) , 通过额外打开邻近乘客的后窗(RL和RR) , 可以大大降低气溶胶平均浓度;
配置5:除了打开司机后侧和右侧的车窗(RL和FR) , 打开司机相邻(FL)车窗有助于通过内循环降低司机周围的高浓度气溶胶 , 从而降低乘客风险;
配置6:使乘员之间交叉感染概率最小的最有效方法是打开所有窗户 。
没有办法完全消除风险
打开车窗可以降低气溶胶传播病毒的概率 , 原因是它增加了车内每小时的空气更换次数(ACH) , 这有助于降低气溶胶的总体浓度 。 但研究表明 , 不同的开窗组合会在车内产生不同的气流 , 这可能会增加或减少对剩余气溶胶中的暴露程度 。
由于空气在车外流动的方式 , 后窗附近的气压往往高于前窗的气压 。 因此 , 空气往往会从后窗进入汽车 , 然后从前窗排出 。 在所有窗户都打开的情况下 , 这种趋势会在车舱内两侧产生两股或多或少的独立气流 。
由于模拟中的乘客与驾驶员坐在车舱内前后两端、左右两侧 , 因此最终很少有空气颗粒物在两者之间转移 。 但由于车内的平均气流是从后向前流动的 , 因此司机的风险比乘客略高 。
文章图片
图4/4
此外 , 人们可能会认为 , 直接打开乘客身边的那扇窗户可能是减少暴露在带病毒气溶胶中的最简单方法 。 但模拟显示 , 打开身边的窗户比不开窗要好一些 , 但与打开对面的窗户相比 , 具有更高的暴露风险 。
“当乘客对面的窗户打开时 , 气流会进入驾驶员身后的车内 , 扫过乘客身后的车舱 , 然后从乘客侧前窗出来 。 ”布朗大学工程学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肯尼·布鲁尔说道 , “这种模式有助于减少驾驶员和乘客之间的交叉污染 。 ”
研究人员强调 , 无论哪种开窗或关窗的组合 , 都没有办法完全消除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 重要的是 , 开窗可以调节车内气流 , 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机和乘客可以不戴口罩 。 研究中也提到 , 当然 , 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待在家里应该是保护个人和他人健康的最佳方式 。
研究人员说 , 这些发现仅限于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在空气中挥之不去的气溶胶的潜在暴露 , 还没有对较大的呼吸道飞沫或实际被病毒感染的风险进行建模 。 尽管该模拟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 但研究人员说 , 这项研究为了解汽车舱内的空气循环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见解 , 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