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自愈?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医生在“以毒攻毒”

来源:逆瘤而上

新浪科技综合|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自愈?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医生在“以毒攻毒”
文章图片
图1/6
一名肿瘤患者感染新冠之前(左)和感染恢复后(右)的PET/CT扫描结果 , 图源: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撰文:海豚博士
01
世界真奇妙 , 一名肿瘤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后 , 肿瘤竟然神奇消失 。
朋友给我发来一则新闻 , 问我他的肿瘤为什么消失了?一查 , 确实属实 。
【新浪科技综合|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自愈?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医生在“以毒攻毒”】这个病例发表在《英国血液杂志》 。 一名61岁晚期霍奇金淋巴瘤 , PET/CT检测显示其身体各处都分布着癌细胞(上图) 。
不幸的是 , 他患上了新冠肺炎 。 住院11天后 , 肺炎症状得到缓解 , 便回家休养 。
神奇的是 , 四个月之后 , PET/CT复查显示——肿瘤大部分都消失了 。
他的肿瘤为什么消失了?以毒攻毒真的有用吗?
追本溯源 , 我们从一百多年前的故事开始讲起 , 相信你从中会有所启发 。
02
威廉·科利 , 当时28岁 , 看着一位女孩不治去世 , 开始走上和癌症死磕之路 。
1891年初春 , 在纽约医院的一栋英式建筑里 , 科利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发呆 。 他望着窗外的树木 , 被寒冬剥去了衣服 , 光秃秃地站在那里 , 忍受着寒风的拷打 。 回想起三个多月前的一天 , 他也是坐着这张椅子上 , 等待一个病人的到来 。
“咚咚咚” , 有人敲门了 。 护士带着一名女孩进来 。 这位17岁的美丽女孩叫做达希尔 。 她活力无限 , 富有冒险精神 。 1890年夏天 , 她开始了从纽约到阿拉斯加的火车旅行 。 途中 , 她写信给小洛克菲勒 , 说她的右手被座椅夹伤了 。 现在肿胀 , 痛得晚上睡不着觉 。
小洛的父亲是美国第一个亿万富翁(石油大王) 。 父母忙于事业让这位少年感到孤独 , 异常羞涩 , 不善社交 。 达希尔的出现 , 让小洛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 从他们源源不断的信件 , 以及经常坐马车出游的习惯 , 后人推测他们是知己和情侣关系 。
达希尔回到纽约后 , 小洛推荐她去纽约医院 , 看的正是科利 。
1890年10月1日 , 在纽约医院的外科诊室里 , 科利耐心地对达希尔的右手进行了检查 。 他观察到达希尔右手背面连接小指的关节上有一个肿块 , 约有半个橄榄大 。
“啊……”科利轻轻用拇指触摸肿块时 , 达希尔大声叫痛 。 他仔细触摸达希尔的下巴和腋窝 , 没有发现淋巴结肿大 , 不像是感染 。 为了确定 , 他在肿块上切一刀 , 肿块是灰色和坚硬的 , 但他没有看到脓液 , 确实不像受到感染 。
科利猜测这是骨膜炎导致了肿块和疼痛 。 此时 , 达希尔也觉得这不过是小瘀伤 , 而且他还有小洛克菲勒的关心 。 10月19日 , 小洛克菲勒还给达希尔写了一封9页长的信 , 细说他的担心与关心 。
幸福的背后 , 危机可能悄悄埋伏 。

新浪科技综合|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自愈?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医生在“以毒攻毒”
文章图片
图2/6
小洛克菲勒和达希尔
03
三周后 , 达希尔再次回到医院 。 她告诉科利:“肿块没有消除 , 疼痛继续加剧 , 甚至有一个手指开始失去知觉 。 ”科利检查肿块时 , 神情严肃 , 眉头紧蹙:肿胀、疼痛渐增、失去知觉、没有显著的感染和发炎症状 。
这会不会是癌症吗?
11月6日 , 病理学家发来了噩耗:这是一个肉瘤 。 肉瘤是一种来源于结缔组织和肌肉的恶性肿瘤 , 多发生于皮肤、皮下、骨膜及长骨两端 。 骨肉瘤多发于青少年 , 发展迅速 , 病程极短 。
在1890年代 , 放疗和化疗还没有诞生 。 肿瘤的治疗方法只有一种 , 就是手术 。 当时人们并不知晓 , 癌症是什么?回顾历史 , 人们认识肿瘤大概是身体长了一个肿块 , 在体内横行霸道 。 很自然地就联想到:“额外长出一个不好肿块 , 切掉是不是就行了?”
随着麻醉技术和无菌技术的广泛应用 , 根治性切除手术于1890年代兴起 。 以威廉·霍尔斯特德为代表 , 根治性切除手术的竞赛开始 。 根治主义让外科医生们竞争看谁切得更多、更深、更干净 。
他们以为手术能根治癌症 , 却忽视了癌细胞可以转移的能力 。
在癌症切除手术成为主流的背景下 , 此时 , 科利也相信手术是对抗癌症的最好疗法 。 科利视病如亲 , 对于达希尔的手臂 , 他不愿意切除太多 , 但也只能尽量切除 , 这是阻止癌细胞扩散的最好办法 。 1890年11月8日 , 就在达希尔18岁生日前夕 , 柯礼切除了达希尔右手肘以下的部位 。
出乎意料的是 , 手术后三周 , 达希尔腹痛如绞 , 乳房开始出现结节 。 看来是癌细胞已经从右手扩散到体内其他部位定居和繁衍了 , 这就是所谓“癌细胞转移” 。
癌细胞仿佛在呐喊:“我要自由 , 我要迁徙到适宜的地方 。 ”
04
到了12月中旬 , 肿瘤已经转移到了皮肤、大腿、胸部和腹部……看到身体虚弱、生命垂危的达希尔 , 科利几乎认不出她是两个月前越野冒险回来的美丽女孩 。
1891年1月23日早晨7点 , 天气异常寒冷 , 达希尔在家中去世了 。
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 科利陪在床边 , 却无能为力 。 癌症发展如此之快 , 科利感到很震惊 , 也异常痛苦 。 他怀疑最初为了诊断而切开肿块 , 是否帮助癌细胞扩散了 。
科利第一次对决癌症 , 在床边眼睁睁看着比自己小10岁的达希尔死去 , 束手无策 。 自己对癌症知之甚少 , 还想用粗糙的手术来阻止 , 结果让人遗憾不已 。
此前 , 这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对手术坚信无比 , 但手术不能解决癌细胞转移的问题 。 经历手术失败的案例后 , 科利默默发誓:“我一定找到更好的癌症治疗方法 。 ”
在科利行医生涯中 , 他坚持视病如亲 , 和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 他的多位近亲死于致命疾病 。 饱受亲人死去的痛苦 , 所以科利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 他也没有想到 , 在行医之初 , 癌症就给他带来了如此之大的心灵冲击 。
在求学时代 , 科利的一个科学偶像是达尔文 。 成为医师后 , 科利曾经对一群学生说:“达尔文能有重大的发现 , 最主要的是他看事情的方法 , 他从不忽略例外 。 ”大自然经常给我们暗示它最深奥的秘密 , 就看我们有没有坚持到底去寻找 。
达希尔死后 , 在纽约医院档案室里 , 科利一页一页地翻阅医院成立以来的病历记录 。 他的眼睛就像猫头鹰一样 , 在堆积如山的档案中搜寻目标——肉瘤的记录 。

新浪科技综合|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自愈?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医生在“以毒攻毒”
文章图片
图3/6
科利治疗的一位肉瘤患者前后
他从15年的病历中找出90件左右的肉瘤病例 , 一个个按时间顺序排列好 , 试图寻找一个例外以理解如何治疗癌症 。
05
几个月后 , 科利从导师布尔的病历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案例 。 31岁的史坦是名德国移民 , 他于1881年6月来纽约医院就医 。 史坦的脖子上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肉瘤 , 布尔在3年间对他进行了5次手术切除 , 但肿瘤总是卷土重来 , 变得像拳头那么大 。
1884年10月12日 , 史坦开始高烧 , 奄奄一息 , 医生很快诊断出是丹毒 。 丹毒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 由于无菌技术和青霉素还没有发明 , 这是19世纪常见的手术感染之一 。
链球菌在病房里传播 , 感染伤口并在血液中扩散 , 导致患者出现红疹 。 红疹会从面部和颈部开始迅速蔓延 , 随后是狂热、发冷、发炎 , 甚至死亡 。 史坦正在经历这些痛苦的症状 , 但他的求生意志很强 , 总是从发烧中幸存下来 。
意外的是 , 肿瘤慢慢缩小 。 4个半月后 , 感染和癌症都消失了 。 出院后 , 史坦重返纽约的移民贫民窟 。
看完史坦的病历 , 科利感到非常兴奋和疑惑 。 达希尔和史坦患了同一种病 , 并且在同一家医院接受同样的手术疗法 , 但结果为何如此不同?达希尔在手术中做的很好 , 但还是死了 。
史坦在手术中感染了链球菌 , 竟然活了下来?肿瘤消失是因为链球菌感染吗?
回答这些问题的唯一方法 , 就是找到史坦本人 。 科利医生变身侦探 , 踏上了寻找史坦之旅 。
1891年初 , 天气乍暖还寒 。 一名身穿英式西装的青年医生走在破旧的纽约贫民窟里 。 咚咚咚……这位绅士一间间房子地敲门和描述 。 几个星期以后 , 没有人知道史坦是谁 , 在哪里 , 是否还活着 。

新浪科技综合|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自愈?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医生在“以毒攻毒”
文章图片
图4/6

一般人可能就这么放弃了 , 但达尔文重视个例和坚持不懈的信念 , 深深在科利内心扎根了 。
有一天 , 一名长脸胡子男子开门 , 他的颈部有伤疤 。 柯礼惊呆了 , 他就是史坦 。 史坦不仅活着 , 而且癌症从未复发 。 经导师布尔确认 , 他就是多年前自己治疗的史坦 。
大自然隐藏的奥秘 , 有心人才能捕捉天机 。
06
科利在笔记本上写道:“如果无意中由某种细菌引起的丹毒 , 能使诊断为肉瘤的疾病康复 , 那么人工引发丹毒应该也会对其他肉瘤患者有帮助 。 ”
既然有一个癌症自愈的个例 , 是否在人类历史上还存在类似的情况?科利又化身侦探 , 开始了广泛调研 。 数千年来 , 医学界都有癌症自愈的零星记录 , 但大多都是奇闻迭事 , 科学上令人费解 。
历史上 , 还有一些疯狂的医生给乳腺癌患者注射坏疽 , 给子宫癌的妇女注射梅毒……患者大多是贫穷的妇女 , 试验流程也不符合科学 。 勒文森医师曾将自愈比喻为“大自然的耳语秘密” , 泄露了癌症治疗的天机 。
眼见为实 , 加上众多历史文献资料 , 科利相信癌症是可以治疗的 , 而链球菌感染和癌症自发性减退似乎相关 。 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方法 , 就是在另一位无法手术治疗和绝望的患者身上重现类似的结果 。
不久后 , 科利遇到了左拉 。 1891年3月 , 左拉来到纽约医院就诊 。 左拉是意大利移民 , 和达希尔一样都患有肉瘤 。 据左拉陈述 , 他在故乡罗马的医生曾对他颈部的肉瘤进行了手术切除 。
现在 , 左拉喉咙里的肿瘤有鸡蛋那么大 。 他不能说话、吃东西、甚至吞咽 , 而且咳嗽很厉害 。 除了到纽约医院的慈善病房 , 接受手术外别无选择 。 布尔医生切除了颈部肿瘤的一部分 , 大约一个橙子大小 。 左拉病情太过严重 , 布尔认为左拉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病人了 。
科利和导师布尔商量 , 希望对左拉进行丹毒菌感染试验 , 看能否产生奇迹 。 然而 , 丹毒很容易传染 , 又十分危险 , 所以医院方面不同意支持这项试验 。 左拉也相信自己快要死了 , 要不然怎么会心甘情愿接受一种致命的细菌感染呢?

新浪科技综合|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自愈?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医生在“以毒攻毒”
文章图片
图5/6

最后 , 他们商量和决定在左拉的家里进行感染 。 如果说左拉冒了风险 , 科利也是 。 由于病人是癌症末期 , 身体很虚弱 , 加上致命的感染 , 这真是一种很可能没效、甚至致命的试验 。
科利把自己陷入了医学和道德、声誉和职业风险、以及潜在感染的困境 。
07
1891年5月3日 , 在左拉的家里 , 科利故意用丹毒菌感染左拉 , 开启了癌症免疫疗法的纪元 。
起初 , 科利在明胶上培养细菌 , 在左拉身上切一个小口 , 涂上细菌 , 然而没有引起反应 。 然后 , 科利在牛肉汤中培养其他细菌 , 先少量后大量注射到皮下 , 都只有轻微的感染症状 , 略有发烧 , 但很快就消退了 。
科利更换一批细菌 , 加大注射量 , 左拉开始发烧、呕吐、头痛、发冷……治疗一个月后 , 扁桃腺瘤明显缩小 。 继续治疗两个月后 , 左拉不再咳嗽 , 恢复进食 , 体重上升 。
春天时 , 布尔认为左拉很快会死亡 。 现在左拉度过了夏天 , 科利大受鼓舞 。 然而 , 左拉没有出现严重丹毒症状 , 也没有出现史坦那样的自发缓解 。 科利猜测是菌株毒性的问题 , 他要寻找更强的细菌 。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
在19世纪中后期 , 这个细菌发现的黄金时代 。 科赫是一位细菌学家、致命细菌收集狂人 。 如果谁能给科利提供致命的丹毒菌 , 那一定是科赫 。 巧合的是 , 1891年夏末 , 纽约医院病理学家弗格森去欧洲度假 。 科利拜托该同事去造访科赫实验室 , 并带回一些致命的丹毒菌 。
1891年10月初 , 左拉的肿瘤复发了 , 柯礼也拿到从死人身上分离的新鲜丹毒细菌 。 科利培养好丹毒细菌 , 直接注射到左拉颈部的肿瘤中 。 来自科赫的礼物 , 真是一个好东西 。
一小时内 , 左拉就开始发烧 , 达到了40.5度 。 注射部位的皮肤终于出现丹毒症状的典型红斑 , 而且红斑从颈部开始扩散 。

新浪科技综合|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自愈?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医生在“以毒攻毒”
文章图片
图6/6

左拉的高烧几乎达到了身体的局限 。 直到第二天 , 这位恶心颤抖、高烧出汗的病人终于出现了科利一直期望的结果 。 柯礼在病历上写到:“细菌感染后第二天 , 颈部肿瘤逐渐消退 , 肿瘤坏死组织逐渐流出 , 直至消失 。 ”
两周后 , 颈部肿瘤完全消失 。 ”左拉恢复了进食 , 体重渐长 , 恢复了生活的希望 。 很快 , 左拉就下床开始做生意了 。 在治疗的两年和五年后 , 科利对左拉进行追踪 , 发现左拉仍然很健康 。
不久后 , 左拉返回祖国意大利 , 开始新生活 。
08
大自然总会不经意泄露它的秘密 , 有心人才能抓住它 。 科利抓住机会 , 打响了第一炮 。 左拉的案例常让柯礼想起他的第一个癌症病人——达希尔 。 如今 , 他可能找到了一种治疗肉瘤的方法 。
由于达希尔 , 柯礼和小洛克菲勒也成为了好友 。 当他们交流丹毒菌治疗肉瘤的进展时 , 小洛鼓励柯礼继续探索 , 并提供了后续资金的支持 。 不久后 , 这名外科医生放弃了一直坚信的手术疗法 , 最终发明了第一种癌症的非手术疗法——科利毒素 。
当初达希尔去世之时 , 小洛悲伤的无法上学 , 延迟一年采取耶鲁大学报道 。 后来 , 小洛做了很多慈善活动 , 都致力于疾病治疗 , 尤其是癌症 。
小洛作为家族基金会会长 , 还资助建立了洛克菲勒大学、芝加哥大学、MSK癌症中心和纽约癌症研究所等 。 这些机构在癌症免疫治疗的历史上都做了很大的贡献 。 (除了美国 , 洛克菲勒基金会还支持建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生物系、燕京大学等 。 )
多年以后 , 有人采访小洛克菲勒 , 当初为何会对癌症研究感兴趣 。 他回答说:“我想这要追溯到我的好朋友 , 达希尔的去世让我悲伤不已 。 ”
人的一生里 , 所经历的悲痛真是可以化为力量的 。 达希尔的早逝 , 震惊了小洛克菲勒和科利 。 往后的一生里 ,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向癌症发起了调整 , 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未来 。
癌症是能够治疗的 。 科利往后的一百多年 , 科学家慢慢揭开了肿瘤治疗的生物学逻辑 。
不是细菌治好了肿瘤 , 而是细菌激活了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
科利在合适的地点捕捉到了天机 , 开创了肿瘤免疫疗法 。 然而 , 当时的医学界却未能理解这个超前的思想 。
在他女儿、小洛以及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之下 , 科利的思想才得以重现 。 百年后 , 人们称他为“癌症免疫疗法之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