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都市工业为城市有机更新注入新动能

工业 , 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 。 国外的纽约、东京等城市于20世纪中期开始发展都市工业 , 实现了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 。 国内的上海于20世纪末率先提出大力发展都市工业的战略 。
而成都提出要创新城市有机更新 , 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为载体 , 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探索发展都市工业 , 吸引更多研发机构、创新企业集聚发展 , 积极构建特色消费场景、体验场景 , 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 让市民生活更安逸 。
笔者近日从市经信局获悉 , 成都公布了都市工业示范点位 , 共计20个 。 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均属成都中心城区 , 而此次公布的都市工业示范载体可分为产业社区和特色楼宇 , 且每个载体均有自己不同的产业属性 。
以都市工业为创新代表的城市有机更新蕴含了哪些空间组织、产业升级新思路?本期报道 , 我们将走进天府软件园和德必川报易园两个示范点位 , 和入园企业、园区相关负责人、成都产业发展主管部门共同探讨都市工业发展的新机遇 。
资源聚合
构建上下游产业链 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合作机会
“随着管辖园区面积的不断扩大 , 天府软件园管理团队不断探索智慧管理新模式 , 以便更加高效、智能、系统化地运营管理多个产业园区 。 ”据天府软件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 作为园区运营管理方 , 天府软件园公司打造了八大服务体系 , 能为企业提供包括政策申报、产业社交、招聘、培训、人力资源资讯交流、创新型创业孵化、品牌宣传推广、全方位技术支撑、海外工作站等在内的诸多服务项目 。
搭建好了智慧化的管理体系 , 园区拥有了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的基本能力 。 但是如果想要再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 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可能是都市工业园区的最佳选择 。 2018年 , 成都高新区牵手华为达成软件开发云项目战略合作 , 在天府软件园共建华为成都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 。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 一方面 , 华为成都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将汇聚产业生态上下游企业 , 为企业提供“云”动力 , 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 共建产业生态 。 另一方面 , 也将通过线上线下交流活动 , 聚集各细分领域企业 , 加强互动 , 不断扩大成都云计算产业的“朋友圈” 。 园区内企业成都思而科软件有限公司是较早一批上线华为云DevCloud的本地企业 , 其开发部经理林超表示 , 目前公司开发的多个项目已经上“云” , DevCloud已经成为他们开发团队不可或缺的平台 。
这样的产业链思维已经深入整个园区的企业招引中 。 据介绍 , 自2005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 , 园区已经吸引了包括IBM、SAP、EMC、飞利浦、西门子、爱立信、Dell、普华永道、阿里巴巴、腾讯、宏利金融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财富世界500强落户 , 聚集企业600余家 。
“目前 , 园区已形成软件产品研发、通信技术、IC设计、移动互联、数字娱乐、科技金融、共享服务中心等几大产业集群 , 涵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VR/AR等热门行业 , 并成为国内外知名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华战略布局的重要选择地和全国知名的创新地标 。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 目前园区内重点企业入驻较多 , 软件信息产业集聚度高 , 服务配套设施完善 , 产出效益明显 , 2019年实现营收367亿元 。
老厂房里掘金
“两头在园” 开创都市工业发展新优势
在土地开发资源“天花板”下 , 城市更新成为盘活存量土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 倡导城市更新 , 告别大拆大建也已成为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 而如何使承载着工业发展重任的老旧厂房、高炉、仓库等工业遗存更好地进行转型发展也成为城市更新面临的重要课题 。
位于锦江区桦彩路158号的“德必川报易园”内锈迹斑斑的印刷机向我们诉说着老厂房“变身”的故事 。 德必集团将川报集团印务老厂房摇身变为一步一景的“空中花园” 。 设计简约、尽显隐逸 , 竹林、鱼池、游鱼、青砖、廊桥、小径等元素营造出了一个宁静悠然且幻化多变的创意办公空间 。
在采访中笔者注意到 , 改造后的园区不仅生态宜居 , 入驻园区的许多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两头在园”:生产制造也许分布各地 , 却不约而同把前端的设计开发和终端的市场营销落在了德必川报易园 。 “两头在园”让成都的都市工业变得更轻盈 , 却迈向了价值链的更高端 , 助推着成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 同时 , 也让成都的人才优势、地理优势、信息优势等能够进一步放大 。
“2019年初 , 和创服饰正式入驻德必川报易园 , 开设了线下展示空间 。 因为交通便利、环境舒适 , 我们还把公司总部也一起搬进园区 。 ”和创服饰创始人毛奎淋介绍说 , 成都和创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酒店、餐饮制服的设计、制作、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服装公司 。 公司旗下品牌苏梵(So Fine)专注于酒店制服领域 , 至今已为超过20家酒店集团公司、30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 , 以及70家国内星级酒店提供了制服设计和制作服务 。
相比传统工业 , 以工业设计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对土地等传统要素的依赖度不是很高 , 很多新型工业占地不大 , 但这些工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大 , 依赖度特别高 。 而要引进人才 , 就需要有良好的配套 , 比如教育、医疗等 , 这些配套在中心城区是最方便的 , 不需要再重新配套 。
“目前园区内还入驻气象建筑实验室、一么多设计工作室、远界设计等80余家知名企业 。 这些企业多数是工业设计、数字文创、服装定制类企业 。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 目前园区入驻率达97% , 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 。 下一步德必川报易园将会开设更多的园区 , 把上海和北京的一些业务拓展到成都 , 真正实现国内经济的内循环 , 同时促进成都市都市工业的提档升级 。
布局优化
主动调试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
都市工业作为都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业态 , 是依托大城市特有的信息流、人才流、物资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 , 适宜在都市中心城区生存和发展 , 具有增值快、就业广、适应性强、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一种现代工业体系 。
一个国际经验就是位于纽约曼哈顿老城区的“硅巷” 。 不同于美国西岸主要在城市远郊建设的硅谷 , “硅巷”是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创新科技产业集聚街区 , 现代科技、新兴产业、创新人才、金融资本、先进管理等要素在这里高度汇聚 。 这些藏身于“硅巷”的高科技企业群 , 已经成为纽约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 。
2017年 , 成都提出“中优” , 以改变中心城区面临的交通拥堵等问题 , 基于此提出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核 , 提升产业层次的目标 。 这一点和纽约的城市发展路径颇为相似 。 对成都而言 , “中优”战略是对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的主动调适 , 是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主动回应 , 是对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动构建 。
2019年 , 发展都市工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 市经信局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都市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 致力发展总部型、技术型、特色型的都市工业 , 建设成全国都市工业发展典范区 , 推动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功能升级和城市更新 , 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质 。
【工业|都市工业为城市有机更新注入新动能】“打造都市工业示范点位 , 是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都市工业发展的示范先行兵 , 能引领和带动‘中优’区域产业升级、功能提升、城市更新 , 从而推进全市都市工业发展 , 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 本次遴选确定的20个点位 , 主要以5G通信、软件信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为示范重点 , 具有产业聚集度高、产出效益明显等特点 , 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