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房型价格不同 , 同一路线打车却比其他人高出不少 , 同一家店的外卖吃得总比别人贵……近年来 , 平台经济快速发展 , 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的产品和服务 。 与此同时 , 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也屡见不鲜 。 日前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 , 指出部分互联网平台利用算法技术进行大数据“杀熟” , 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必须加强算法应用的有效规制 。
套路多 , 用户防不胜防
“师傅 , 直行就可以吧?”前几天 , 北京市民赵文军从朝阳区呼家楼打车前往海淀区甘家口北街 。 打开手机导航软件一看 , 却发现问题:当时车辆行驶畅通 , 直行线路并不拥堵 , 车上导航却显示要绕行 , 他赶忙要求司机切换了线路 。
作为打车软件“重度用户” , 赵文军这次没有成为算法“暗箭”的猎物 。 不过 , 有些消费者就没这么幸运了 。 有用户分享自己被“割韭菜”的经历:“我和妻子同时打车 , 同时发起 , 同样的起止点 , 我的定价每次都会贵一些 , 因为我每天都要打这个路线的车 , 我妻子是偶尔会打 。 ”
【打车|大数据“杀熟”,必须重罚!】不仅是交通出行 , 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 , 网络购物、旅游住宿、电子票务、订餐外卖等生活消费领域或多或少都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 。 所谓“杀熟” , 即同样的商品或服务 , 老客户看到的价格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 。 还有消费者明明是平台会员 , 但商品价格却比普通用户的要高 。
大数据“杀熟”还有更隐蔽的招数 。 根据消费者投诉 , 中消协整理出其他类型的算法价格歧视 , 比如根据消费者所在地区、页面浏览次数等制定不同价格等 。
有程序员解释其中“奥妙”:如果平时浏览服装和宠物用品时间比较多 , 用户会对这些商品价格区间更为熟稔 , 平台倾向于推荐性价比高的产品 。 反之 , 当用户开始浏览平时不怎么看的产品且浏览时间不长 , 那么算法就会倾向于推荐价格较高的产品 。
专家指出 , 由于不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不同 , 支付意愿也存在差异 。 所以相比“一视同仁”实行统一定价 , 差异化的定价行为还能满足商家拉新、提高回购率、提高利润的需求 。 但是 , 对时间精力有限的普通用户而言 , 可谓套路满满 , 防不胜防 。
维权难 , 不正之风要刹
2020年12月发布的《互联网平台竞争与垄断观察报告》显示 , 消费者对“大数据杀熟”问题反映强烈 , 认为此举损害消费者利益 。 中消协指出 , 任由不公平算法应用无序发展 , 将损害市场经济的公平有序竞争 , 还会使消费者面临数据算法压榨 , 成为技术欺凌的对象 。
事实上 , 中国法律对“大数据杀熟”等算法中的“猫腻”是明令禁止的 , 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中 。 比如 , 2020年10月《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 , 其中明确要求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 , 基于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等 。 而此前颁行的《电子商务法》也对“大数据杀熟”作了禁止性规定 。 此外 , 有律师指出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如果对用户实施价格欺诈 , 用户可以主张赔偿 。
尽管有法律撑腰 , 但并未刹住平台把老用户当作“韭菜”的势头 , 维权成本过高而违法成本太低成为关键因素 。 上海某律所高级合伙人表示 , 由于工作需要 , 出差订机票和酒店是家常便饭 , 被“杀熟”并不鲜见 。 “顶多跟同事、朋友抱怨几句 , 几乎没人去真正地维权 , 一来取证太难 , 二来需要付出很多时间成本 。 ”
专家指出 , 大数据杀熟的隐蔽性导致维权举证较难 , 这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遭遇此类事件后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 。 据了解 , 经营者大多以商品型号或配置不同、购买的套餐优惠不同、或者购买时间不同等为借口 。 即便用户顺利维权 , 对于市值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平台方而言 , 罚款可谓不痛不痒 。
“连我们这些懂法律的人 , 都放弃了维权 , 可见大多数消费者的维权意愿也不会太强 , 如此一来 , 就助长了不良风气 。 ”有律师表示 。
强监管 , 平台不能失序
更让用户无奈的是 , 尽管常用的网络平台APP存在种种问题 , 很多时候却别无选择 , 因为有些平台已处于垄断地位 。
“算法应用不公针对的是社会大众 ,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受害者 。 ”中消协副秘书长栗元广提出 , 法律应加强算法应用的有效规制 。
近期 , 政府对平台经济垄断行为的监管趋于严格 。 据悉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在制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 与线上经济有关的互联网平台都在监管范围之内 。 与此同时 , 《反垄断法》修订工作也在积极推动中 。 下一步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配合行业监管部门共同防范部分企业凭借数据、技术、资本优势造成竞争失序风险 , 依法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 。
中消协秘书长朱剑桥表示 , 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 , 加强对网络消费领域算法的研究和规制 , 促进其合理应用 , 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许光耀认为 , 消费者遭遇大数据“杀熟”时 , 对于小额交易而言 , 提起违约之诉成本较高 , 也不足以对企业造成威慑 。 在能够认定行为人拥有支配地位(或达成垄断协议)时 , 许光耀建议消费者提起反垄断诉讼 , 对垄断行为的处罚将是行为人上一年度营业额的1%到10% 。
对于有违商业伦理的不正当行为 , 平台和行业不应忽视消费者呼声 。 中消协呼吁 , 经营者应当加强自律 , 守法经营 , 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 。 同时 , 各行业组织应加强引领和督导 , 使网络经营者合理合规地应用算法 , 净化行业风气 , 促进良性发展 。 (采访人员 康 朴)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殊荣|蝉联殊荣!数梦工场荣获DAMA2021数据治理三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