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网|回港上市或“撞车” B站和百度谁更值得投资?

_原题是:回港上市或“撞车” , B站和百度谁更值得投资?
作者:刘佳 邱智丽
中概股回港IPO浪潮再次袭来 。 近日有消息称B站、百度先后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了二次上市申请 。 交表时间接近 , 意味着两家公司接来下招股时间很可能 “撞车” 。
按照港交所流程 , 回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可秘密交表 , 通过聆讯前 , 无需在联交所网站公布具体信息 。 关于二次上市 , 两家公司均表示不予置评 。
B站和百度 , 一个是成功破圈的“后浪” , 手握“中视频”流量洼地;一个则在经历低谷后 , 因造车实现U型反弹 。 两家业务模式并不等同的公司在撞期之下 , 谁更值得投资?
“目前尚不知道两家公司选择招股时机的主观动机 , 但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讲 , 如果B站和百度两强相对 , 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 ”一位参与港股IPO项目的投资人士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说 。 去年蚂蚁金服、蓝月亮招股 , 对于其他想要IPO公司来说会形成“吸血效应” , 大家会尽量避开节奏 。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 香港募股可以用孖展的方式杠杆撬动更大资金 , 尤其今年以来南下资金非常亢奋 , 满足两家公司的招股需求也不是难事 , 但是撞期可能会引发“面子”问题 。 “谁能在香港IPO冻结更大规模资金可能是企业关心的话题” 。

一财网|回港上市或“撞车” B站和百度谁更值得投资?
文章图片
图1/1

市值暴涨背后
过去一年 , B站和百度的市值都经历了进阶式的变化 。
其中 , B站一年股价累计涨幅达360.37% 。 截至1月22日收盘 , B站股价133.75美元 , 市值达到464.70亿美元 , 上市不到三年股价暴涨13倍 。
相比之下 , 百度股价则经历很长一段低谷 , 去年3月百度股价低至82美元 , 市值不足300亿美元 , 走到近7年最低点 。 直到第四季度 , 先后公布Apollo自动驾驶最新进展和造车消息推动了百度强劲上涨走势 , 2020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创下过去52 周内新高 , 市值超700亿美元 。
如果从过去一年的财报业绩来看 , 在2020年前三个季度 , B站距离百度营收有近10倍之差 , 其中B站营收增速分别为69%、70%、74% , 百度营收增速分别为-7%、-1%和1% 。 从盈利角度来看 , B站亏损逐步加大 , 其中第三季度亏损扩大至171% , 百度在去年实现扭亏为盈 。
不过 , 连续的亏损并没有阻碍B站在资本市场一路高歌 。 B站的市场表现一方面源自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崛起 , 另一方面源自B站积极的用户增长、拉新策略和多元商业化试水 。 从跨年晚会到《后浪》、《入海》、《喜相逢》“破圈三部曲” , B站的内容破圈能力开始被市场所关注 , 同时B站用户数量和用户活跃度保持较快增长 , 去年8月B站单月活跃用户突破2亿 , 创下历史新高 。
尤其是在OGV(专业生产内容)领域B站动作频频 , 5.13亿港币入股欢喜传媒 , 《风犬少年的天空》、《夺冠》等影视作品落地B站 。 2020年4月索尼4亿美元战略投资B站 , 成为继腾讯、阿里后的又一重要战略投资人 。
内容之外 , B站在商业化变现上也开始加快步伐 。 2020年B站的广告业务实现了连续7个季度的加速增长 。
和B站相比 , 过去一年的百度放下了“BAT的包袱” 。 很长一段时间 , 百度股价处于低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动驾驶、小度等新兴业务的价值未被体现 。 人工智能创业热潮在经历了市场优胜劣汰 , 有些融资困难、逐步销声匿迹 , 一度让外界认为“人工智能不赚钱” 。
在2020年年中一场与百度员工的沟通活动上 ,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曾表示:每家公司都有高光和低谷的时候 , 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抓住所有的风口和机会 ,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 ,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是百度所擅长的 。
技术需要长期坚持 , 随着Apollo自动驾驶的业务落地、小度分拆和AI技术商业化前景逐渐清晰 , 这部分业务的价值正逐步得到体现 。
“过去Apollo非但不会有市场估值 , 甚至被认为是拖累百度业绩的成本项 。 现在 , 仅自动驾驶业务 , 市场已经给出了100 亿美元的估值 。 投入了8年 , 风终于来了 。 ”此前一位百度自动驾驶事业群组人士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说 。
在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的移动生态领域稳健发展 , 以及AI加速落地的双重利好带动下 , 百度在2020年股价上涨股价累计上涨 70% 。 近期Cathie Wood创立的ARK基金持续加仓百度,主要还是因为看好自动驾驶的未来前景 。
“回归热”下还有哪些挑战?
2020年港股IPO发行规模达到3975.28亿港元 , 同比增长27%。 港股前10大IPO中 , 中概股回归公司占据6席 。
此前阿里巴巴、京东、网易赴港二次上市引发了一波回归潮 , 如今B站、百度、拼多多二次上市传闻也愈演愈烈 , 新一轮的中概股二次上市热潮是否会到来?
老虎证券分析表示 , 在待回港二次上市名单中 , 还有十余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正蓄势待发 , 这样的节点在历史上还未曾出现过 。 去年瑞幸造假事件引发信任危机 , 交易所监管收紧带来的未知性 , 以及接下来的合规成本、估值风险 , 或许都是中概股回归的诉求 。
尤其是对于大中型市值的中概股 , 也很难有更好的选择 , 如果私有化或者回A股 , 那么成本、难度都将非常大 , 周期也会比较长 。 对于中概股自身来讲 , 二次上市本身也可以更好的匹配公司发展战略 , 对业绩、资本实力都有更好的提升 。
不过 , 对于计划在香港二次上市的B站和百度而言 , 仍面临不小挑战 。
对百度而言 , 在过去一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 但造车仍是一件“烧钱”的事 。 根据百度官方透露的信息 , 它将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 , 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 面向乘用车市场制造智能电动汽车 。 可以对比的是 , 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市值飙涨但尚未扭亏 , 并且高位增发融资 , 说明仍需大量的资金投入 。
从百度过往业绩来看 , 在线广告仍是驱动百度营收增长的主力 。汽车是一个高成长、高门槛的赛道 , 但百度尚未披露造车细节 , 接下来考验执行力和竞争力 , 而这一业务将多大程度上影响业绩目前还都是未知数 。
此外 , 过去一年时间里百度加大力度投入了健康、直播、电商、短视频等多个赛道 , 但这些领域都面临较为强劲的竞争对手 。
对B站而言 , 它的营收结构日趋平衡 , 各个业务增速迅猛 , 但相较于百度B站的盈利模式还未走通 , 面临营收和亏损同步扩大问题 。 以最新的2020年三季度业绩为例 , 亏损的扩大主要源自销售和营销费用的增加 , 在自制内容和版权内容持续投入的情况下 , B站转型带来的财务阵痛仍不可避免 。
【一财网|回港上市或“撞车” B站和百度谁更值得投资?】“破圈”所带来的新挑战也不容小觑 。 一面是挑剔的Z世代年轻用户 , 一面是不断提速的商业化进程 , 作为老赛道中的新选手 , 在走向全民视频平台的过程中 , B站如何平衡商业化和社区氛围 , 如何将积淀下来的用户价值转化成被大众用户接受的商业价值 , 同时不失去平台的独特性 , 依旧是一个老问题 。
值得注意的是 , 快手预计将先于B站 , 将在下周一(1月25日)启动机构招股 , 并计划今年2月上市 , 作为短视频第一股 , 业界预计届时将迎来一场资本盛宴 。 大和分析师指出 , 快手即将上市 , 其估值和集资规模能够为衡量B站的价值提供一个参照基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