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1/22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新智元
来源:新智元(ID:AI_era)
IBM全球12大研究机构之一、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IBM中国研究院 , 目前被曝已经全面关闭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2/22

近日 , 据微博网友@马力在知群爆料 , IBM CRL(IBM 中国研究院)关闭了 , 并配以感叹的文字来怀念这个曾经辉煌的研究院 , “悄无声息 。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3/22

IBM中国研究院成立于1995年9月 , 如今已是25岁“高龄” , 许多知名的科技成果都出自此部门 , 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人工智能程序“沃森”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4/22

新智元经求证 , 消息基本属实 , “IBM 中国研究院已于近日关闭 , 但IBM中国开发实验室 、IBM 中国系统实验室和客户创新中心也在同一栋大楼里 。 IBM 未来在中国的研发布局 , 可能会以这些研发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作为支点 。 ”
这样的消息引起了科技圈的轰动 。
一方面 ,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互联网时代当下 , 这样一家知名度、技术含量都颇高的外企研究院关闭 , 不免令人唏嘘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5/22

另一方面 , IBM近日也公布财报 , 已经连续十季度营收下降 , 曾经的“蓝色巨人”似乎已经东山不再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6/22
IBMCEO 阿尔温德·克里希纳
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 更是一代外企人的落幕 , 让我们先从IBM中国研究院本身说起 。
IBM发展中国家首个研究中心 , 人才聚集 , “沃森”的摇篮
IBM中国研究院又称IBM CRL , 它位于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西北角 , 坐落在中关村软件园内 , 是IBM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的第一个研究中心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7/22

2008年 , IBM中国研究院上海分院成立 。 这二十多年来 , 曾有过百千名研究人员在该研究院工作过 , 其中绝大多数拥有中国甚至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和硕士学位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8/22
来源:WSJ
IBM CRL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系统和网络、信息管理和协作、分布式计算和系统管理、下一代服务 。
在认知计算领域 , IBM中国研究院最出名的成果 , 就是2011年诞生的“沃森” , 它以IBM创始人Thomas J. Watson名字命名 , 是一个能够回答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的计算机系统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9/22

“沃森”研发过程有4年 , 全球有近30位研究员参与了开发 , 除了美国研究院 , IBM的中国研究院、日本研究院、以色列研究院等也参与其中 。
沃森是一个集高级自然语言处理、消息检索、知识表示、自动推理、机器学习等开放式问答技术的应用 。 据研究人员介绍 , 沃森每秒可以处理500GB的数据 , 相当于1秒阅读100万本书 。 2011年该系统在美国的电视问答节目Jeopardy!(危险之旅!)上击败了两名人类冠军选手 , 从此一战成名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10/22

这个研究曾被看好用作医疗辅助人工智能系统 , 它的前景看似简单而实用:只需将患者个人信息输入系统 , 系统便基于大量的医学研究、医学指南、临床试验等信息 , 推荐合适的治疗方案 , 供医生参考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11/22

除了认知计算 , IBM中国研究院的研究领域重点研究领域还有:行业解决方案、运算即服务、物联网 。
不过 , IBM的支柱领域或许没能带来预想的效果 , 沃森率先入局医疗却踏步不前 , 提出的“物联网3.0”也没能收获成果 。
随着不过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崛起 , IBM等很多外企在中国的角色也越来越边缘化 。 这里有时代的原因 , 但可能也与IBM近年来的整体局面惨淡有关 。
从“沃森”到物联网3.0 , IBM中国研究院发展25年
IBM研究院在全球拥有十二个实验室 , 其中三处在美国本土 。
在美国本土之外的九处为:瑞士的苏黎世、以色列的海法、日本的东京、中国的北京、印度的德里和班加罗尔、肯尼亚的内罗毕和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爱尔兰的都柏林、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12/22

作为AI媒体 , 新智元也与IBM中国研究院的几任院长有过交流 。
2018年3月29日 , IBM中国研究院院长的沈晓卫出席新智元AI产业跃迁峰会 , 做了题为《预见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与跃迁》的演讲 , 探讨了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区块链技术是如何悄然改变计算与商业的格局 , 前瞻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创新趋势的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13/22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2019年 , 新智元创始人杨静与IBM中国研究院成立24年来首位女性院长——林咏华女士一同参加了IEEE WIE峰会的峰会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14/22
左起第四位为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林咏华女士
长期以来 , IBM中国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横跨多个学科及行业 , 重点研究课题包括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及认知计算的技术创新及应用 , 目前在环境保护、电力与能源、物流与供应链、医疗及金融服务等领域均有成功解决方案 。
即便如此 , 令人没想到的是 , 如同很多撤离中国的外企一样 , IBM中国研究院也要说再见了 。
外企在2020年后的中国 , 会不会越来越边缘化?
纵观近年来 , 外企、外资研究院与中国说“再见”的例子不少 , 似乎暗示着 , 外企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2015年3月19日 , 雅虎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 雅虎北京研发中心宣布关闭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15/22

2019年 , 亚马逊宣布退出中国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16/22

同年 , 做企业软件的甲骨文 , 在受到了云计算的冲击后 , 正式关闭在中国的研发中心 , 并裁减员工约900人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17/22

曾经高起的外企大楼 , 如今辉煌都以不在 , 很多人都在感叹:外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那个外企员工穿西装打领带 , 喝咖啡讲英文的靓丽风景线也已经不在 。
首先 , 这是新时代中美科技脱钩的局面下 , 外企们作出战略调整的一种方式 , 就如同此次IBM对关闭中国研究院一事 , 作出了如下回复一样 , 默认了其中国研究院关闭的消息: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18/22

另一方面 , 中国国内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研究院 , 也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 , 例如华为研究院等 , 或许这些植根于本土环境的研究院 , 更有优势在国内长期发展 。
对于IBM中国研究院关闭一事 , 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
有人怀念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梦中职场”: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19/22

但更多的是对时代的唏嘘: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20/22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21/22

无论怎样 , 致敬IBM中国研究院!然后认真地说一声 , 再见 。

|再见!IBM中国研究院
文章图片
图22/22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