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共享奶奶 互联网时代一缕伦理清风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刘拂去
“共享奶奶”的意义不仅是“老有所为”“幼有所托” , 也是生逢互联网时代伦理困境的一种自救 。
成都市武侯区的晋阳街道 , 一社区将20多位有能力、有空闲的退休老人组织起来 , 帮忙照顾那些因家长工作繁忙而无人照料的小朋友 。 从接送孩子上下学到陪做功课、陪吃晚饭、陪玩游戏 , 这个过程中 , “陪”与“被陪”都收获了爱与陪伴 。 这群老人相当于承担起了“奶奶”的家庭义务 , 社区也对她们冠之以“共享奶奶”的称呼 。
乍一看 , 这就是一个社区干实事 , 解决社区双职工现实困难的简单举动 。 但细品之下 , 别有滋味 。
互联网时代 , 催生了更多“原子化”“碎片化”的“社会人” , 如何安顿这个日益庞大的人群 , 是社区治理一道独有的难题 。 我们常说社区治理是一个典型的创新活动 , 这个创新 , 包括正视伴随新技术而来的新的心理、情感、生活方式 , 也包括在人文反思下对适应新型社会关系的新行为营建 , 其中一个重大议题 , 就是面对技术的强大冲击 , 如何让亲情不败、伦理不腐 。
现代社区是多样异质要素聚集的空间 , 涵养亲情、构建伦理以提升这个空间的坚韧性 , 需要更小的切口 , 更润物无声的方式 。 奶奶、外婆 , 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具亲情的符号 , 是童年最温馨的回忆 , 享有过奶奶、外婆照拂的人 , 相对来说对于亲情的体验要丰富得多 。 “奶奶”一喊出口 , 公事公办的“托儿”行为就多了些人情味 。 可见 , “共享奶奶”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叠加 , 也并非“新瓶装老酒”的概念包装 , 其中其实有设计者对于社区伦理建设很深的用心 。 很多媒体自发为“共享奶奶”站台 , 大抵也是从中捕捉到了其与时代走向契合的创新气息 。
【成都商报|共享奶奶 互联网时代一缕伦理清风】不要小看那些来自于基层的点滴创新 , 撬动世界的杠杆和支点或许就在其中 。 从这个层面来说 , “共享奶奶”的意义不仅是“老有所为”“幼有所托” , 也是生逢互联网时代伦理困境的一种自救 。
推荐阅读
- 国际|第23届高交会线上线下共享科技盛宴
- 第一医院|三明启动“云查房” 让基层百姓“零距离”共享专家医疗服务
- 中小企业|青岛探索公共研发平台实践调查:畅通中小企业“共享创新”堵点
- 视点·观察|共享电动车车座被扎4根牙签 网友吐槽没素质
- 空间|华为WATCH 3系列升级支持家庭空间:位置共享、家人紧急联络上线
- 电话|小米 AI 通话新增“共享音色”功能,支持“悬浮窗”模式
- 病毒|高福: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
- 手机|“时尚奶奶团”展现精彩数字生活,引领老年人跟上潮流
- 信息|阿里云回应未及时共享漏洞信息 将提升合规意识
- log|阿里云回应开源社区Apache log4j2漏洞:早期未意识到严重性,未及时共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