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 其间有一个十ーニ岁的少年 , 项带银圏 , 手捏一柄钢叉 , 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 那猹却将身一扭 ,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鲁迅 《少年闰土》
今年是鲁迅先生写下此篇不朽名作的第100周年 , 人们用吃不尽的瓜来争相庆贺 。 最近的几个星期里 , 我们都仿佛那只瓜田里的猹 , 快乐且不用担心被钢叉赶走 。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 , 猹……不对 , 是我们人类为什么会热衷于吃瓜?
华南师范大学的学者们曾经以「八卦对人类大脑的影响」为课题 , 做了一项研究 。 他们找来校内17名本科生(8位男生 , 9位女生 , 均无神经系统与精神类的疾病) , 给他们听6个分类的八卦:
八卦分类
①好朋友的正面八卦
②好朋友的负面八卦
③明星的正面八卦
④明星的负面八卦
⑤关于自己的正面八卦
⑥关于自己的负面八卦
参与者首先被要求对听到的八卦消息进行评分(从-9分到9分来区分非常不高兴到非常高兴) 。 研究员再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 记录下这些受试学生听完八卦前后的大脑活动变化 , 并作出最后的分析 。
研究者们首先发现:人对自己的八卦是最敏感的 , 而不是朋友或者明星的 。 相比于他人的八卦 , 人在听到自己的正面八卦时更高兴 , 听到自己的负面八卦时更烦躁 。 这不难理解 , 切身相关的消息人们很难不关心 。
而对于「明星的负面八卦」 , 虽然从评分系统中 , 受试者并没有给出「特别高兴」一类的评分 , 但他们的大脑却出卖了他们:
当受试者听到明星的负面八卦时 , 右侧「尾状核」的神经活动显著增加了(尾状核:抱歉 , 是我激动了)
本文图片
蓝绿色为活动区域 , 右图白色柱是正面八卦 , 灰色柱子是负面八卦
图源:The ugly truth: negative gossip about celebrities and positive gossip about self entertain people in different ways
尾状核是纹状体的一部分 , 具有多种功能 。 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部分是自主运动方面 , 它可以调节肌肉张力、协调复杂运动 。 帕金森综合症就跟这部分神经的退行与连接通路变化有关 。 另外 , 它对程序性学习、联想学习也有作用 。
本文图片
补充一下 , 整个纹状体的范围更大 , 不止包括“红色小尾巴”尾状核 , 还包括粉色区域的部分
图源:wiki
除此之外 , 尾状核还是多巴胺(又被称为“快乐分子”)奖赏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结构 。 比如 , 当人们吃下高热量的甜点或油炸食品 , 打赢游戏或者获得金钱收益 , 开始运动等 , 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作为奖赏 , 让人感到愉快 。 而多巴胺缺乏或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 , 会让人对各种事物缺乏动力 , 感觉不到快乐 , 死气沉沉 。
本文图片
一个多巴胺分子 , 不少人拿这个结构订制项链等饰品
图源:wiki
总之 , 根据上述的研究 , 当吃到那些“瓜”时 , 你的大脑可能是这样一个过程:「哇!这真是重要的信息呢 , 这里有一份多巴胺你拿好 , 明天记得给我更多八卦哦~
从心理学的角度 , 人类的确是热衷于幸灾乐祸的物种 。 对负面信息的偏好是早期人类的生存本能 , 具有警示、教育等功能 , 让人远离不必要的风险 。
而现代社会中人幸灾乐祸的基础是自尊与比较 , 那促使我们产生吃饱穿暖之外的欲望:比人优越 , 被人肯定 。
心理学家从3个不同的理论角度来看幸灾乐祸:
①嫉妒理论(Envy theory):嫉妒理论关注的是对自我评价的关注 , 当嫉妒对象挫败时 , 人们内心的痛苦感觉随之减轻 。
②正当性理论(Deservingness theory):这一理论把幸灾乐祸和对社会正义的关注联系在一起 , 当人们认知中的恶人倒霉 , 人们会产生他罪有应得的正当感 。
③群体间冲突理论(Intergroup conflict theory):此理论关注的是社会认同以及在击败竞争对手后的幸灾乐祸 , 比如在体育竞赛或政治竞赛中 。
不过幸灾乐祸和年龄无关 , 小孩子只是尚未学会如何掩饰自己不受欢迎的情绪 。 但有两种类型的人特别容易幸灾乐祸:
第一种是自恋型的人:他们更喜欢向下进行社会比较 , 比如同事收到的年度评价很差会让他们感到窃喜 。
第二种是低自尊的人: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在他者身上 , 表面上看起来“更好”的人受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安慰 。
总之 , 吃瓜是一种人类普遍的爱好 。 只要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逾越底线 , 尊重八卦对象的基本人权 , 大家还是可以愉快相约于瓜田 , 嗑瓜子聊八卦 , 让大脑获得更多多巴胺的 。
作者:万三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上海科技馆微信公号
【多巴胺|人类为什么热衷于吃“瓜”?】
推荐阅读
- 公司|外媒:2021,人类太空事业的重大年份
- 文章|美媒文章:古人类领域2021年六大新突破
- IT|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德尔塔|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生活|2022,你为什么需要一块华为 WATCH GT3?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机器人:不止重复性任务 或能成人类朋友
- 细胞器|“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否借鉴
- 马斯克|马斯克:SpaceX最快5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最晚10年
- SpaceX|马斯克:SpaceX最快5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最晚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