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没有指令不能下班、白天摸鱼加班干活:形式主义加班害了谁?
“学生都已放假离校的幼儿园、学校 , 以及节假日休市的证券管理部门 , 还一刀切地安排人员值班 , 以应付检查 , 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 还催生了把值班当成谋取加班费的手段等不良现象 。”春节前夕 , 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 , 有网友吐槽节假日期间 , 一些单位的强制加班过于形式主义 。
“唯时长论加班”“领导不走我不走”的形式主义加班 , 让职场青年颇为困惑 。无意义的加班要求、表演出的敬业 , 畸形的加班文化让工作变了味儿 , 还导致一些原本工作效率高、能力强的年轻人身心俱疲 , 影响个人生活 。
有一种加班叫“灯光为领导而亮”
晚上9点 , 郭荣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 看到部门主任办公室的灯熄灭 , 他才站起身来 , 关上发烫的电脑 。走出单位大门时 , 他感到很疲惫 。明明朝九晚五可以完成的工作 , 却忙活到这个点儿 。
去年3月 , 郭荣入职成都一家事业单位 。到单位的第一天 , 部门的组长就向他明确了上下班“规矩”:早上最迟8点半必须到办公室 , 中午不到12点不能去吃饭 , 下班的原则是“领导不说下班不能走” 。
“领导不说下班不能走”让以前极少加班的郭荣有些难以接受 。对这个明确的指令 , 初来乍到的郭荣只能默默遵守 。他每天准时上班 , 在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 。眼看快到了下班的点儿 , 即便手头上没啥事了 , 郭荣也不敢从自己的工位上挪开半步 , 直到看到组长的“眼色” , 才开始收拾东西 , 结束一天的工作 。此外 , 部门主任还经常在快下班时让大家去开会 , 看见已经完成任务“无所事事”的员工还会临时布置任务 。
“没有指令就不能下班” , 渐渐地 , 郭荣感到力不从心 。有老同事悄悄给他“支招”:白天上班就随意点 , 快到下班时间再开始工作 , “反正又走不了 , 领导看你在忙 , 可能会少给你安排工作 。”
当主任和组长不在时 , 单位里的“老油条”们 , 便堂而皇之地在工作时间掏出手机 , 看起了新闻、聊起了天 , 漫不经心地工作 。临近下班 , 才放下手机认真工作起来 。当领导经过时 , 就能看见员工眼盯屏幕、手敲键盘的情景 。本来在正常上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 , 这样一来 , 需要加班加点才能交差了 。
福州的金融从业者李念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了两年 , 虽然公司没有强制加班 , 他却常常看到隔壁部门的两三名同事 , 在白天上班打完卡后 , 跑去一旁的休息室喝茶、聊天、玩手游 , 故意拖延到快下班才开始在岗位上忙活起来——只因为主管快下班时会经过办公室 。
主管曾在开会时暗示李念所在的部门 , 自己看上下班打卡的记录时 , 发现隔壁部门的某个同事经常主动加班 。虽然领导没有直接夸赞 , 但李念心里明白 , 这无异于“公开表扬”加班的同事 。与此同时他也清楚 , 这些同事不过是伪装成努力加班的样子 , 在主管面前表现一番 , 博个好印象 。其实他们往往在主管走后不久 , 就自行离开公司 , 看似“敬业”的背后 , 拼的不过是演技 。
采访人员搜索发现 , “形式主义加班”的相关话题曾多次冲上热搜 , 引发众多网友参与讨论 。不少人对“怎样拒绝形式主义加班”感到困惑和苦恼 。
文章图片
看似“敬业”的背后是奋斗变了味
卢佳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 , 他认为形式主义加班的流行背后主要有几个因素 。
“我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有很多公司都流行加班文化 , 有的还美其名曰‘奋斗者文化’ , 如果老板觉得你加班多 , 你就是工作态度好 , 有潜力、值得去培养;如果你不加班 , 就不是奋斗者 , 就不招老板的待见 。”卢佳华说 , 一些私营企业的老板并没有形成现代的管理理念 , 总觉得员工是自己花钱雇来的 , 员工越是加班 , 他越觉得这钱花得值 。这就变相鼓励了一些员工 , 无论有没有必要的工作 , 都会努力在老板面前表演“摸鱼式”加班 。有的公司经营不善 , 员工拼命加班的场景可以缓解老板的焦虑 。
卢佳华在工作中遇到的另一种情况是 , 有的人在该工作时效率低下 , 下班后不得不花时间完成任务 , 长此以往 , 养成了加班习惯 , 还能给不了解实情的领导留下勤奋肯干的印象 。有一次 , 一个和卢佳华共事的项目经理 , 每天早上8点准时来上班 , 给组员分配好任务后 , 便去公司的茶水间喝咖啡或是找隔壁组的项目经理聊天 , 白天经常对着电脑屏幕发呆 , 或是压根儿找不到人 。一到接近下班时间 , 他便开始兴奋 , 拉着全组的同事跟他一起开会、做项目分析 , 加完班还会发个披星戴月回家的状态到朋友圈 。公司开会时 , 高层领导经常表扬这个项目经理很努力 。
“公司的风气好不好 , 关键看领导 。这种人明明自己带团队能力不行 , 还强制下面人加班 , 他不走下面人就不能走 , 你要是按时下班 , 就会被找谈话 。”卢佳华说 , 遇到这种人 , 要么自认倒霉跟着一起加班 , 要么就只能选择跳槽走人 。
在李念看来 , 如果一家单位出现了鼓励形式主义加班的文化 , 会给那些原本工作能力强 , 效率高的员工带来不公平的负面影响 。如果上班时间注意力集中 , 按时完成任务不跟着加班 , 久而久之 , 大家就会觉得你活儿少 , 领导也会不停地分更多的活儿给你 , 造成你永远都很忙很忙的状态 。“长期这样 , 你觉得该认真工作 , 还是跟着一起磨洋工?”李念问道 。
谨防形式主义加班影响青年职业价值观
一家媒体曾在微博上发起过“你觉得‘形式主义加班’有必要吗?”的在线调查 。在参与投票的3712名网友中 , 有87.5%的人认为“形式主义加班”没有必要 , 只要高效完成工作就好了;5.9%的人担心不加班领导会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只有4.3%的人认为“形式主义加班”可以营造奋斗氛围 。
对于任何企业和单位而言 , “形式主义加班” 的本质在于“作秀” , 而非“加班” , 这种现象延长了员工的工作时间 , 压缩了员工的休息时间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测评分会理事、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理事吴凡认为 , 如果一家单位形成形式主义加班的文化 , 会让员工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 , 敬业奉献者的积极性被打击 , 个人尤其是刚入职的年轻人的职业价值观会受到不良影响 。
在吴凡看来 , 形式主义加班现象的存在 , 说明这家单位的绩效管理制度没有真真正正激励到个人 。她认为管理者要具备辨识的能力 , 有的人上班工作非常高效 , 同样的工作量半天就做完了 , 剩下半天可以闲一点;有的人加班两天都做不完同样的活儿 , 就不能让后者拉着前者走 , 要通过考核制度对形式主义加班加以约束 。
吴凡从个人和集体两个层面对如何避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给出建议:工作者在入职前应对企业或单位的文化有所了解 , 如是否有加班文化或形式主义加班的情况存在;其次要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 不要投机取巧、察言观色 。
也有的人工作不是很忙 , 但因为同部门其他小组都在加班 , 老板为了让大家心态平衡一点 , 强制要求所有人都加班 , 遇到这种无法拒绝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人力资源主管陈磊表示 , 可以把没有实质性工作的加班时间 , 变成自己的学习时间 , 给自己充充电 , 通常领导看到你在学习 , 又没有影响正常工作的进度是不会干涉的 。
“靠‘演技’加班的员工 , 可能会获得短期的赏识与利益 , 时间长了 , 总会有‘翻车’的时候 。”山东青岛一家外企的资深HR叶一林说 , 工作中耍滑的小聪明 , 做给领导看或做给同事看 , 一两次的表现也许会得到大家好的评价 , 但时间一长这种歪心思总会被其他人发现 。事实证明 , 踏踏实实地工作奋斗 , 才是在职场上获胜的法宝 。
【视点·观察|没有指令不能下班、白天摸鱼加班干活:形式主义加班害了谁?】(应采访对象要求 , 郭荣、李念、卢佳华为化名)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Foxconn|印度富士康工人条件有多恶劣?工资九百、没有马桶、食物有虫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