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2021年 , 依然是金融业科技转型之年 。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陈静指出 , 我国金融业发展靠的是改革与创新、先进科学技术应用 。 当前 , 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生物识别、智能投顾等领域广泛应用 , 金融业正在加快实现网点智能化、营销智能化、运营智能化、客服智能化、风控智能化 。 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未来金融创新的重要应用趋势 。
可谓一语中的 。 金融本质是风险管理 , 风控力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而数字经济时代下 , 金融产品、业态、模式创新 , 一方面扩容业务维度、提升迭代速度 , 一方面风控难点增多、难度不断加大 。
【风险|百融云创的风控“智能范”】 而人工智能提升风控 , 虽已成为行业共识 , 但也存种种桎梏:如研发花费较高、试错成本高、布局周期长、跨度久 , 投入产出不对等等 , 制约了多数金融机构的相应布局 。
在此背景下 , 数字科技企业的专业“赋能”价值凸显 , 一线龙头尤其卡住了趋势C位 。
比如百融云创 。
趋势C位 百融云创的“智能范儿”
公开信息显示 , 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融云创”)成立于2014年3月 , 业务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金融场景应用 , 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技应用平台 。 股东方包括国新控股、中金公司、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 , 创始人张韶峰拥有17年专业经管经验 , 是一位持续型创业者 。
百融云创曾多次摘获智能风控技术等大奖 , 科技能力业内闻名 , 其中人工智能实力“功不可没” 。
基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优势 , 百融云创自主研发了“百小融”智能语音机器人 , 以及关系图谱、谛听设备反欺诈、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 , 成为助力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提升业务风控力的利器 。
当然 , 任何金融风险源头 , 都是因信息不对称而起 。 解决这一问题 , 贷前、贷中、贷后三环节缺一不可 。 换言之 , 要想成为全能赋能者 , 除了产品与技术 , 建立贯穿贷前、贷中和贷后的智能化风控体系更是关键 。
这亦是百融云创的稀缺价值所在 。
先看贷前环节 。
“非止排难於变切 , 亦将防患於未然” 。 强大贷前风控能力 , 决定了百融云创整个人工智能风控模型的稳定性、预判力 。
反之 , 则便直接影响贷中环节质量 , 从而加大贷后环节风险 , 形成恶性循环 。 而随着科技水平进步 , 层出不穷的金融欺诈也增加了贷前审核难度 。 当下 , 很多机构陷入逾期坏账泥潭 , 根本原因亦在此 。
聚焦风控守门人百融云创 ,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贯穿反欺诈全业务链条 , 在贷前准入环节 , AI反欺诈技术覆盖语音文字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和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 , 设备指纹、关系图谱等核心反欺诈产品可有效帮助金融机构防范黑产和团伙欺诈 , 大幅提高其事前欺诈识别率、欺诈应对效率及事后欺诈案件挖掘效率 。
例如在设备反欺诈环节 , 为防止欺诈分子利对机构网站及申请入口等漏洞攻击 , 直接盗用客户账户等行为 , 基于自有专利设备标识 , 百融云创推出“谛听”设备反欺诈 , 分别从设备环境、应用偏好、行为画像、群体风险及设备黑名单等方面进行单规则或群体规则的欺诈风险评判 , 提升设备识别的准确度及召回率 。
实际上 , 百融云创已打造出一整套贷前全流程解决方案 , 涵盖设备指纹核验、身份核验、信息核验、历史行为检验、反欺诈综合评分、团伙欺诈排查等核心环节 , 取得了可观的反欺诈效果 。
风控守门人 一体化赋能有多重要?
贷前风控“珠玉在前” , 也让被视风控“难点”的贷中审核及决策更为省心 。
一般情况下 , 贷中调查主要是贷款人的信息审查及在贷款调查、审查意见的基础上 , 按授权权限进行审批 。
这一环节 , 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及方式 , 往往很难抉择 。
为此 , 百融云创打造智能贷中预警系统 , 内含合理配置贷款客户规则集 , 通过策略重审和行为评分规则 , 自动识别风险 , 提早展开策略 。
比如实施预警策略 , 将客户风险等级分级 , 其中包括规则集(全量规则)、策略重审(重审贷前策略)、行为评分(根据贷中借款人行为信息计算的评分)等 。
而监控预警系统 , 则根据用户行为、借贷意向等建立评分模型 , 利用相关数据和行为特征预测该账户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逾期的风险概率 。 且基于对存量客户信贷意向的有效识别 , 进行产品交叉营销 , 刺激客户活跃度 , 为合作机构创造更多收益率 。
针对客户潜在风险 , 百融云创上述系统根据强弱规则监控和评分监控 , 自动将客户分成ABCD四个风险等级 , 分类对应预警动作 。 对于存量客户流失问题 , 该系统还可根据活跃客户和睡眠客户监测 , 对在本机构一般活跃 , 近期在其他机构非常活跃的客户进行预警 , 并采取促活方案 。
简言之 , 百融云创贷中监控预警系统 , 不仅可做到实时监控存量客户 , 对潜在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 有效降低逾期率 。 同时还节约了成本 , 提升了用户体验 。
更重要的是 , 贷前、贷中“双保险”前提下 , 极大缓解了贷后环节压力 。
尤其面对新冠疫情、百业受阻、经济下行压力 , 贷后工作添加了新命题 。
这方面 , “百小融”有强大破壁功能 。 支持其多轮的精准回答交互 , 语音识别及语义理解准确度高 , 可替代超80%的人工触达工作量 , 可谓提质增效利器 。
值得一提的是 , “百小融”的赋能价值不局限于金融业 。 疫情期间 , 百小融智能语音对话机器人免费向各级政府、基层社区、疾控中心提供 , 替代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通知、疫情排查、健康回访等外呼场景 , 减少社区人员排查时间 , 提升社区疫情防控效率 , 可谓抗疫网红 。
2020年6月 , 百融云创被北京市石景山政府授予“抗击疫情突出贡献单位” 。
除百小融之外 , 百融云创还部署了贷后管理系统 , 与业内数据系统打通 , 节省大量人工重复作业 , 同时通过不同维度进行用户权限(包括用户管理、机构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坐席管理等)的设置 , 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 。
以主打核心模块——决策树为例 , 其可在不同分支节点配置不同条件 , 通过各类型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变量、函数、比较、动作等类型条件)对数据分类 。 关联上传数据表格、回款数据表格等明细 , 满足自动分案外呼需求 , 直接流转至智能、人工、司法、委外、待分等案件池进行管理 , 从而真正实现自动化分案贷后管理 。
资深产业战略专家柴永强表示 , 长期以来 , 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是弱项 , 信贷业务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重短期、轻长期等问题 , 影响了资产质量 , 降低了金融业的稳健性、价值力 。 数字化时代、普惠金融如火如荼 , 若想实现金融业高质发展、推动其供给侧升级 , 必须打造贷前中后一体化、智能化的管理体系 。 百融金融这样的全程赋能企业 , 已然站在风控塔尖 , 大有用武之地 。
创新破壁者的价值看点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表示: “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 ”
想来 , 这份宏观利好成绩 , 离不开类似百融云创这样的万千底层破壁力量 。
那么 , 这种价值力是如何炼成的呢?
创新研发 , 是第一推动力 。
早在2018年3月 , 百融云创就成立了行业首家人工智能金融实验室 , 进行新式算法与应用研究 , 通过“数据+算力+算法+场景”的叠加效应 , 在计算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各技术领域中深入实践 。
经过3年发展 , 其实验室不断发展壮大 , 目前已吸引了超百名来自国内外的资深专家和人才加盟 , 包括来自斯坦福、牛津、清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一流学府的精英 , 算法工程师均有硕士、博士学历 。
除广纳顶尖人才 , 实验室还积极与各大高校 , 包括中科院、人大研究院、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等在计算语音、NLP、深度学习技术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 提升整体技术研发能力 。 其中 , 中科院是国内语音领域惟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语音领域国内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研究机构 。
据实验室负责人介绍 , 目前实验室整体技术和项目保持开放 , 不同领域的专家在技术上有很大发挥空间;整个团队在组织架构上扁平化 , 各自有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 , 个人成长和上升空间都很大 。 所有这些 , 都令实验室人才战略得以迅速推进、不断产生专利成果 。
上文的网红产品百小融 , 便应用了实验室自研的语音合成系统和对话系统 。
可以发现 , 四新经济与金融业不断融合 , 催生了一批新动能 , 新力量 , 成为打通金融供需二脉、精准反哺实体经济的一大利器 。
经济兴 , 金融兴;经济强 , 金融强 。 数字化时代来临 , 无论实体经济还是金融业 , 智能化水平将成核心竞争力之一 , 百融云创这样的专业赋能者 , 无疑还有诸多价值看点 。
推荐阅读
- 微信|积极落实互联互通,微信收款码支持云闪付及银行APP支付物料落地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广西云|1月1日生效的RCEP,将带来这些重大变化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 平台|[原]蚂蚁集团SOFAStack:新一代分布式云PaaS平台,打造企业上云新体验
- Tencent|继百度网盘后腾讯微云也已解除限速 不用单独下载App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