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fun全国业务收缩 用户押金难退
实习采访人员 杨天悦
几个月前 , 租车重度用户周先生以月租金7000元的价格通过Gofun出行平台整租了一辆东风日产楼兰SUV 。 虽然计划租3个月 , 但随后提前还车时却被平台扣了不少费用 , 连预交的押金都没有拿回来 。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 , 身边能用的Gofun共享汽车越来越少 , 也有些用户和周先生一样 , 无法拿到预付租金和押金的退款 。 而Gofun出行B轮融资受阻的传言和员工大规模离职的现状也引起业内关注 。 采访人员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 , Gofun出行北京地区员工规模收缩已超过30% 。
两年前曾红极一时的Togo途歌共享汽车已经破产 , 如今Gofun出行似乎也开始走向式微 。 近两年来 , 共享汽车行业在资本市场的热度已不如从前 , 共享汽车真的只能是昙花一现吗?
费难退车难租
整租预订时用户需预付部分租金 , 剩余订单费用将在取车时支付;如果用户提前结束订单 , 平台方将扣除部分或全部预付款金额 , 剩余部分则将原路退还——这是平台制定的整租规则 。 然而让周先生感到气愤的是 , 自己提前一个多月还车后 , 剩余的租金和押金迟迟没能拿到 , “打了各种客服和投诉电话都没人理” 。
目前 , Gofun出行平台上整租的楼兰车型已经下架 , 只剩奇瑞小蚂蚁、现代悦动等12款 , 较此前大幅减少 。 不仅如此 , 平台上的分时租赁车型和取车、还车网点也比以前少了许多 。
“以前我家附近1公里范围内有3个网点 , 基本每次需要用车、还车时都很顺利 , 最近其中两个网点都消失了 。 ”家住石佛营附近的市民王先生也曾是Gofun出行的忠实用户 , 过去两年里在该平台租车35次、行驶479公里 , 最近却越来越无奈 。 “白天想用车的时候经常没车 , 晚上回来需要还车时 , 也经常遇到车位已满的情况 , 没法继续用了 。 ”
相似的声音也出现在武汉、天津、杭州、长沙、贵阳的消费者反馈中 , 同时也有多名网友表示APP中的充值余额退不出来 。
2018年年底 , 曾经红极一时的Togo共享汽车突然倒闭 , 许多用户缴纳的1500元押金至今没能完成退款 。 前车之鉴之下 , 不少曾在Gofun出行平台充值的用户心里又打起了鼓:“是不是Gofun共享汽车也要凉了?”
【|Gofun全国业务收缩 用户押金难退】现员工离职潮
除了用户押金和费用难退、车辆和网点大量收缩 , Gofun出行目前还正面临大规模裁员的窘境 , 公司人员结构的变化也早有端倪 。 今年2月底 , 一家职场社交平台曾流传出一份涉及Gofun出行CEO谭奕的举报邮件 , 邮件中提到包括谭奕在内的被举报人随意改变组织架构、用人混乱、通过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求利益等 。
2月27日 , Gofun出行方面就谭奕离职一事作出公开说明称 , 近期公司的相关人员变动是因业务与组织战略调整的需要 。 谭奕先生因个人原因离职 , 新任CEO已于2月初正式上任 , “目前公司运转一切如常” 。
尽管如此 , Gofun出行的离职大潮却没有停止 。 据一名内部人士透露 , 公司员工离职率自去年12月开始猛涨 , “北京地区人员规模收缩少说也有30% 。 公司去年还招聘过两批管理培训生 , 现在留下的也就只有三四人 。 ”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 , 去年12月员工的工资也晚发了20多天 。
裁员的同时 , Gofun出行的业务规模也正面临收缩 。 “2019年起Gofun出行就开始相继退出重庆、天津、郑州等城市 , 去年又退出长沙 , 现在实际运营的城市不多了 。 ”另一名知情人士表示 , 今年预计还会继续收缩业务规模 。
对此 , 采访人员尝试与Gofun出行方面取得联系 , 有工作人员表示“市场部门负责人这几天正在休假” 。 截至发稿时 , 采访人员尚未得到对方回应 。
只能昙花一现?
2018年年底 , 当时的共享汽车头部企业Togo曾陷入被用户追讨押金的风波 , 大量车辆销声匿迹 , 平台也很快淡出大众视野 。 随后 , Gofun出行以其不收取押金、网点分布广泛、取用车便捷等优势逐渐占领北京地区的汽车分时租赁市场 。
天眼查信息显示 , 去年10月16日 , Gofun出行完成数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 , 投资方为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奇瑞新能源 , 并且传出正在谋求上市的消息 。 在2019年资本寒冬和2020年初新冠疫情影响之下 , 共享汽车市场已经长达一年未有资本加注 , 该轮融资在当时也被认为是为行业发展打下“强心剂” 。
然而 , 从该公司目前的境遇来看 , 这项融资进展似乎并不乐观 。 在重资产、重运营的模式之下 , 2017年以来 , 友友用车、EZZY、麻瓜出行、car2go等一批在共享风口中成立的中小型共享汽车创业公司相继停止运营或倒闭 ,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 而近两年来 , 随着Togo、Gofun等大型企业相继陷入困境 , 激烈竞争的下半场也开始有头部玩家难以为继 。
由于缺乏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 近两年来共享汽车行业在资本市场的热度确实不如从前 。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 , 共享单车市场已经逐渐冷却 , 跟随共享单车风口“起飞”的共享汽车模式或许也难逃寒冬 。
推荐阅读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IT|95306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升级上线 可24小时办理货运业务
- 数字货币|币安在法国扩张业务 项目规模1亿欧元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 最新消息|汽车之家回应裁员传闻:系正常业务结构优化、涉及人员不到5%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建设|数据赋能业务,数梦工场助力湖北省智慧应急“十四五”开局
- 复合增长率|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18.3%
- 移动|全国首台低温高效提取移动智能工厂落户江西
- 卡多|中国移动被迫终止加拿大业务:所有服务停止,2022年1月5日起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