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先后成功发射!迈出中国航天新高度!
魅视科技为发射成功安全护航 , 完全自主研发生产的“分布式非IP纯光纤坐席协作系统” , 部署于北京航天控制中心安全、稳定运行 , 在“嫦五”、“天问”任务执行过程中 , 实现精准掌握其飞行状态 , 进行精准遥操作 , 发挥重要作用!征途是大海星辰 , 使命是一直向前【飞行|魅视以“毫厘”精神助力“天问”and“嫦娥”】
2020年11月24日 ,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 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 , 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 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

文章图片
在本次发射任务中 , 魅视科技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以下简称 , 控制中心)部署的“分布式非IP纯光纤坐席协作系统” , 并助力搭建起“覆盖多指挥厅协同管控、业务信息互联互通的集约化、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 , 再一次发挥重要作用 , 实现继我国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工程之后 , 再一次稳定续航 , 全方位保障“嫦娥五号”运载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毫秒极致低延时,让准确变成精确 此次嫦娥五号发射任务 , 作为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回”(采样返回)这一步的核心任务 , 整个采样返回过程需要持续长达23天 , 而发射起飞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
据了解 , 航天任务包括11个重大飞行阶段 , 23次重大轨道控制 , 6次重大分离控制等复杂环节 , 关键飞控过程环环相扣 , 都是中国航天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

文章图片
面对关键控制任务多 , 信息传递关系复杂、数据处理和多目标控制等情况 , 对控制中心做好应对飞行器在任务执行过程中 , 可能面临的诸多新变化新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 。
从参试各测站数据的收集到处理再发送 , 每一个遥控指令的下达部署都关乎着发射、飞控任务的成败 , 每一步的操控都对指令的精准度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 魅视科技秉承精益求精的“毫厘”精神 , 不断试验 , 不断创新 , 攻克了视音频及键鼠信号 , 在光纤坐席中难以超低延时传输的难题 , 以“<4毫秒超低延时” , 将飞控人员的指令发送时间与回令时间延时实现降到了最低 , 避免对发射任务造成影响 , 为任务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

文章图片
同时 , 魅视科技充分响应以“控制中心”为中枢 , 做好与多指挥厅协同监控、参试各测站间信息的联通互动需求 , 系统完美对接多源信号 , 每路信号对通道独占专用高达12G带宽 , 实现发射场与控制中心的数据信息共享 , 避免异地之间数据的信息的不对称 。 且兼具保证了图像画质的高清细腻 , 且无任何丢帧、花屏或闪屏现象 , 画面的清晰和精准度极大地避免了误判的出现 , 为更好地辅助控制中心飞控人员进行飞行器监视 , 对飞行器精准部署、遥操作提供了支撑 。
魅视科技有幸为整个飞行控制工作的“神经中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提供整体的“视音频智能显控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支持 , 并圆满落地成功投入使用 。
以高标准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全部交付任务 , 以高保证的品质实力护航飞行控制任务!再一次践行“用行动证明 , 用品质说话”!
推荐阅读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华依|中信证券:惯性导航有望成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标配产品
- IT|以色列正式批准开放第四剂新冠疫苗接种 限免疫力低下人群
- 系统验证|以技术革新加速芯片创新效率,EDA软件集成版PNDebug正式发布
- Tesla|特斯拉Model Y保费何以一夜暴增80%?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南安市司法局凝初心践使命 以民为本做实人民调解
- 数据|中标 | 数梦工场以数字新动能助力科技优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