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牌照缩量、违规频频 中小支付机构如何负重前行
【新浪科技综合|牌照缩量、违规频频 中小支付机构如何负重前行】来源:北京商报
_原题是:牌照缩量、违规频频 中小支付机构如何负重前行
2021年第三方支付行业仍在负重前行 。 4月5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根据央行官网披露的数据进行了不完全统计 , 截至目前 , 央行共注销39张支付牌照 , 批复的支付牌照仅剩232张 。 相较于牌照数量的缩减 , 支付机构收到的罚单却仍高企 , 今年以来 , 央行披露了至少14份罚单 , 罚没金额达8683万元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当前 , 监管对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 , 部分中小支付机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 牌照价值下降 。 未来 , 支付业务可与场景不断结合 , 与生态形成协同 , 此外 , 还可从支付拓展到细分服务 , 开展多元化业务 。
39张牌照被注销
第三方支付牌照仍在持续缩量 。 4月1日 , 央行官网披露了2021年以来注销的首张支付牌照——山西金虎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金虎”) , 这也是央行披露的第39家被注销支付牌照的公司 。
信息显示 , 山西金虎于2013年7月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 , 业务类型为预付卡发行与受理 , 覆盖范围为山西省 。 2018年7月 , 山西金虎完成第一次续展 , 牌照有效期至2023年7月 。 不过 , 2021年2月26日 , 山西金虎主动申请注销支付牌照 。
对业内来说 , 支付机构主动注销支付牌照并不足为奇 。 事实上 , 在央行最新公示的已注销许可机构中 ,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牌照成为“销牌”大户 。 当前 , 随着移动支付的便利化 , 预付卡的支付体验失去优势 , 业内多数认为 , 没有业务生态作为支撑的预付卡业务价值明显下降 。
注销牌照其实是近年来中小支付机构艰难生存的一个缩影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除了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牌照被“弃”外 , 也有6张银行卡收单牌照、5张互联网支付牌照被注销 。 其中 , 有支付机构因出现存在大量挪用客户备付金、伪造财务账册和业务报表等严重违规行为 , 扰乱支付服务市场秩序被央行依法注销;也有支付机构因多次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等相关管理规定 , 牌照未获得央行批复续展 。
“前些年 , 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乱象频生 , 从2015年开始 , 央行严控了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 , 出台了备付金、分类监管等办法 。 鼓励现有机构兼并重组、持续发展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 , 2016年之后 , 央行暂停新支付牌照的核发工作 。 在牌照续展方面 , 比如存续期未实质开展过支付业务、长期连续停止开展支付业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等机构 , 不符合续展条件不予续展 , 因此支付牌照数量持续下降 。
针对牌照缩量 ,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则指出了三方面原因 , 一是行业经过前期洗牌 , 市场已经比较稳定 , 在主要业务场景已被覆盖的情况下 , 业务布局较慢的机构将被逐渐出清;二是在互金整治大背景下 , 部分支付机构盈利缩水较大 , 因新增量支柱行业又未出现 , 所以支付机构业务受到较大冲击;第三则是线下收单公司面临聚合支付等新兴机构的激烈竞争 。 王蓬博认为 , 目前支付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 , 后续牌照应该会保持缩量 。
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表示 , 支付牌照持续缩量是大势所趋 , 一方面伴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 , 一批合规性存在缺陷的机构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 , 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马太效应加剧 , 一些前景渺茫、经营困难的机构主动选择放弃业务而退出市场 , 预计后续缩量仍将持续 。
不过 , 2021年1月 , 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 , 条例中明确了新设机构的条款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待条例实施后 , 支付牌照的审批有望重新开闸 , 不过总体看 , 支付领域的市场准入和管理将会加强 。
14张罚单压顶
根据央行披露 , 截至目前 , 央行批复的支付牌照仍剩下232张 。 不过 , 在经营承压、监管趋严的生存环境下 , 在营支付机构可谓是“负重前行” 。
自2021年开年以来 , 央行公布的支付机构罚单数量已达14张 , 包括1张千万元级巨额罚单以及3张百万元级罚单 , 罚没金额共计8683万元 。 其中 , 国通星驿因存在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条码支付业务风控制度不健全、未按规定开展收单交易风险监测、未按规定存放客户备付金等12项违法违规行为 , 被央行合计罚没6971万余元 。
除了罚单金额高 , “双罚”趋势也愈加明显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14张罚单中 , 有8张涉及到责任员工处罚 , 大部分涉及到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等反洗钱不力行为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从多方了解到 , 支付机构被罚不止 , 符合市场预期 。 在业内看来 , 目前支付业务红线主要涉及反洗钱和收单业务管理规定 , 包括套码、二清和套现等是最常见的问题 。
马太效应下 , 支付机构在合规路上任重道远 。 在苏筱芮看来 , 机构首先应从制度方面进行规范 , 例如针对风险较高的交易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制度 , 加强合作方管理;此外还需要优化合规管理架构 , 引入合规领域的专门人才 , 深入学习和研究最新合规要求;应根据制度细化落实各项措施 , 例如建立支付交易风险监测系统 , 建立特约商户信息管理系统 , 借助科技手段将合规工作抓实抓细;最后 , 应警惕各项红线 , 机构不得挪用结算资金 , 如发现可疑交易和涉及洗钱、欺诈等风险事件的 , 需立即采取措施;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 , 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
寻找“大树”
中小机构被洗牌出局的另一面 , 是不少支付机构也在伺机突围 。 有分析人士称 , 寻求强力股东并购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
继拼多多、携程、字节跳动等多家互联网巨头收购支付牌照后 , 3月底 , 又一支付公司讯联智付发生股权变更 , 华为收购讯联智付100%股权 , 也就是说 , 华为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了支付牌照 。
“支付业务对于生态型互联网巨头来说非常重要 , 基于支付的高频和金融属性 , 其商业价值、数据价值和用户价值都非常高 , 已经成为各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标配 。 ”在于百程看来 , 支付牌照的价值并不只是支付业务本身 , 而是构建互联网业务生态的重要基础设施 , 例如抖音、快手、华为等都在近一两年时间内积极布局支付 。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 。 2月 , 信联支付变更注册资本 , 并发生了股东、主要人员等系列工商变更 。 在股东层面 , 信联支付由山东高速集团全资控股变更为持股90% , 同时新增万集科技股份、金溢科技股份等6家企业 。
针对中小支付后续发展 , 于百程进一步补充 , 目前 , 监管趋严以及对违规的处罚力度加大 , 部分中小支付机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 牌照价值下降 。 因此 , 支付业务的未来 , 一方面是与场景不断结合 , 与生态形成协同;另一方面是从支付拓展到细分服务 , 比如商户数字化综合服务等 。
王蓬博则建议 , “机构后续可在合规的基础之上拓展多元化业务 。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 , 应该更多地做一些基础的商业打磨 , 比如线下商户积累 , 从相关行业的SaaS软件供应商入手更简单”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岳品瑜 刘四红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